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箭雕弓":羽毛装饰的利箭和雕花的宝弓,
"忆呼鹰古垒":回忆起在古老的营垒边呼唤着猎鹰出击,
"截虎平川":在广阔的平原上拦截猛虎。
# 截虎:陆游在汉中时有过射虎的故事。
"吹笳暮归野帐":直至暮色苍茫,笳声四起,才猎罢归来,
# 野帐:指野外的帐幕。
"雪压青毡":野营帐幕的青毡上早已落满了厚厚的雪花。
# 青毡:指野外的帐幕。
"淋漓醉墨":喝罢了酒,挥笔疾书,
# 淋漓醉墨:乘着酒兴落笔,写得淋漓尽致。
"看龙蛇飞落蛮笺":那龙飞凤舞的草书,墨迹淋漓,落在了纸上。
# 蛮笺:古时四川产的彩色笺纸。,龙蛇:笔势飞舞的样子。
"人误许、诗情将略":人们也许是错误地赞许我,是一个既有诗情,又有将略的超群人才。
# 诗情将略:作诗的才能,用兵作战的谋略。,许:推许、赞许。
"一时才气超然":在当时才华出众、超凡脱俗。
"何事又作南来":为什么偏要我离开南郑前线南来成都呢,
"看重阳药市":是为了逛重阳节的药市,
"元夕灯山":看元宵节的灯山吗。
# 灯山:把无数的花灯叠作山形。
"花时万人乐处":每当繁花盛开的时候,在那万人游乐的地方,
"欹帽垂鞭":我也斜戴着帽子,提着马鞭,任马儿漫走。
# 欹帽垂鞭:帽子歪戴着,骑马缓行不用鞭打,形容闲散逍遥。敧帽:指歪戴着帽子。
"闻歌感旧":每当听歌观舞,酒酣耳热的时候,我会想到过去的军旅生活而感慨万千,
"尚时时流涕尊前":不知不觉中泪洒酒樽前。
"君记取、封侯事在":请千万记住,杀敌报国,建功封侯的大事是要自己去奋斗的。
"功名不信由天":我就不信这都是由上天来安排的。
# 不信由天:不相信要由天意来决定。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边塞与爱国题材的词。描绘了作者在南郑从军时的豪迈场景,如呼鹰截虎、暮归野帐等,表达了对那段生活的珍视;又展现了来到成都后的所见所感,通过药市灯山等场景,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愤以及坚定的爱国之志和建功立业的决心。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描绘南郑从军的豪迈生活,下片展现成都的闲适游乐,两者对比鲜明,突出作者心境落差与壮志难酬的悲愤。如“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的往昔激昂与“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的当下平淡形成强烈反差。用典:“人误许”化用了相关典故,表面上是说人们错误地赞许自己,实则是作者对朝廷不能识才、压抑主战派的愤怒控诉,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直抒胸臆:“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直接表明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定信念。借景抒情:上片中“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通过描写傍晚归营时的胡笳声和覆盖营帐的积雪,营造出一种苍凉、壮阔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在南郑从军时的豪迈与激昂之情。虚实结合:实写下片中“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等句,是对成都现实生活中节日繁华热闹场景以及自己在成都生活状态的真实描写,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成都的城市风貌和生活氛围。虚写上片“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是作者对过去在南郑从军生活的回忆,属于虚写。这些回忆中的场景并非当下实际发生,而是作者心中的记忆和想象,通过虚写展现了曾经的豪迈军旅岁月,与下片的实写形成呼应,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拓展了词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上片饱含着陆游对南郑从军生活的深切怀念与珍视。他回忆起在广阔河滩、古老营垒旁,手缚猛虎、臂挥健鹰的英勇画面,这一幕幕场景,让他内心振奋不已,也尽显豪迈气概。正因如此,他在不少诗作中都提及这段经历,如《书事》《忽忽》《怀昔》《三山杜门作歌》等。此外,他还忆起傍晚伴着悲笳声回到被雪覆盖的野帐,趁着酒兴挥毫泼墨,笔下字迹似龙蛇舞动,写出的诗篇气壮山河。那时的他豪情满怀,激情四溢。然而,现实却如一盆冷水,突如其来的调令让他从热血沸腾的战场来到成都,这意味着他抗金报国的满腔热忱被迫搁置,难以施展。“人误许”三个字,看似谦逊,实则是陆游对朝廷压抑主战派、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怒与控诉,他空有一身文才武略,却无用武之地,满心都是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哀。下片与上片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在繁华热闹的成都,重阳节的药市人头攒动,元宵节的灯山绚丽夺目,百花盛开之时,万人沉浸在欢乐之中。可在陆游眼中,这般景象却难以让他感到愉悦。身处民族灾难深重的时期,面对人们在歌舞升平中忘却故土沦陷的现实,他满心都是悲凉。“何事又作南来”这句反问,蕴含着他无尽的悲愤,他为人们的麻木而痛心,更为自己远离抗金前线而伤感,以至于听到歌声,便会触景生情,回忆起往昔,忍不住在酒杯前黯然落泪。不过,陆游并没有被这些挫折打倒,他坚信“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这句话,充分表明他依然怀揣着重返抗金前线、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他的爱国之志坚定不移,即便环境艰难,也无法磨灭他内心的这份执着与信念。
4. 作品点评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在其写作特色鲜明,运用今昔对比、借事抒情等手法,情感跌宕起伏。词中虽无特别出名的名句,但整体格调豪迈沉郁,展现出陆游强烈的爱国精神。在文学史上,它体现了南宋时期爱国词人渴望收复失地的心声,词笔刚柔并济,为后世了解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提供了珍贵范本。
# 这首词用具体事件来描绘军旅生活,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作者的精神风貌。
现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王双启《陆游词新释辑评》
上一篇:宋·吴珠《烟波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