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2
zhī
xiāng
shī
湿
rén
zhào
duān
yǒu
zhū
zhèng
shì
chūn
shān
méi
yàng
cuì
bèi
dàn
fěn
zuò

译文

不知道带着香气的雾气打湿了人的胡须,太阳一照,胡须尖上挂着细细的水珠。正是那春山如女子翠眉般秀丽,却被这雾气像用淡粉涂抹一般,变得朦胧模糊。

逐句剖析

"不知香雾湿人须":不知道带着香气的雾气打湿了人的胡须,

"日照须端细有珠":太阳一照,胡须尖上挂着细细的水珠。

# 珠:水珠。

"政是春山眉样翠":正是那春山如女子翠眉般秀丽,

"被渠淡粉作糊涂":却被这雾气像用淡粉涂抹一般,变得朦胧模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这首《晓雾》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之手。主题围绕清晨的雾景展开,描绘了诗人在雾气弥漫的早晨独特的所见所感。首句从触觉写雾气湿须,又结合视觉写日照水珠,后两句通过视觉展现春山雾景,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营造出雾气缭绕的清晨氛围,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读者身临其境。这首《晓雾》短短四句,将平凡的清晨雾景写得饶有趣味,展现其非凡观察力与文字驾驭力,为南宋诗歌的自然书写增添亮色,丰富了同类题材的表现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淳熙七年(1180年)至淳熙九年(1182年)期间,杨万里任广东常平茶盐使、提点刑狱。在这三年的为官经历中,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疾苦,同时也有机会领略广东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和创作素材,使他能够在任职期间创作出大量的诗歌,《晓雾》便是他在这一时期对自然景观观察与感悟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咏物题材的诗。描绘了清晨雾气弥漫时的景象,细腻呈现了雾气打湿胡须、阳光映照须端水珠的细节,以及雾气笼罩下春山如眉却被“涂糊”的朦胧画面,体现了诗人对清晨晓雾这一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与由衷喜爱,展现出自然之趣。这是一首写晓雾的七言绝句,借雾气湿人须、笼罩春山的景象写出了大自然在清晨时分的灵动与美妙,抒发了诗人沉醉于日常自然景观、热爱生活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政是春山眉样翠”把春山比作女子的翠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山的翠绿与秀丽,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春山的形态美。拟人:“被渠淡粉作糊涂”中,将雾赋予人的行为,仿佛雾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用淡粉把春山的妆容弄糊涂了,使雾具有了人的灵性,让诗歌的画面更加鲜活有趣。

3. 分段赏析

开篇从自身触觉入手,“不知”二字带出雾气悄然而至、轻柔湿润的特点,将读者瞬间拉进那朦胧清晨。承接上句,转为视觉描写,借阳光映出须端水珠,展现雾气浓重,画面感十足,还自然引出下文远景。笔锋一转至远方春山,把春山比成翠眉,形象勾勒其柔美形态,凸显诗人观察力与想象力。收尾巧用拟人,让雾似顽童弄糊春山妆容,诙谐描绘雾中山景朦胧美,为全诗添灵动俏皮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潜《如梦令·庭院深深春寂》

下一篇:宋·唐庚《醉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