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n
yuè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2
zhǐ
dào
huā
shí
hóng
huā
chūn
fēng
jiān
yān
zhī
yóu
bāo
fěi
cuì
róng
bié
yǒu
xiāng
chāo
táo
wài
gèng
tóng
méi
dòu
xuě
shuāng
zhōng
zhé
lái
zuò
xīn
nián
kàn
wàng
què
jīn
chén
shì
dōng

译文

只以为花开后红艳不了几天,但是月季花每天都是春风满面,娇艳欲滴。初绽的蓓蕾就像一枝胭脂色的毛笔,翡翠般的细茸包裹着绽放的花朵。月季之芳香非但桃李所能媲美,更是同腊梅在雪中斗艳。欣喜地折下它来,作春花观赏,忘却了今晨还是隆冬腊月。

逐句剖析

"只道花无十日红":只以为花开后红艳不了几天,

"此花无日不春风":但是月季花每天都是春风满面,娇艳欲滴。

# 此花无日不春风:月季花月月开放,花期长达二百余天,故云。春风:喻和悦的神采,也表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

"一尖已剥胭脂笔":初绽的蓓蕾就像一枝胭脂色的毛笔,

# 胭脂笔:形容胭脂色的毛笔,是诗人为形容月季花蓓蕾初绽而作的比喻。,剥:犹言绽开。,尖:月季花蓓蕾的顶端,此指月季花苞。

"四破犹包翡翠茸":翡翠般的细茸包裹着绽放的花朵。

# 翡翠茸:翡翠般的细茸。翡翠,一种绿色、兰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的玉石,这里是取其颜色形容花蕊。,四破:形容月季花完全展开时的形态。

"别有香超桃李外":月季之芳香非但桃李所能媲美,

"更同梅斗雪霜中":更是同腊梅在雪中斗艳。

"折来喜作新年看":欣喜地折下它来,作春花观赏,

# 新年:指早春。

"忘却今晨是季冬":忘却了今晨还是隆冬腊月。

# 季冬:冬季的第三个月,犹言深冬、隆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腊前月季》为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开篇首联巧妙捕捉月季花的季节特性,引领读者进入其独特魅力之中。颔联则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月季绽放时的绰约风姿与绚烂色泽,令人仿佛亲眼目睹其华美之态。颈联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以桃李之香作为参照,突显月季芬芳之独特;另一方面,借雪梅之傲骨映衬月季在严寒中依然挺立的勃勃英姿。至于尾联,则深情表达了诗人亲眼目睹腊月前月季盛开时的由衷喜悦,这份情感真挚而深切。全诗语言灵动鲜活,结构严谨有序,每一联都层层递进,既细腻描绘了月季花的形神兼备,又深刻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两者完美融合,共同铸就了这首诗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腊前月季》这首诗是杨万里所写。杨万里,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在年少时曾师从江西诗派,深入学习诗歌创作。然而,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勇于突破,最终跳出了江西派的框架。为了寻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他毅然决定尽毁自己初创的诗歌作品,这一举动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极致追求和不凡勇气。正是这样的经历,促使他别开生面,创立了独具一格的“诚斋体”。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腊前月季》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开篇首联即点明了月季花跨越季节的独特韵味;颔联则细致刻画了月季绽放时的娇艳形态与绚丽色彩;颈联巧妙运用桃李与雪梅作为参照,既展现了月季与众不同的芬芳,又映衬出其傲立风霜的英姿飒爽。至于尾联,诗人深情流露,表达了在腊月前夕邂逅月季时的由衷喜悦。全诗语言鲜活灵动,结构紧凑有序,既对月季花进行了入微的描绘,又融入了真挚的情感抒发,两者完美融合,共同成就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2. 写作手法

对比:“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通过对比世俗对花朵易凋的偏见与月季花持久的生命力,突出了月季花的独特之处。“别有香超桃李外”一句,将月季花的香气与桃李的香气进行对比,进一步彰显了月季花香气的独特与超越。衬托:“更同梅斗雪霜中”一句,以雪梅的傲骨来反衬月季花在严冬中依然绽放的英姿,突出了月季花不畏严寒、傲立风霜的品格。比喻:“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两句中,诗人用“胭脂笔”比喻月季的花苞,用“翡翠茸”比喻月季的花瓣和花蕊,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季花含苞待放和初绽时的美丽情态。拟人: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拟人的词句,但通过对月季花的描绘和赞美,可以感受到诗人赋予月季花以人的品格和情感,“无日不春风”中的“春风”即被赋予了生命力和活力,仿佛月季花每天都在接受着春风的吹拂和滋养。白描: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描绘了月季花的形态、色泽和香气,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但却能够让人清晰地感受到月季花的美丽和独特。借物抒情:诗人通过对月季花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月季花在严冬中依然绽放的品格,也寄托了诗人对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的赞美和追求。

3. 分段赏析

首联即以“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引入,自然贴切地点明了主题。诗人以“只道”二字否定了世人对于花朵易凋的常规看法,转而强调月季花无时无刻不沐浴在春风之中,展现出其非凡的生命力。这二句虽非对月季的具象描绘,却以其抽象而鲜明的对比,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月季的独特魅力跃然纸上。颔联则具体描绘了月季花蕾初绽的动人场景。“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月季含苞待放时的羞涩与绽放瞬间的娇艳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剥”字生动地捕捉了月季绽开时的瞬间动态,化静态为动态美;而“破”、“包”两词则巧妙地描绘了花萼与花蕊的和谐共生,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卓越的描绘技巧。颈联则进一步赞美了月季的香气与风姿:“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诗人以桃李之香为参照,突显月季香气的独特与高雅;又以梅之傲骨相映衬,彰显月季在严寒中依然挺立的英勇风姿。此联不仅深化了月季的形象,更赋予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涵。尾联则转而抒发诗人的个人感受。“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诗人以折花为乐,将月季视为新年的象征,这份忘情的喜悦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月季的深深喜爱,更以幽默诙谐的笔触为全诗增添了活泼与趣味。同时,这一转折也巧妙地回应了开篇的主题,使全诗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4. 作品点评

《腊前月季》被誉为佳作,实至名归。诗人深受月季四季常开、芬芳不息、为生活添彩的可贵品质所触动,满怀敬意地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将这份深情融入诗中。他对月季的喜爱,并非直接言表,而是巧妙地隐含在诗歌那浑然天成的意境之中,令人细细品味,方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与情感。尽管语言平实易懂,但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却极为美妙,将月季的神态与韵味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出其非凡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诗像顺口而出,但又新鲜泼辣,耐人寻味。南宋初期,逐渐形成了以爱国名将刘锜、岳飞韩世忠等为代表的力主抗金,收复失地,重整河山的主战派和以宋高宗、秦桧为首的决意与金妥协,割地赔款,换取苟安的主和派。诗人赞美月季傲霜斗雪的品格,应是对抗金爱国将领的歌颂,也是对主和派屈膝投降的暗讽。

现代湖南诗词协会会长徐长绵《花鸟诗词欣赏》

# 月季花“花亘四时”,娇艳可爱,杨万里有一首七律写月季可谓传神:“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现代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曹正文《米舒文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文圭《入京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赵鼎《寒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