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曾几浏览量:3
fāng
fēng
bìn
chéng
bān
cháng
xīn
yán
lán
huì
xiāng
jīn
jiě
hòu
xuě
bīng
zài
jiǔ
hān
jiān
jué
zhī
gāo
wèi
qīng
yáo
zhù
shì
jué
fēng
bìng
huán
shì
kàn
lái
zhōng
jìn
shēng
lóng
jìn
zhuī
pān

译文

身处他乡,见这异地风物,我已鬓发斑白,品尝着新鲜的荔枝,才得展笑颜。解开衣襟,荔枝如兰蕙般的香气四处飘散,酒至酣畅时,那果肉如冰雪般晶莹惹人怜。深知这荔枝的高妙韵味远超瑶柱,它那饱满的模样,即便与丰腴的玉环相比也不觉有缺陷。荔枝看似寻常,可实际远非一般,传句话给龙眼,让它努力追赶荔枝的不凡。

逐句剖析

"异方风物鬓成斑":身处他乡,见这异地风物,我已鬓发斑白,

"荔子尝新得破颜":品尝着新鲜的荔枝,才得展笑颜。

"兰蕙香浮襟解后":解开衣襟,荔枝如兰蕙般的香气四处飘散,

"雪冰肤在酒酣间":酒至酣畅时,那果肉如冰雪般晶莹惹人怜。

# 在酒酣:小集作荐酒酲。

"绝知高味倾瑶柱":深知这荔枝的高妙韵味远超瑶柱,

# 味:小集、律髓作韵。

"示觉丰肌病玉环":它那饱满的模样,即便与丰腴的玉环相比也不觉有缺陷。

"似是看来终不近":荔枝看似寻常,可实际远非一般,

"寄声龙目尽追攀":传句话给龙眼,让它努力追赶荔枝的不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荔子》是南宋曾几创作的七言律诗。曾几以细腻笔触,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围绕荔枝展开描写,此诗围绕诗人对荔枝的感受展开。首联点明异地尝荔,展现对荔枝的喜爱,奠定情感基调。颔联从嗅觉、视觉描绘荔枝香气清幽、果肉晶莹。颈联将荔枝风味与瑶柱对比,以杨贵妃丰腴类比荔枝饱满,突出其魅力。尾联认为荔枝非凡,借让龙眼追赶侧面烘托其出众,幽默收尾。从品尝感受、外观风味等方面,生动展现荔枝的魅力,表达对这一“异方风物”的赞美。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精妙,体现了当时文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注与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曾几(曾幾)(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谥文清。祖籍赣州(今江西赣县),后徙居河南(今河南洛阳)。历任广西转运判官及江西、浙西提刑,因主张抗金被秦桧排斥。后官至敷文阁待制,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其诗曾学江西诗派,中年后诗风变化,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也有悲愤时事之作,风格清峻。他对杜甫、黄庭坚等备极推崇,被后人归入江西诗派。清人辑有《茶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异方风物鬓成斑,荔子尝新得破颜”诗人感慨自己已鬓发斑白,见到这异地的荔枝,品尝新果时不禁喜笑颜开。此联既点明荔枝是他乡之物,又直接表现出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颔联“兰蕙香浮襟解后,雪冰肤在酒酣间”,“兰蕙香浮襟解后”描绘出荔枝香气如兰蕙般清幽,在解开衣襟、放松之时,香气四溢;“雪冰肤在酒酣间”则写出荔枝的果肉如冰雪般晶莹,在饮酒至酣畅时品尝,更觉美味。从嗅觉和视觉角度,细腻展现荔枝的诱人之处。颈联“绝知高味倾瑶柱,未觉丰肌病玉环”,“绝知高味倾瑶柱”,明确指出荔枝的高妙风味远超瑶柱;“未觉丰肌病玉环”,以杨贵妃的丰腴来类比荔枝的饱满,却不觉得是缺点,反而突出荔枝的美好,进一步强调荔枝的独特魅力。尾联“似是看来终不近,寄声龙目尽追攀”,“似是看来终不近”,诗人觉得荔枝虽看似普通水果,但实际远非一般;“寄声龙目尽追攀”,通过让龙眼(龙目)努力追赶,从侧面烘托出荔枝的出类拔萃,以幽默的笔触结束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宓《荔子》

下一篇:宋·侯遗《茅山书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