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闲望湖上。
"闲望":闲望湖上,
"雨萧萧":雨丝凄凄迷迷。
# 萧萧:或写作潇潇,形容刮风下雨的状态。
"烟浦花桥路遥":那长堤花桥,远远地隐入烟浦雾里。
# 烟浦:云烟笼罩的水滨。
"谢娘翠蛾愁不销":美人相思生愁怨,愁思在翠眉间凝聚。
# 蛾:一作娥。,翠蛾:翠眉。,谢娘:此指游春女。《唐音癸签》:“李太尉德裕有美妾谢秋娘,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德裕后镇浙江,为悼亡妓谢秋娘,用炀帝所作《望江南》词,撰《谢秋娘曲》。
"终朝":终日盼着爱人归来。
# 终朝:一整天。
"梦魂迷晚潮":梦里还听那雨中晚潮阵阵,似乎在传递他的消息。
"荡子天涯归棹远":浪子的归舟遥遥万千里。
# 归棹:归舟,以棹代船。,荡子:古代女子称自己远行不归或流荡忘返的丈夫。
"春已晚":春光却又将逝去。
"莺语空肠断":听莺语声声,唱不尽断肠的心曲。
# 空肠断:一本作肠空断。
"若耶溪":若耶溪啊相思的溪,
# 若耶溪:水名,今浙江绍兴市若耶山下,传说西施曾在此处浣纱。此借指思妇住所。
"溪水西":溪水西岸那洗纱女,
"柳堤":日日在柳堤寻觅。
"不闻郎马嘶":总不见郎君归来的踪迹。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思妇词。表现了思妇望眼欲穿之心与执着眷恋之情。
2. 分段赏析
上片以水墨氤氲之笔法,徐徐铺陈背景:湖上,烟雨朦胧,如轻纱般缥缈;花桥,隐约其间,似幻梦般迷离。这般景致,既是眼前实景的细腻描摹,又暗喻着往昔欢宴已化作朦胧追忆,如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即。“翠蛾”二句,尤见词人匠心独运。一个“迷”字,巧妙地将外在的烟雨迷离与内心的迷惘怅惘交融无间,仿佛那漫天的烟雨,都化作了思妇心中解不开的愁绪。而“终日”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将那短暂的凝望,生生延伸为永恒的等待姿态。刹那凝望,却似千年守望,使画面顿时具有了雕塑般的凝固美感,定格了思妇那无尽的期盼与哀愁。下片笔锋一转,转入声景交织的愁绪深化。先以潮声虚写归舟杳然,那潮水涌动之声,似是思妇心底的呼唤,却始终盼不来那归航的舟楫。复借莺语实写愁肠百结,黄莺的啼鸣,本应悦耳动听,可在这思妇耳中,却成了扰乱心绪的哀音,声声入耳,皆成愁绪。在听觉的强烈对比中,完成了时空的巧妙转换,将思妇的愁绪推向了更深的境地。最妙在结处“长堤马嘶”的意象运用。柳色依旧,绿意盎然,可那良人却仍未至。以这不变的柳色,衬托出世事的巨大变迁,与上片“烟浦花桥”的往昔之景,形成了一个时空闭环。这“湖上-堤岸”的双重空间叙事,恰似电影中的平行蒙太奇,将思妇的焦灼等待,渲染得淋漓尽致。一边是湖上烟雨中的追忆,一边是堤岸柳色下的守望,时空交错,愁绪万千,尽在这细腻的笔触之中。
3. 作品点评
此词情韵缱绻,意蕴悠长,尽显徘徊眷恋之态。思妇之身份、所处之境况,以及那殷切盼归之心、怅然失望之情,皆融于景物勾勒之中,借由层层铺陈、迂回道出,亦即采用“含蓄蕴藉”“委婉示意”之法来展现。于音律层面,此词亦独具匠心,堪称节奏急促、音韵繁复,变幻无穷无尽,与词中情感之起伏跌宕相得益彰。其句法长短不一,参差错落,二、三、四、五、七字句杂糅其间,且换韵频仍,曲折尽致,结构繁复而富有变化。想来演奏之时,悲戚之管乐、清越之弦音,高低婉转,定能丝丝入扣地传达出思妇内心深处的无尽哀怨。
# 或两字断,或三字断,而笔致宽舒,语气联属,斯为妙手。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引徐士俊
# 《河传》一调,最难合拍。飞卿振其蒙,五代而后,便成绝响。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梦魂迷晚潮”,五字警绝。用蝉连法更妙,直是化境。
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
# 凄怨而深厚,最是高境。
清陈廷焯《云韶集》
# 此调音节特妙处,在以两字为一句。如“终朝”、“柳堤”,与下句同韵,句断而意仍联贯。飞卿更以风华掩映之笔出之,洵《金荃》能手。
清俞陛云《唐词选释》
# 此首二、三、四、五、七字句,错杂用之,故声情曲折婉转,或敛或放,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湖上”点明地方。“闲望”两字,一篇之主。烟雨模糊,是望中景色;眉锁梦迷,是望中愁情。换头,写水上望归,而归棹不见。着末,写堤上望归,而郎马不嘶。写来层次极明,情致极缠绵。白雨斋谓“直是化境”,非虚誉也。
近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上一篇:唐·鲍君徽《惜花吟》
下一篇: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