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ìn
yuán
chūn
·
·
jiā
zài
liǔ
táng

朝代:宋作者:汪莘浏览量:3
jiā
zài
liǔ
táng
bǎng
guà
fāng
guà
huáng
shān
jué
xiān
fēng
liù
liù
mǎn
táng
qiào
jùn
xiān
liù
liù
rào
chán
yuán
xíng
dào
shuǐ
qióng
zuò
kàn
yún
zhǐ
zài
xún
zhàng
jiān
fēi
rén
shì
dàn
fēi
shēn
yuán
xiào
gāo
yán
jīn
lǎo
pán
shān
xiàng
huà
yóu
kàn
shèn
huā
kāi
huā
luò
qiǎo
rén
jiàn
shān
nán
shān
běi
shuí
xián
zhù
ān
ér
liǎo
xiē
huó
yuè
bái
fēng
qīng
rén
lán
shān
zhōng
yǒu
lèi
xiān
qín
mào
hòu
jìn
guān
guà
huáng
shān
shí
èr
zhóu
qià
mǎn
shì
jué
shēn
zhēn
zài
huáng
shān
zhōng
tiān
fēng
xià
wáng
dào
zhě

译文

他的家位于种满柳树的池塘边,门上悬挂着“方壶”的匾额,墙上挂着描绘黄山的画作。他觉得仙峰共有三十六座,满眼都是陡峭险峻的山峰,仙人的溪流也有三十六条,环绕房屋潺潺流淌。走到溪水的尽头,坐下来观看云雾升起,这一切美景仿佛就在我简陋的房屋方圆几丈之内。这里不是凡俗的人间,只有仙鹤在幽深的山谷中飞翔,猿猴在高耸的山崖上啼叫。如今我年老多病,步履蹒跚。只能在画中游玩,在躺卧时观赏。正当花儿开放又凋落,静悄悄地无人看见,山的南面北面,有谁像我这样清闲。住在小小的草庵里,做些日常的活计,在月色皎洁、清风徐来的夜晚,我倚着栏杆。山中的朋友们,有着类似先秦时期人物的风骨气质,和后晋时期士人的服饰装扮。悬挂着十二幅黄山图,恰好填满整个房间,感觉自己的身体真的身处黄山之中,创作这首词寄给天都峰下的王道者。

逐句剖析

"家在柳塘":他的家位于种满柳树的池塘边,

"榜挂方壶":门上悬挂着“方壶”的匾额,

"图挂黄山":墙上挂着描绘黄山的画作。

"觉仙峰六六":他觉得仙峰共有三十六座,

"满堂峭峻":满眼都是陡峭险峻的山峰,

"仙溪六六":仙人的溪流也有三十六条,

"绕屋潺湲":环绕房屋潺潺流淌。

"行到水穷":走到溪水的尽头,

"坐看云起":坐下来观看云雾升起,

"只在吾庐寻丈间":这一切美景仿佛就在我简陋的房屋方圆几丈之内。

"非人世":这里不是凡俗的人间,

"但鹤飞深谷":只有仙鹤在幽深的山谷中飞翔,

"猿啸高岩":猿猴在高耸的山崖上啼叫。

"如今老疾蹒跚":如今我年老多病,步履蹒跚。

"向画里嬉游卧里看":只能在画中游玩,在躺卧时观赏。

"甚花开花落":正当花儿开放又凋落,

"悄无人见":静悄悄地无人看见,

"山南山北":山的南面北面,

"谁似余闲":有谁像我这样清闲。

"住个庵儿":住在小小的草庵里,

"了些活计":做些日常的活计,

"月白风清人倚阑":在月色皎洁、清风徐来的夜晚,我倚着栏杆。

"山中友":山中的朋友们,

"类先秦气貌":有着类似先秦时期人物的风骨气质,

"后晋衣冠":和后晋时期士人的服饰装扮。

"挂黄山图十二轴":悬挂着十二幅黄山图,

"恰满一室":恰好填满整个房间,

"觉此身真在黄山中也":感觉自己的身体真的身处黄山之中,

"赋此词寄天都峰下王道者":创作这首词寄给天都峰下的王道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沁园春·家在柳塘》是宋代汪莘的词作。上阕以“柳塘”“方壶”“黄山”等意象描绘隐士居所,用“仙峰六六”“仙溪六六”夸张表现山势与溪流,后借“行到水穷,坐看云起”体现隐者恬淡心境。下阕写老疾之身在画中卧游的闲适,以“花开花落”的寂寥反衬超然,结尾“先秦气貌,后晋衣冠”暗赞友人风骨。全词语言简练,虚实结合,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隐含对现实的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汪莘(1155~1227),南宋文学家。字叔耕,号柳塘、方壶居士,休宁(今属安徽)人。宋宁宗嘉定年间,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汪莘善诗词,诗学李白,不乏清新之作。他也长于作词,尤喜苏轼、朱敦儒、辛弃疾之作。《四库全书总目》称他“所作稍近粗豪”。代表作品有《击鼓行》《游甘露寺》。著有《方壶存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家在柳塘,榜挂方壶,图挂黄山”三句,以简练笔墨勾勒隐士居所的环境。“柳塘”点明居住地的清幽,“方壶”“黄山”则借神话地名和名山意象,暗示此地如仙境般超凡脱俗。“仙峰六六,满堂峭峻,仙溪六六,绕屋潺湲”运用数字“六六”的重复,夸张表现山峰的连绵陡峭和溪水的曲折流淌,强化了环境的仙逸氛围。“行到水穷,坐看云起”化用王维《终南别业》名句,表现隐者随遇而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淡心境。“非人世,但鹤飞深谷,猿啸高岩”以鹤、猿等象征高洁的动物活动,进一步烘托出远离尘嚣的隐逸世界。下阕“如今老疾蹒跚”笔锋一转,写隐者年老体衰的状态,但“向画里嬉游卧里看”表明其精神仍沉浸于山水之乐。“花开花落,悄无人见,山南山北,谁似余闲。”以自然景物的寂寥变化,反衬隐者不问世事的超脱。“住个庵儿,了些活计”具体描写简朴的隐居生活,“月白风清人倚阑”则以清幽的月夜图景,展现其闲适自得的心境。结尾“山中友,类先秦气貌,后晋衣冠”通过赞美友人的古朴风范,暗含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裘万顷《早作》

下一篇:宋·邬虑《翻香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