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àn
jìn
·
·
lái

朝代:宋作者:袁去华浏览量:3
lái
lài
qìng
dōng
fēng
chuī
zhù
hǎi
táng
zhèng
yāo
ráo
chù
qiě
liú
qiǎo
tíng
shì
tīng
yīng
yàn
fēn
míng
gòng
rén
chóu
chūn
jiā
shù
cuì
yīn
chū
zhuǎn
chóng
lián
juǎn
zhà
shuì
kàn
fēng
tōu
tán
qīng
lèi
yān
jiàn
jiāng
tóu
rén
wéi
yán
qiáo
cuì
cǎi
jiān
shù
què
hán
xuān
dào
liǎo
hún
dìng
duàn
cháng
luò
qiān
shān

译文

夜间的绵绵细雨。依靠,东风把它停止了。那带雨的海棠花分外美丽。愿这美景长留不去。庭院中悄然无声。我用心仔细听,小燕黄莺啼唱声声悦耳。分明与人一样明白人间情意。生怕春天走得太快。枝条美丽的绿树。树荫一片转过正午。层层帘幕还未卷起,我刚刚睡起,我一个人寂寞地观看纷飞的柳絮。我偷偷抹去伤心的眼泪,寄与那烟波浩荡的江水,待并水流到江头的故人那里,告诉她我凄凉之景。你寄来的情书虽然多。除去那些问候话,归期却毫不定,也未说何时才归来。夕阳中我凝神远望,所见到千山茫茫,令人断肠。

逐句剖析

"夜来雨":夜间的绵绵细雨。

"赖倩得、":依靠,

# 倩:请、托。,赖:依靠。

"东风吹住":东风把它停止了。

# 住:停止。

"海棠正妖娆处":那带雨的海棠花分外美丽。

# 处:时候,季节。,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一作“娇饶”。

"且留取":愿这美景长留不去。

"悄庭户":庭院中悄然无声。

"试细听、":我用心仔细听,

"莺啼燕语":小燕黄莺啼唱声声悦耳。

# 莺啼燕语:莺啼婉转,燕语呢喃。形容春光明媚。

"分明共人愁绪":分明与人一样明白人间情意。

"怕春去":生怕春天走得太快。

"佳树":枝条美丽的绿树。

"翠阴初转午":树荫一片转过正午。

# 翠阴:苏轼《贺新郎》词:“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淡。”

"重帘卷":层层帘幕还未卷起,

"乍睡起、":我刚刚睡起,

"寂寞看风絮":我一个人寂寞地观看纷飞的柳絮。

"偷弹清泪寄烟波":我偷偷抹去伤心的眼泪,寄与那烟波浩荡的江水,

# 偷弹: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此处化用其意。

"见江头故人":待并水流到江头的故人那里,

"为言憔悴如许":告诉她我凄凉之景。

"彩笺无数":你寄来的情书虽然多。

# 彩笺:彩色的笺纸。常供题诗或书信用。

"去却寒暄":除去那些问候话,

# 寒暄:问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话。

"到了浑无定据":归期却毫不定,也未说何时才归来。

# 浑无定据:浑,全。没有一点确切的消息。,到了:到信的结尾。

"断肠落日千山暮":夕阳中我凝神远望,所见到千山茫茫,令人断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剑器近·夜来雨》由宋代词人袁去华所作,出自《袁宣卿词》。此词开篇细腻刻画闺中思妇的复杂心绪,借莺啼燕语引发绵绵联想;继而铺陈佳人午睡初醒后的万千思绪,将深闺寂寞与情思缱绻娓娓道来。“偷弹清泪”的幽微细节与“寄烟波”的浪漫遐想相互交织,赋予词作空灵悠远的意境;“彩笺无数”三句则笔锋一转,以寥寥数语点破意中人的薄情,令人喟叹。结句“断肠”以景结情,既呼应开篇愁绪,又暗喻思妇愁肠百转、无尽无休。在结构布局上,此词匠心独运:上、中两阕聚焦佳人梦醒后的心理活动,层层递进展现其细腻情思;下阕则将动作细节与心理描写巧妙穿插,使画面与心绪相映成趣。全词浑然一体,意境绵邈,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袁去华(1127?~1177后),南宋词人。字宣卿,奉新(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历任善化、石首知县。袁去华工词,长调气局开阔,小令情致深婉。其词多登高临远、伤春悲秋、别情相思、酒宴唱酬之作,亦有感慨时事、抒发情怀的篇章,雄豪幽畅,慷慨悲凉。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定王台》《水调歌头·雪》。著有《适斋类稿》《宣卿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由宋代词人袁去华所作。全词以细腻笔触,生动描摹闺中春愁。它脱胎于宋代教坊曲《剑器曲》的特定段落,经作者匠心改编后成为新曲。全词共三叠,其中上、中两片字句、声韵完全相同,这种独特的结构形式被称为“双拽头”,在三叠词中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剑器近·夜来雨》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了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景与细腻感情,抒发了闺中女子的春愁以及对远方恋人的相思之情,流露了对时光流逝、春色渐去的感慨,表达了独处闺中的寂寞。

2. 分段赏析

第一段前二句写夜来风雨,历来文人笔下,众芳飘零多归咎于风雨肆虐,王安国曾叹“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欧阳修亦写“雨横风狂三月暮,……乱红飞过秋千去”。而本词作者另辟蹊径,将花事零落归因于绵绵春雨与劲吹东风。“海棠”二句以“留取”点明眼前景致,与李清照《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笔法异曲同工——二者均不落伤春俗套,转而聚焦雨后海棠的娇娆之态。王雱在《倦寻芳》中亦有“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倚危栏,登高榭,海棠著雨胭脂透”的细致描摹,恰是这沐雨海棠,为人间暂且挽留住一抹春光。第二段“悄庭户”二句笔锋一转,勾勒出庭院寂寂、阒无人声的清幽之境。“细听”二字紧承“悄”字,将“莺啼燕语”的细碎声响描摹得丝丝入扣。“分明”两句借禽鸟呢喃,暗托词人惜春情愫。文人伤春之作,或如秦观“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般尽显无奈,或似晁补之“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留春且住”般徒叹留春无策,贺铸更在《感后恩》中写下“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愿托春光寄相思。而本词中,莺啼婉转、燕语呢喃,皆似在挽留行将消逝的春色,既呼应前文“且留取”,又自然引出词人自身的惜春愁绪。第三段“翠阴初转午”以树影挪移暗示时间流转,此为诗词中常见的时空表现手法。刘禹锡“日午树阴正”、周邦彦“午阴嘉树清圆”皆写正午之景,苏轼与李玉笔下的“庭阴转午”则描摹午后时光。“初转午”表明日头尚高,昼长正盛,困意渐生,自然引出昼眠情节。下句“乍睡起、寂寞看风絮”,无论是睡中还是醒后,皆浸透着词人的孤寂心绪;“重帘未卷”既传递出慵懒倦怠之感,又巧妙串联起上文的“愁绪”与下文的怀人之情。“偷弹”三句直抒深挚相思,与词人在《安公子》中“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的笔法一脉相承,皆借滔滔江水传递深情幽恨。这一构思或脱胎于周邦彦《还京乐》词句,而“彩笺”三句紧承怀人之意,将久别盼归的焦灼刻画得入木三分:盼来信以知归期,却只见寒暄寥寥,归期依旧渺茫。晏几道“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同样道出书信难达、归期难卜的怅惘,字里行间交织着殷切盼望与难以言说的幽怨。

3. 作品点评

此词以温婉笔触倾诉离情,全篇分为三段,前两段构成独特的“双曳头”结构,句式、声韵完全相同。这一形式在词体中较为特殊,如周邦彦的《瑞龙吟》前两段同样采用双曳头,首段叙写走马重访旧地,次段借景追忆往昔。而在此词中,前两段虽均以写景为主,却各有侧重:首段描绘眼前所见之景,第二段则铺陈耳际所闻之声。这种视听转换不仅使行文富有变化,更将深沉的怀人之情悄然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溪月》

下一篇:宋·苏轼《皂罗特髻·采菱拾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