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ì
xiān
·
·
jiāo
yuán
chū
guò

朝代:宋作者:袁去华浏览量:3
jiāo
yuán
chū
guò
jiàn
bài
líng
luàn
fēng
dìng
yóu
xié
yáng
guà
shēn
shù
yìng
nóng
chóu
qiǎn
dài
yáo
shān
méi
lái
shí
jiù
shàng
yán
huā
jiāo
huáng
bàn
dào
ér
jīn
wéi
yǒu
biān
liú
shuǐ
jiàn
rén
yóu
tíng
shēn
jìng
xià
hái
xún
jiù
céng
chù
liáo
juàn
shāng
hèn
zuì
chóu
zòng
shōu
xiāng
cáng
jìng
nián
chóng
dào
rén
miàn
táo
huā
zài
fǒu
niàn
chén
chén
xiǎo
yōu
chuāng
yǒu
shí
mèng

译文

郊外原野刚下过雨,只见凋零的落叶散乱一地,风停后仍在空中飘舞。夕阳挂在茂密的树梢,映照着如浓愁般深黛色的远山,宛如美人含愁的眉黛那样妩媚。来时走过的旧路上,山岩边的野花、还娇嫩地半开着黄色的花朵。而如今只剩下、只剩下溪边的流水,好像与我一见如故。我默默无语,客舍里寂静无声,下马后我就仔细寻找,旧日曾经题诗之处。这真是无聊疲倦的旅行,终日里感伤离愁别恨,最是让人心中悲苦。即便是我还保存着她的香镜,但他年故地重返,谁能知她是否还在故居?我想念那深深、我想念那深深庭院小楼幽窗,愿在梦中寻她千百度。

逐句剖析

"郊原初过雨":郊外原野刚下过雨,

"见败叶零乱":只见凋零的落叶散乱一地,

"风定犹舞":风停后仍在空中飘舞。

# 风定:风停。

"斜阳挂深树":夕阳挂在茂密的树梢,

"映浓愁浅黛":映照着如浓愁般深黛色的远山,

# 浓愁浅黛:喻指山色浅浅深深。黛,青色。

"遥山眉妩":宛如美人含愁的眉黛那样妩媚。

# 眉妩:西汉张敞为妻子画眉,长安人说他“眉妩”,这里指妩媚可爱。

"来时旧路":来时走过的旧路上,

"尚岩花、":山岩边的野花、

# 岩花:长在岩石旁的花。

"娇黄半吐":还娇嫩地半开着黄色的花朵。

# 半吐:半开。

"到而今唯有、":而如今只剩下、

"溪边流水":只剩下溪边的流水,

"见人如故":好像与我一见如故。

"无语":我默默无语,

"邮亭深静":客舍里寂静无声,

# 邮亭:古时设在沿途,供递送文书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馆舍。

"下马还寻":下马后我就仔细寻找,

"旧曾题处":旧日曾经题诗之处。

# 旧曾题处:从前题字的地方。

"无聊倦旅":这真是无聊疲倦的旅行,

"伤离恨":终日里感伤离愁别恨,

"最愁苦":最是让人心中悲苦。

"纵收香藏镜":即便是我还保存着她的香镜,

# 收香藏镜:借喻对于爱情的坚贞执着。收香,用晋代贾充之女窃其父所藏奇香赠给韩寿,后结成夫妻的典故。藏镜,用南朝陈亡后,驸马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因各执半镜而得以重圆的典故。这里表示自己珍藏着爱情的信物和对爱情的忠贞。

"他年重到":但他年故地重返,

"人面桃花在否":谁能知她是否还在故居?

# 人面桃花:用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意。

"念沈沈、":我想念那深深、

"小阁幽窗":我想念那深深庭院小楼幽窗,

# 小阁幽窗:指女子居住之处。

"有时梦去":愿在梦中寻她千百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是南宋词人袁去华的作品。此词通过描绘雨后郊原的萧瑟景象,抒发了词人羁旅愁思与怀旧伤别之情。上片以细腻笔触勾勒眼前景物,由此展开对往昔与今朝行迹的追忆。词人巧妙铺陈来时的欢愉与去时的落寞,通过今昔场景的强烈对比,深刻凸显出昔会今离、昔乐今哀的沧桑感怀,将离别之痛与物是人非的怅惘展现得淋漓尽致;下片则着重描写词人故地重游的心境。他在旧迹中寻觅往昔踪迹,却只见物是人非的凄凉。曾经的佳人已无处可寻,唯有在梦中方能重温昔日美好。字里行间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惆怅与悲苦,那种求而不得的遗憾,以及对过往深深的眷恋,都化作词句,触动着读者的心弦。整首词反映了乱世中文人漂泊无依、感时伤怀的普遍心境,也体现了袁去华词作善于融情入景、婉转抒怀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袁去华(1127?~1177后),南宋词人。字宣卿,奉新(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历任善化、石首知县。袁去华工词,长调气局开阔,小令情致深婉。其词多登高临远、伤春悲秋、别情相思、酒宴唱酬之作,亦有感慨时事、抒发情怀的篇章,雄豪幽畅,慷慨悲凉。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定王台》《水调歌头·雪》。著有《适斋类稿》《宣卿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是柳永在他分别意中人以后抒写离恨之作。宋代都市繁华,歌妓众多,无论是官妓、私妓还是家妓,偶然的遇合,往往以她们的色相、伎艺,赢得为科举功名而奔走道路的士子们的垂盼,这是当时普遍的现象。柳永常与歌妓交往,他的《荔枝香近》《卓牌子近》《长相思》《宴清都》等,都是和歌妓们聚时欢会或别后相思的记录,此词大约也是为此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属于羁旅怀人之作。词人通过描绘雨后郊原的萧瑟景象,抒发了旅途中的孤寂与对旧情的深切怀念。

2. 写作手法

对比:词中“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惟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一句,将过去来到此地时的景色与如今的景色进行对比。昔日旧路上,岩花娇艳,半开半吐,充满生机与活力,呈现出一种美好的景象;而如今,岩花凋零,唯有溪边流水依旧,景色变得萧条冷落。这种昔盛今衰的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变化,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强化了离别的哀愁。用典:“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一句中,化用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此诗句讲述了崔护在长安城南遇一女子,次年再来时,女子已不知去向,只有桃花依旧盛开的故事。诗人化用此典故,将自己重寻旧地佳人的心境与崔护的经历相联系,进一步强调了对与恋人重逢的不确定,表达出内心的惆怅和对离别的感伤。“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是化用用“收香”“藏镜”这两则典故。“收香”用的是晋代贾充之女贾午爱慕韩寿,窃其父所藏奇香赠给韩寿,后两人结为夫妇的典故;“藏镜”用的是南朝陈亡后,驸马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各藏半镜,后破镜重圆,夫妻相会的故事。词人借此表达即使自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对爱情忠贞不渝,保存着恋人所赠之物,等待他年重到旧地,也未必能与恋人会合,流露出对爱情前景的忧虑和悲观,写出了再相见之难,强化了离别的愁苦和对未来的迷茫。动静结合:“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一句中,“郊原初过雨”为静景,描绘了郊外原野刚刚经历过一场秋雨洗礼后的静谧场景,给人一种雨后的清新与寂静之感。“败叶零乱”是视觉描写,展现了落叶满地、杂乱无章的静态画面,进一步渲染出秋景的凄凉。而“风定犹舞”则是动景,风虽已停止,但枯叶仍在空中盘旋飞舞,一个“舞”字将枯叶赋予了动态美,使画面充满了动感。这句词通过静景与动景的相互映衬,以静的郊原、零乱的败叶为背景,衬托出枯叶“犹舞”的动态,更显生动形象。同时,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也营造出一种孤寂、怅惘的氛围,既写出了秋风秋雨过后的凄凉景象,又暗示了词人如败叶般漂泊、动荡的身世和凌乱的心绪,为全词奠定了愁苦的感情基调。直抒胸臆:“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这三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在旅途之中的疲惫与无奈,以及离别的感伤和愁苦,将郁结在心中的愁苦之情一涌而出,直接揭出本篇“伤离恨,最愁苦”的主旨。人在旅途,本就疲惫不堪,而离别之苦更让人难以承受,词人毫不掩饰地表达出内心的痛苦,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的情感。情景交融:“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邮亭的深静,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词人下马寻找旧日与恋人题诗传情之处,然而伊人杳无音讯,寂静的邮亭环境与词人的寂寞心境相互映衬,情与景完美融合。正衬:“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描绘了郊原秋雨过后,败叶满地、风定还舞的凄凉景象,衬托出词人衰颓、凌乱的心绪,暗示其如败叶般漂泊的身世和动荡的处境。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媚妩”,斜阳挂在深树之上,映照着远山,看似美丽的景色,却被词人赋予了“浓愁浅黛”的情感,以静景的方式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和愁郁。这里的“挂”字生动地写出雨后斜阳的偏狭角度,“映浓愁浅黛”展现出雨后空气朦胧,远山如空蒙山水画,只有淡淡的墨痕,将深树喻为佳人,反射词人心迹,映衬出人生风雨飘摇。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细腻笔触勾勒风雨后黄昏之景,为抒离情精心渲染环境。“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寥寥数语,一幅凄清的郊原秋景图便跃然纸上。骤雨初歇,广袤郊原之上,枯叶如断翅的蝶,零乱地散落各处。风虽已停歇,可那残叶却仍在惯性中打着旋儿,迟迟不肯归于尘土,仿佛在做最后的挣扎。这灵动的“舞”字,将枯叶的飘零之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怅然若失、寂寥无依的氛围,恰似词人内心的彷徨与迷茫,以景开篇,巧妙地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媚妩”,词人将目光投向远方,描绘出一幅别具韵味的远望之景。残阳如血,慵懒地斜倚在茂密的树梢间,那一抹昏黄的光晕,为周遭的一切都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纱衣。远处的山峦,在斜阳余晖的映照下,宛如美人微蹙的眉头,带着淡淡的哀愁,却又不失妩媚之态。一个“挂”字,生动地写出了斜阳低垂、摇摇欲坠的角度,赋予了画面动态感;而“映浓愁浅黛”,更是将雨后远山的朦胧之美与词人心中的相思愁苦融为一体,景中含情,情因景生,愁绪愈发浓重。“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词人的思绪回溯到往昔,忆起曾经走过的旧路。那时,岩石旁的花儿正娇黄半吐,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可如今故地重游,却已物是人非。岩花凋零,不见昔日风采,唯有溪边潺潺的流水,依旧如往日般静静流淌,见证着词人的来去。此处以“岩花”“流水”互文,通过今昔鲜明的对比,写出了落花流水的凄凉变化,那流淌的溪水仿佛也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字里行间蕴含着无尽的愁绪。​下片则浓墨重彩地抒发了词人的相思寻旧之情。“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词人骑着马,行至寂静的邮亭,默默下马,开始寻觅往日题诗传情的地方。那“无语”二字,看似平淡,实则饱含着千言万语,是相思无法言说的苦涩,是物是人非的无奈。而“深静”二字,更是点明了词人此刻孤独寂寞的境况,四周一片死寂,唯有自己形单影只,伊人音信全无,即便寻得旧踪,也难以填补心中的空虚,更添几分惆怅。“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词人在此处直抒胸臆,毫不掩饰地倾诉着旅途的疲惫与无奈。漂泊在外,本就身心俱疲,而离愁别恨更是如影随形,成为了他心头最深的愁苦。短短几句,将词人内心的苦闷与哀伤展现得淋漓尽致。“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词人反用典故,以独特的视角表达内心的忧虑。即使自己信守前盟,将象征着美好回忆的香与镜小心收藏,盼望着他年能够故地重游,可又怎能确定还能与佳人再次相会呢?岁月变迁,世事无常,这份不确定让词人对未来的重逢充满了担忧,暗写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不安。“念沉沉、小阁幽窗,有时梦去”,全词以梦境作结,韵味悠长。在现实中,与佳人相会的企求难以实现,词人只能在沉沉的思绪中,于梦中追寻那小阁幽窗,与佳人相聚。可梦终究是梦,醒来后依旧是孤身一人,这种现实与梦境的反差,更显其惆怅悲苦,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此词开篇以“斜阳”起笔,收尾于“幽梦”,巧妙地将今昔的悲欢离合紧密挽合。在写作手法上,词人通过细腻的写景来寄托深沉的情感,在叙事过程中饱含对人的怀念。其中,既有对往昔美好回忆的珍视,如抱收香藏镜般的痴迷眷恋,又抒发了人去阁空后的怅惘遗恨。从整体风格来看,全词尽显委婉、含蓄之态,然而其语言却极为流畅自然。尽管词中接连运用了诸多典故,却并未给人带来晦涩难解之感,足见词人驾驭文字与典故的高超能力。通览袁去华现存的全部词作,不难发现其风格丰富多样。部分词作趋近于豪放,展现出慷慨悲凉之态,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而另有一些词作则偏向婉约,描写离情别绪时凄婉忧伤,细腻动人。但无论是豪放之作,还是婉约之篇,袁去华皆能做到豪放而不失之粗率,婉约而不至于晦涩难懂。在南宋初期人才辈出的众多词人之中,袁去华凭借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占据了一个虽不显眼却独具特色的重要席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程公许《寿曹大博以东宪台治新筑亭馆扁榜寄意·莺花》

下一篇:宋·释文珦《盘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