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ìn
yuán
chūn
·
·
huáng
shān

朝代:宋作者:汪莘浏览量:3
sān
shí
liù
fēng
sān
shí
liù
cháng
suǒ
qīng
qiū
duì
fēng
jué
dǐng
yún
yān
jìng
xiù
xuán
qiào
zhēng
liú
dòng
táo
huā
xiān
jiā
zhī
cǎo
xuě
hòu
chūn
zhèng
yóu
qīn
céng
jiàn
shì
lóng
tán
bái
zhòu
hǎi
yǒng
cháo
tóu
dāng
nián
huáng
qiū
yǒu
zhěn
chuáng
hái
zài
fǒu
xiàng
tiān
yuè
yáo
wén
fèng
guǎn
cuì
wēi
shuāng
xiǎo
yǎng
pàn
lóng
lóu
shā
xué
cháng
hóng
dān
lěng
ān
líng
fāng
wén
zǎo
xiū
shuí
zhī
wèn
yuán
tóu
bái
鹿
shuǐ
pàn
qīng
niú

译文

黄山有三十六座山峰,三十六条溪流,长久笼罩在清寂的秋光中。面对孤峰的绝顶,云烟争相秀丽;悬崖峭壁之间,瀑布奔腾竞流。洞里的桃花,仙家的芝草,雪后春日正好依次游览。曾亲眼见过,龙潭在白昼之中,如大海涌起潮头般壮阔。当年黄帝与浮丘公,是否还有玉枕玉床留存?向着天都峰的月夜,远远地听到远处传来的凤箫之声。在翠微峰的霜晨,抬头仰望,期盼着能看见龙楼。砂穴中长久泛红,丹炉已冷却,如何能得到灵方趁早修炼?谁能知道这些呢,问问源头的白鹿,水畔的青牛。

逐句剖析

"三十六峰":黄山有三十六座山峰,

# 三十六:约计之词,极言其多。

"三十六溪":三十六条溪流,

"长锁清秋":长久笼罩在清寂的秋光中。

#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对孤峰绝顶":面对孤峰的绝顶,

# 绝顶:山之最高峰。

"云烟竞秀":云烟争相秀丽;

# 竞秀:争比秀丽。,云烟:云雾,烟雾。

"悬崖峭壁":悬崖峭壁之间,

# 悬崖峭壁:陡峭的山崖。

"瀑布争流":瀑布奔腾竞流。

# 争流:竞相流泻。,瀑布: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陡坡处倾泻下的水流,远看如挂着的白布。

"洞里桃花":洞里的桃花,

"仙家芝草":仙家的芝草,

# 仙家:仙人所住之处。

"雪后春正取次游":雪后春日正好依次游览。

# 取次:亦作“取此”。谓次第,一个挨一个地;挨次。,春正:正月。

"亲曾见":曾亲眼见过,

"是龙潭白昼":龙潭在白昼之中,

# 白昼:白天。

"海涌潮头":如大海涌起潮头般壮阔。

# 潮头:潮水的浪峰。

"当年黄帝浮丘":当年黄帝与浮丘公,

# 浮丘:即浮丘公。,黄帝: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以土德王,土色黄,故日黄帝。,当年:往年;昔年。

"有玉枕玉床还在不":是否还有玉枕玉床留存?

# 玉床:玉制或饰玉的床。

"向天都月夜":向着天都峰的月夜,

# 月夜:有月光的夜晚。

"遥闻凤管":远远地听到远处传来的凤箫之声。

# 凤管:笙箫或笙箫之乐的美称。,遥闻:远远地听到。

"翠微霜晓":在翠微峰的霜晨,

# 霜晓:霜晨。有霜的早晨。,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仰盼龙楼":抬头仰望,期盼着能看见龙楼。

"砂穴长红":砂穴中长久泛红,

"丹炉已冷":丹炉已冷却,

"安得灵方闻早修":如何能得到灵方趁早修炼?

# 闻早:趁早;赶早。,灵方:犹仙方。神仙赏赐的药饵。《云笈七签》卷一。六:“顿受灵方,是将灰之质,蒙延续之年一。”

"谁知此":谁能知道这些呢,

# 谁知此:一作谁如此。

"问原头白鹿":问问源头的白鹿,

"水畔青牛":水畔的青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沁园春·忆黄山》是南宋汪莘所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描绘黄山众多山峰竞相争秀、无数溪谷竞相奔流的宏伟秀丽之景致;下阕则借神奇美妙的神话传说,彰显黄山的奇特情致与异样光彩。词里尽情挥洒笔墨,先从整体勾勒出黄山雄浑瑰丽的景致,而后以设问口吻引出白鹿、青牛,作为词的收尾,话语已尽但意韵悠长,蕴含着无尽的雅趣,令奇美的黄山更添一层神秘的氛围。整首词笔触优雅、词藻飞扬,引用众多神话传说,致使全文虚实相互映衬、趣味盎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汪莘(1155~1227),南宋文学家。字叔耕,号柳塘、方壶居士,休宁(今属安徽)人。宋宁宗嘉定年间,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汪莘善诗词,诗学李白,不乏清新之作。他也长于作词,尤喜苏轼、朱敦儒、辛弃疾之作。《四库全书总目》称他“所作稍近粗豪”。代表作品有《击鼓行》《游甘露寺》。著有《方壶存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不详。词人早年屏居黄山刻苦研读,曾三上朝堂建言,却均石沉大海。后于柳溪筑室,自号方壶居士,对故乡山水情致深笃。其不仅以词章颂赞黄山,更于书房遍挂黄山图卷,“向画里嬉游卧里看”,自觉“此身真在黄山中也”。这首咏诵黄山的词作,即其游览黄山时所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怀词。通过描绘黄山三十六峰、云烟竞秀的奇景,结合黄帝炼丹传说,展现黄山如仙境的壮美,抒发对自然造化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比喻:“似老蛟腾雾,群龙出蛰;琼台玉宇,琳馆瑶宫”,将山峰比作腾雾老蛟、出蛰群龙,赋予自然景物动态与人的情态,生动展现黄山山势的雄浑奇幻。夸张:“峰三十六,高插天青”以夸张笔法总写山峰之高,随后依次铺陈“松石”“云海”“丹崖”等景致,层次分明,画面宏阔。借景抒情:“笑拍洪崖,问千丈崔嵬,底事培塿”,借登临问山之语,暗含对人生得失的豁达态度,景中含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开篇以白描手法总括黄山全景,“三十六”为概数,极言峰溪之多。“长锁清秋”既点出黄山四季清凉的气候特征,又以拟人化的“锁”字强化清幽意境,奠定全词空灵基调。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对”字领起扇面对,“孤峰”“悬崖”以险峻之形绘山,“云烟”“瀑布”以动态之姿写景。“竞秀”“争流”二词赋予自然以生命张力,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展现黄山“动中有静”的立体美感。“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转入特写镜头,“洞里桃花”暗引浮丘公炼丹洞传说,“仙家芝草”关联黄帝采芝典故,将现实景观与神话意象叠加。“雪后春”以时序跳跃凸显游兴之浓,暗示黄山四季皆可探幽。“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亲曾见”强化真实感,白龙潭“海涌潮头”的磅礴气势与前文清幽形成对比,以动衬静。此句通过具象化的比喻,将暴雨后溪水的汹涌澎湃具象为海潮,极具画面冲击力。下片:“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过片以问句引入神话,“黄帝浮丘”呼应前文仙迹,“玉枕玉床”为炼丹场景的细节想象。疑问句式既暗合传说的缥缈感,又流露出对历史遗迹的追慕与怅惘。“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向”字引领两组对仗,“天都月夜”“翠微霜晓”以时空交错构建仙境氛围。“凤管”化用萧史弄玉典故,暗合望仙峰弦歌传说;“龙楼”指海市蜃楼,虚实交织间展现黄山的灵异之美。“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砂穴”“丹炉”紧扣炼丹主题,“长红”与“已冷”形成时空对照,暗示仙迹虽存而灵气消散。问句直抒对修仙未果的遗憾,实则隐喻对现实境遇的超脱渴望。“谁知此,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以拟问收束全篇,“白鹿”“青牛”呼应浮丘公驯鹿、青牛化溪的传说。虚设问答既延续神话脉络,又以留白手法引发联想,使黄山的神秘色彩与词人的隐逸情怀相得益彰。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实写山水之景,虚摹神话传说,虚实交融相生,赋予山水以神奇色彩,令传说恍若真存,引人神往。全词触景寄情,融景入情,达至情景浑然之妙境,堪称咏赞黄山的神来之笔。汪莘此词辞采丰美、情韵深永,尽显山水之胜、神思之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词写驰名遐迩的风景胜地--黄山。作者以其神奇之笔,描绘出了一座神界仙山,想象丰富,情思卓异,使黄山的奇妙之景与神话传说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因而充满了神奇色彩,令人心驰神往。

现代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编审李华《宋词三百首详注第4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无名氏《步步娇·休执性为真》

下一篇:宋·陈宓《南园杂咏·壶中日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