文章解析

gāo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shěng
guī
lái
nián
yōu
rán
gāo
jìng
biān
gōu
lián
měi
duì
qiān
fēng
jiē
zhú
xīn
fēn
mài
quán
xué
wèn
chéng
shēn
yuán
yǒu
dào
è
qióng
zhī
fēi
tiān
míng
néng
wéi
lèi
zhèng
kǒng
rén
kàn
zhí
qián

译文

从官场归来后,不再计较岁月的流逝,悠然自得地高卧在镜湖边。拉开窗帘,面对千山万壑的雨景,新接的竹管,引来了清新的泉水。学问本是修身的根本,厄运难道不是上天的安排?虚名自古以来就是负担,我担心别人会因此对我有所图。

逐句剖析

"省户归来不计年":从官场归来后,不再计较岁月的流逝,

"悠然高卧镜湖边":悠然自得地高卧在镜湖边。

"勾帘每对千峰雨":拉开窗帘,面对千山万壑的雨景,

"接竹新分一脉泉":新接的竹管,引来了清新的泉水。

"学问诚身元有道":学问本是修身的根本,

"厄穷知我岂非天":厄运难道不是上天的安排?

# 厄:一作阨。

"虚名自古能为累":虚名自古以来就是负担,

"正恐人看直一钱":我担心别人会因此对我有所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高卧》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学问、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省户归来不计年,悠然高卧镜湖边。”诗人从官场归来,不再计较岁月的流逝,悠然地在镜湖边高卧,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勾帘每对千峰雨,接竹新分一脉泉。”诗人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惬意:拉开窗帘,欣赏千峰雨景;引接竹管,分得一脉清泉。“学问诚身元有道,厄穷知我岂非天。”诗人认为学问可以修身养性,而人生的困厄与顺境皆由天命。“虚名自古能为累,正恐人看直一钱。”诗人指出虚名自古以来都是累赘,担心世人过于看重名利。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仇远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高卧》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庆元六年(1200年)夏,地点在山阴。这首诗反映了陆游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庆元六年,陆游已年近八十,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政治上的失意,他选择在山阴的镜湖边隐居,以诗酒自娱。陆游一生致力于恢复中原,但屡遭排挤,报国无门。晚年,他退居山阴,过着清贫而宁静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勾帘每对千峰雨,接竹新分一脉泉。”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展现诗人归隐生活的闲适与超然,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2. 分段赏析

首联:“省户归来不计年,悠然高卧镜湖边。”诗人从官场归来,不再计较岁月的流逝,悠然地在镜湖边高卧。这里的“高卧”象征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勾帘每对千峰雨,接竹新分一脉泉。”诗人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惬意:拉开窗帘,欣赏千峰雨景;引接竹管,分得一脉清泉。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颈联:“学问诚身元有道,厄穷知我岂非天。”诗人认为学问可以修身养性,而人生的困厄与顺境皆由天命。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尾联:“虚名自古能为累,正恐人看直一钱。”诗人指出虚名自古以来都是累赘,担心世人过于看重名利。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隐逸生活的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无名氏《选冠子·庾岭烟光》

下一篇:宋·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三十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