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亭前桦烛香":那年赴南郑时,江月馆的华烛散发出阵阵的油脂香,
# 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江月亭:亭名,在四川广元小益道中。
"龙门阁上驮声长":龙门阁栈道上的骡马传送出悠悠的铃铛响。
# 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
"乱山古驿经三折":我曾经过那乱山中的古驿三折,
# 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
"小市孤城宿两当":投宿在孤城小县的两当。
# 两当:即两当县(今属甘肃省)。
"晚岁犹思事鞍马":我虽然年老还想上马杀敌冲向沙场,
# 事鞍马:即从军。鞍马:这里指上战场杀敌。
"当时那信老耕桑":当年在南郑、散关从军时哪里能相信有一天竟会终老田园?
# 老耕桑:终老于耕田、蚕桑等农事生活。耕桑:农事。代指田园闲居生活。
"绿沉金锁俱尘委":长久不用的绿沉枪,锁子甲都积满了尘土灰沙,
# 绿沉金锁:军人用的绿沉枪和黄金锁子甲。代指从军打仗的生涯。
"雪洒寒灯泪数行":对着雪洒昏灯寒夜长,仰天叹气泪落一行又一行。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歌通过“江月亭”“龙门阁”等地理意象追忆从军壮游的豪情,并以“绿沉金锁俱尘委”的暮年悲慨,揭示了理想幻灭与岁月蹉跎的永恒矛盾。这是一首写感怀的七言律诗,借“鞍马旧事”与“雪夜孤灯”的今昔对比,写出了诗人对青春热血的追忆、对现实困境的愤懑,以及至死不渝的报国赤忱。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的前两联写往昔从军南郑途中的经历,轻快流畅;后两联写当下闲居山阴,兵器尘封,寒夜落泪,沉郁悲慨。通过今昔对比,突出诗人对现实的失落以及报国无门的悲愤,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借景抒情:“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借江月亭、龙门阁的景象,营造出往昔行程中的氛围,抒发对往昔的怀念之情;“雪洒寒灯泪数行”借雪洒寒灯的景象,烘托出当下的凄凉与悲伤,表达内心的痛苦。
3. 分段赏析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首联从回忆往昔入笔,描绘出江月亭前桦烛散发着香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富有诗意的氛围。龙门阁上驮队的声音悠长传来,生动展现出旅途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两句,将读者带入到当年由蜀入陕的行程之中,偏于绘景,却又暗寓着自己在旅途中的活动,为后文对往昔经历的进一步叙述奠定了轻快流畅的基调。“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颔联以叙事为主,叙述自己经过乱山环绕的古驿,历经曲折,在小市孤城两当留宿。“乱山古驿”“小市孤城”的描写,笔墨如花,勾勒出旅途中的环境。“经”“宿”二字,顺流而下,一气贯注,虽写了旅途的艰难环境,却衬托出诗人当年意气昂扬、关山飞度之势,进一步展现了往昔从军南郑时的豪情。“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颈联以“晚岁”领起,由往昔转到当下。“犹思”体现出诗人即便到了晚年,依然渴望投身鞍马,为国家效力,执着报国的心愿跃然纸上。“当时那信老耕桑”则补叙当年根本想不到会终老于耕桑之事,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诗人对往昔抱负的坚守,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沉痛感慨。“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尾联点题,眼前绿沉枪、金锁甲都已尘封委地,象征着诗人的壮志被搁置。在雪洒寒灯的夜晚,诗人面对此景,不禁泪洒数行。这既是对当下落寞处境的无奈悲叹,又与首联的往昔之景相呼应,今昔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痛苦。
# 后四句沉著慷慨,六句逆挽有力。那信,二字尤佳,若作谁料便不及。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吴乔曰:放翁壮时有志经世,故有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之句。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上一篇:宋·艾性夫《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