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风高动白蘋":湖面上秋风高扬,吹动着浮萍,
# 白蘋:水中浮草。
"暂延清景此逡巡":我暂时停留,欣赏这清丽的景色。
# 清景:清丽的景色。
"隔年违别成何事":分别已过一年,
# 成:一作因。,隔年违别:指一年一度中秋晚上最圆最亮的月亮。违别:离别。违:一作为。
"半夜相看似故人":再次相见,感觉就像老朋友一样亲切。
"蟾向静中矜爪距":蟾蜍在静谧中伸展其爪,
# 矜:自夸,炫耀。,蟾:月亮上的蟾蜍,古人常用来象征月亮。
"兔隈明处弄精神":兔子在月光下活跃自如。
# 隈:一作于。
"嫦娥老大应惆怅":嫦娥独自一人,年岁渐长,想必会感到惆怅,
# 惆怅:忧郁,伤感。,嫦娥:传说为后羿之妻,窃不死之药以奔月,成为月神。
"倚泣苍苍桂一轮":倚靠在桂花树下,望着那轮苍白的明月哭泣。
# 桂一轮:一轮孤独的明月,指月亮。桂:传说月中有桂树。,倚泣:依靠着哭泣。一作独倚。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湖上风高、白蘋摇动的秋夜月色之景,借月亮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和远别亲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通过描写月中蟾蜍、玉兔等物象,展现了月夜的生动与静谧,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2. 写作手法
双关:“隔年违别成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一句暗藏双关。表面写与月亮相隔一年后再次相见,好似久别重逢的故人;深层则借月亮喻人,暗示诗人与思念之人久别,将对友人或亲人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明月,使明月成为情感载体,月亮的“故人”之态,既指自然现象,又暗喻人间情谊。细节描写:在“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中,诗人对月中蟾蜍和玉兔进行细节刻画。“矜爪距”描绘蟾蜍在静谧中展现出的姿态,仿佛在炫耀自身;“弄精神”刻画玉兔于明亮处灵动活泼的模样。这些细节让月中神话形象鲜活起来,增添了月亮的神秘色彩与趣味性。而“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则聚焦嫦娥倚着桂树哭泣的细节,通过“倚泣”的动作,“苍苍”的桂树,渲染出嫦娥孤独、惆怅的情绪,也借此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以神话人物的情感映射现实心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描绘了湖面上秋风高扬,吹动白蘋的画面。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暂时停下脚步,欣赏这清丽的月色美景。此联点明时间是秋季夜晚,通过写景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为后文抒情做铺垫。颔联“隔年违别成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与亲友分别已过一年,今夜与月相对,月亮仿佛故人一般亲切。这联由景入情,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融入对月的描写中,使情感表达更加细腻。颈联“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描写月中的蟾蜍在静谧中伸展爪子,兔子在月光下活跃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月中物象的描写,增添了月夜的生动感,同时也暗示时光在悄然流逝。尾联“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诗人以嫦娥自比,想象嫦娥随着岁月流逝也会感到惆怅,倚靠在桂树下对着明月哭泣。这里借嫦娥抒发自己年华渐长、功名未就的无奈与哀伤,深化了诗歌主题。
4. 作品点评
《咏月》在艺术上有独特之处。语言自然流畅,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半夜相看似故人”等句,情感真挚,读来亲切感人。从主题来看,诗人将对亲友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等复杂情感融入对月的描写中,立意深刻。在罗隐的诗作中,此诗体现了他善于借物抒情的特点,对研究唐代咏物诗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创作风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唐·杜甫《逃难》
下一篇:唐·寒山《三字诗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