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跨洞庭野":定王台建在洞庭湖之滨,
"楚望古湘州":位于古湘州地界上。
# 湘州:东晋永嘉时初置,唐初改潭州,词中指长沙。,楚望:楚地的望郡。唐、宋时,州、郡、县按地势、人口及经济状况划分为畿、赤、望、紧、上、中、下若干等级,形胜富庶的地区称“望”。
"何王台殿":定王台虽然在历经千年之后已经堙没,但是遗迹尚存,
"危基百尺自西刘":那残存的台基,依然高耸百尺,令我想到定王台的修建者西汉的刘发。
# 自西刘:始建于西汉刘发。,危基:高大的台基。
"尚想霓旌千骑":想当年定王到此游玩时,一定是华盖如云,旌旗招展,如虹霓当空,
# 霓旌:旗帜如云霓,形容仪仗之盛。
"依约入云歌吹":乘万骑前呼后拥,声势浩大;急管高歌之声似乎直抵云霄,
# 依约:连绵不断。
"屈指几经秋":然而,屈指已几度春秋。
"叹息繁华地":昔日的繁华盛地变成了一派衰败苍凉,
"兴废两悠悠":盛衰无常,兴废两茫茫。
"登临处":登台远望,
"乔木老":只见高大的树木枝叶枯落,
"大江流":长江无止息地向东奔流。
"书生报国无地":我这样的书生报国无门,
"空白九分头":空自愁白了头。
# 空白九分头:徒然白首。词中用陈与义《巴丘书事》“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来表达作者请缨无路的悲愤。
"一夜寒生关塞":而金兵猝然南下,侵占中原,犹如一夜北风生寒,导致万里河山支离破碎、残破不堪,
# 一夜寒生关塞:比喻金人猝然南侵,攻破关塞。
"万里云埋陵阙":京都沦陷,皇家陵阙黯然被埋没在厚厚的云雾之中,令人愁恨不已,
# 云埋陵阙:皇宫与陵寝都埋没在远方的云雾中,词中指宋都汴京沦于敌手。陵阙:帝王陵墓、京都城阙,均为存亡的象征。
"耿耿恨难休":念及此,我耿耿于怀,悲愤难休,却又无可奈何。
# 耿耿:不安的样子。
"徙倚霜风里":只能徘徊往来在秋风寒霜中,
# 徙倚:走走停停。
"落日伴人愁":夕阳将落,更增人恨愁。
南宋词人
袁去华(1127?~1177后),南宋词人。字宣卿,奉新(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历任善化、石首知县。袁去华工词,长调气局开阔,小令情致深婉。其词多登高临远、伤春悲秋、别情相思、酒宴唱酬之作,亦有感慨时事、抒发情怀的篇章,雄豪幽畅,慷慨悲凉。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定王台》《水调歌头·雪》。著有《适斋类稿》《宣卿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也是一首感时抒怀之作。词人秋日登临定王台,遥想昔日繁华,对照眼前萧瑟,在历史变迁中寄托对家国命运的忧思。通过雄阔苍凉的景象描写,流露出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2. 写作手法
化用:“空白九分头”化用陈与义《巴丘书事》“腐儒空白九分头”之句,原指书生虚度光阴,作者借此自伤年华老去却报国无门,强化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夸张:“危基百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定王台基址的高耸,以此突出其昔日的雄伟气势,反衬今日的衰败景象。想象:“尚想霓旌千骑”三句通过想象再现西汉定王仪仗的盛大场面,虚写历史繁华,与眼前荒凉形成强烈对比。对比:上阕“霓旌千骑”的昔日盛况与“兴废悠悠”的当下凋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历史变迁的无情。虚实结合:上阕“尚想霓旌千骑”虚写西汉定王仪仗之盛,下阕“登临处,乔木老”实写眼前台址荒凉,通过历史想象与现实观照的交织,凸显江山易主、盛衰无常的深沉慨叹。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阕开篇“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二句,以雄健笔力勾勒出定王台的地理形胜。一个“跨”字,既写出高台横亘洞庭之滨的巍峨气势,又暗含跨越时空的历史纵深。“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二句,以设问引出答案,点明这座残存的高台基址,原是西汉刘发所建。其中“危基百尺”的描写,用夸张笔法突显其当年规模之宏大。“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三句,笔锋一转,以想象之笔重现当年盛况:旌旗招展如虹,千骑簇拥如云,祭祀雅乐直上九霄。这般繁华景象,却在“屈指几经秋”的轻叹中,化作过眼云烟。词人用“屈指”这个细微动作,将思绪从历史幻境拉回现实。“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二句,以直抒胸臆的方式道出深沉感慨。昔日雕梁画栋的定王台,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当年威震一方的诸侯王,而今湮没在历史尘埃中。这种盛衰对比,自然引发词人对南宋现状的忧思——朝廷偏安江南,面对金兵压境却束手无策,致使中原大好河山沦入敌手。词人将个人对历史遗迹的凭吊,升华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使寻常的怀古之情具有了更为厚重的现实内涵。下阕起笔“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三句,以简练笔墨勾勒登台所见。眼前的老树枯枝与奔流不息的大江,构成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景图。词人并未如寻常登临之作那般大肆铺陈,而是以这般简净的白描手法,将满腔悲愤深藏于看似平静的景物描写之中,反而更显沉痛。“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句,直抒胸臆,道出了词人与当时诸多爱国志士共同的悲愤。岁月蹉跎,功业未建,徒然白了少年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二句,将视线投向遥远的北方。“关塞”指边关要隘,是志士报国建功之地;“陵阙”代指北宋皇陵,象征着故国的尊严。如今这些都在万里之外的寒云笼罩下,可望而不可即。“万里”一词,既写出了空间距离之遥,更暗含着收复失地希望之渺茫,令人倍感凄凉。“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作为全词结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词人在凛冽秋风中独自徘徊,唯有西沉的落日与之相伴。“伴”字用得极为精妙,既写出了孤独无依的处境,又暗含着对朝廷苟安的不满与无奈。结句的“愁”字并非消极颓丧,而是壮志难伸的悲愤,与全词慷慨悲凉的基调浑然一体。末句仍紧扣定王台之景,使全篇结构完整,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意境雄浑苍茫,声韵慷慨悲凉,洋溢着炽热的家国情怀,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较之《宣卿词》中诸多吟咏山水的作品,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皆更胜一筹。爱国词人张孝祥读后深为叹赏,特“为书之”(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引为知己,诚为卓见。
# 这首词的显著特色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描写定王台,其盛处从“危基百尺”展开想象,以定王台当年的游赏盛况来侧写旁透,用笔空灵,其衰处则就登临所见,以环境背景的渲染烘托来表现,都极有思致。词中的景物,是一幅阔大而苍茫的画面。赞叹吟唱它的景中人则是一个胸有宏大抱负而无法实现,心境激楚悲凉的爱国志士,这就使词构成了意境雄浑苍凉的特色。
近代文学家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
上一篇:宋·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下一篇:宋·方岳《别子才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