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影度疏木":鸟儿掠过稀疏的树木,
"天势入平湖":天空的景象倒映在平静的湖面。
"沧波万顷":湖水浩渺万顷,
"轻风落日片帆孤":微风轻拂,夕阳西下,一叶孤帆在湖面上飘荡。
"渡口千章云木":渡口处,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
"苒苒炊烟一缕":一缕缕袅袅炊烟缓缓升起,
"人在翠微居":有人居住在这青山翠绿之处。
"客里更愁绝":身处异乡,更是愁苦至极,
"回首忆吾庐":不禁回首,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功名事":追求功名利禄之事,
"今老矣":如今我已渐渐老去,
"待何如":还等待什么呢。
"拂衣归去":不如拂袖归隐田园,
"谁道张翰为莼鲈":可谁能说张翰仅仅是因为思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才辞官归乡的呢。
"且就竹深荷静":我暂且在竹林幽深、荷花静放之处安歇,
"坐看山高月小":坐着观赏那山高月小的美景,
"剧饮与谁俱":可又有谁能与我开怀畅饮呢,
"长啸动林木":我放声长啸,声音在树林间回荡,
"意气欲凌虚":豪情壮志仿佛要冲破云霄。
南宋词人
袁去华(1127?~1177后),南宋词人。字宣卿,奉新(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历任善化、石首知县。袁去华工词,长调气局开阔,小令情致深婉。其词多登高临远、伤春悲秋、别情相思、酒宴唱酬之作,亦有感慨时事、抒发情怀的篇章,雄豪幽畅,慷慨悲凉。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定王台》《水调歌头·雪》。著有《适斋类稿》《宣卿词》。
1.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功名事,今老矣,待何如。”词人直接表明对于功名之事的态度,如今自己已经年老,却还在功名路上徘徊,不禁发出“待何如”的感慨,直白地抒发了对追求功名却无果的无奈与迷茫,透露出对仕宦的淡泊之心。化用:“拂衣归去,谁道张翰为莼鲈。”此句化用了西晋张翰的典故。张翰,字季鹰,吴江人,在洛阳为官。据《晋书·张翰传》记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而归。”张翰因思念家乡的美食,便辞官归乡,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不贪恋官场的功名利禄。袁去华在词中用“拂衣归去,谁道张翰为莼鲈”,表面上是说张翰为了莼羹鲈脍而归隐可能被人质疑,实则是借张翰的典故,表明自己也有像张翰一样归隐的决心。他以一种反问的语气,强化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含蓄而又坚定地抒发了自己的心志,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委婉,富有文化内涵。
2.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鸟影度疏木,天势入平湖”,描绘出一幅开阔又略带寂寥的画面,鸟影掠过稀疏的树木,天空的景象倒映在平静湖水中,动静结合,展现出自然的清幽。“沧波万顷,轻风落日片帆孤”,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万顷沧波上,一叶孤帆在轻风落日中飘荡,以景衬情,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渡口千章云木,苒苒炊烟一缕,人在翠微居”,描绘渡口云木葱茏,炊烟袅袅,人居翠微,画面宁静美好,然而“客里更愁绝,回首忆吾庐”,笔锋一转,直抒胸臆,点明身在异乡的愁苦与对故乡的思念。下阕“功名事,今老矣,待何如”,直接抒发对功名的感慨,岁月流逝,自己已老,功名却遥不可及,悲叹之情溢于言表。“拂衣归去,谁道张翰为莼鲈”,借用张翰典故,表明自己归隐并非只为美食,有自我解嘲之意。“且就竹深荷静”几句,描绘归隐生活的宁静美好,但“剧饮与谁俱”又道出无人相伴的孤独。最后“长啸动林木,意气欲凌虚”,通过长啸展现词人渴望摆脱束缚、实现自我价值的豪情壮志。
上一篇:宋·苏舜钦《庆州败》
下一篇:宋·白玉蟾《蒙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