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相逢客恨多":漂泊江湖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
# 江海相逢客恨多:江海,泛指外乡。忽遇友人本当高兴,由于彼此失意,故觉颇多苦恨。
"秋风叶下洞庭波":黄叶纷纷落下洞庭湖水波连波。
# 秋风叶下洞庭波:在秋风箫瑟的时节,诗人与一少年相遇。彼此情意相投,瞬息又要分别,自然流露出无限离愁与别恨,给人以极深的艺术感染。“叶下,指秋风吹得树叶纷纷落下,借以渲染客恨。波:水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
# 淮阴市:市,商业交换场所,古称“市”,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
"月照高楼一曲歌":月照高楼我们引吭高唱离别歌。
# 月照高楼一曲歌:最后在高楼对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告勉,表达豪放不羁的情怀。歌:离别之歌。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赠别诗。描绘了诗人与少年在江海之地相逢,此时正值秋风起,树叶飘落,洞庭湖水泛起波澜,渲染出一种略带萧瑟的氛围,更添客居他乡的愁恨。酒喝到畅快时,两人在淮阴市夜别,在明月照耀的高楼上,诗人高歌一曲。通过这些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与少年相逢又分别的怅恨,同时借景与高歌展现出一种豁达豪迈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借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秋日之景,触动游子愁肠,自然流露出诗人的“客恨”,并化用《楚辞》诗句,渲染萧索秋色,烘托内心的“不遇”之感与离恨别情。用典:“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这两句诗巧用了韩信在淮阴市的典故。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早年曾在淮阴市受辱。典故原意是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的经历。在诗中,作者温庭筠以淮阴市为背景,描写与少年酒酣夜别,借韩信的典故暗示少年有着非凡的抱负和经历,同时也为送别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描述少年与韩信有相似的遭遇,但通过地点“淮阴市”以及当时酒酣夜别的情境,引发读者对韩信典故的联想,从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表达出作者对少年的赞赏与期许。情景交融:“月照高楼一曲歌”,既是分别地点的明写,作为景语,又营造出壮丽明朗的画面,与慷慨高歌的情调吻合,字里行间透出豪气,饱含诗人壮志情怀,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所提及的“客恨”,绝非普通的离别愁绪。这首精妙小诗借客游经历,抒发作者于江湖漂泊、怀才不遇的落寞心境。客居他乡,意外邂逅友人,本应欣喜,可两人皆沉沦江湖、仕途坎坷,内心满是苦涩遗憾。尤其在秋风劲吹、落叶纷飞的秋日,更易勾起游子心中的愁绪。“秋风叶下洞庭波”,巧妙化用《楚辞》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勾勒出南方萧瑟秋景,以此烘托“客恨”,并非写实之笔。同后文“夜别淮阴市”一样,皆为借意抒情。后两句借酒消愁的意图愈发明显。“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淮阴市”点明话别之地,更关键的是借古人之事排解心中愤懑。此处暗中关联淮阴侯韩信事迹。韩信年少时不得志,曾向漂母乞食,还遭胯下之辱,遭淮阴众人嘲笑。但日后他驰骋沙场,成为西汉统御百万大军的统帅。温庭筠同样才华卓绝且胸怀大志,却因恃才傲物,不被当世重用,一生漂泊,恰似当年的韩信。因而“酒酣夜别淮阴市”这句,蕴含着以韩信为榜样激励自身、与往昔挫折告别的意味。所以在高楼之上,面对明月,他与年轻知己高歌一曲,相互激励,尽显豪放洒脱、不受拘束的豪情。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运用典故抒发情志方面非常精妙,典故不着痕迹地融入写景叙事之中,借景抒情,意蕴悠长。诗中巧妙暗引韩信的故事来倾诉自身抱负,之后顺势带出“月照高楼一曲歌”这般满怀壮志的激昂之语。“月照高楼”表面点明了分别的场所,是写景之辞,实则饱含深情。短短四字,为二人高歌惜别营造出背景,呈现出一幅壮阔而明朗的画面。这一景象既无“月上柳梢”那种婉约缠绵,也不像“晓风残月”般尽显悲凉,而是与诗中慷慨激昂的格调相得益彰,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豪迈之气,恰恰体现了诗人的壮志豪情。诗歌的可贵之处在于饱含真情实感。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然而这篇诗作却独标一格,以其风格的刚健挺拔、明快爽朗令人眼前一亮,给人全新的阅读体验。
# 少年豪侠之气可掬。
明凌云《唐诗绝句类选》
# 第一句是不遇。第二句是时晚。第三句是不屑,淮阴市乃韩信受辱处。第四句便行。总写其侠气,高手。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 少年眼空一切,侠气如云,故将所恨一概捐却;当此月照高楼之际,浩歌一曲,以自抒其洒落胸襟而已(末句下)。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上一篇:唐·李白《赠友人三首》
下一篇:唐·汪遵《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