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朝代:宋作者:汪莘浏览量:2
qīng
tiān
yǒu
yuè
lái
shí
?”
?”
tài
bái
yún
:“
:“
jīn
rén
jiàn
shí
yuè
。”
。”
běn
bào
yún
:“
:“
jīn
yuè
yuè
zhī
lǎng
。”
。”
bào
suǒ
yán
fēi
shēn
ér
zhī
chéng
yǒu
jiā
dìng
yuán
nián
zhōng
qiū
yīn
shuǐ
diào
yuè
tīng
shuō
shí
yuè
jiǎo
jié
shèng
jīn
shí
jīn
rén
dàn
jiàn
jīn
yuè
dào
liú
jūn
kàn
shào
nián
móu
yīng
ér
shén
cǎi
tóu
lǎo
yòu
kān
bēi
míng
yuè
zài
shèng
wéi
yuē
dōng
zhāo
tài
bái
shì
xún
píng
shuí
zhuó
què
miàn
guì
yǐng
shù
qiān
zhī
zài
huái
怀
tiān
shàng
réng
xiàng
yǒu
gōng
diàn
殿
kàn
yuè
dào
chén
suí
bié
yǒu
lún
yuè
wàn
méi
chéng
kuī
​​dōng
yún
:“
:“
míng
yuè
shí
yǒu
jiǔ
wèn
qīng
tiān
。”
。”
běn
tài
bái
wèn
yuè
yún
:“
:“

译文

青天上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升起的?”李白说:“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的月亮。”这是依据《抱朴子》所说的:“现在的月亮不如古时的月亮明亮。”抱朴子所说的这些话,并非是华而不实的言辞。经过深入思考后就会发现,其中确实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在嘉定元年的中秋佳节,我因此创作了这首《水调歌头》,可当晚却没有月亮。我听说古时的月亮,皎洁明亮胜过现在的月亮。如今的人只能看到现在的月亮,也说它像琉璃一样。你瞧瞧少年人的眼眸,哪里比得上婴儿那灵动有神的光彩,等到年老时又该多么可悲啊。明亮的月光不再像过去那样强烈,即便有玉斧又能做什么啊!我想要约上苏轼,招呼李白,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但凭借谁去砍伐掉,月宫里数千枝的桂影。回忆起在无怀氏的天上,还有有虞氏的宫殿,人们一直看到月亮从陈朝到隋朝。其实另外有一轮月亮,从古至今都没有圆缺过。苏东坡说:“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原本是根据李白《问月》诗中的句子:“

逐句剖析

"青天有月来几时":青天上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升起的?”

"太白云":李白说:“

"今人不见古时月":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的月亮。”

"本于《抱朴子》云":这是依据《抱朴子》所说的:“

# 《抱朴子》:东晋葛洪著。分内外篇。内篇谈神仙方药、鬼怪变化之类事;外篇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等。

"今月不及古月之朗":现在的月亮不如古时的月亮明亮。”

"抱朴子所言":抱朴子所说的这些话,

"非绮语也":并非是华而不实的言辞。

"深思而得之":经过深入思考后就会发现,

"诚有此理":其中确实蕴含着这样的道理。

"嘉定元年中秋日":在嘉定元年的中秋佳节,

# 嘉定元年:即公元1208年。嘉定,南宋宁宗年号。

"因赋《水调》":我因此创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其夜无月":可当晚却没有月亮。

"听说古时月":我听说古时的月亮,

"皎洁胜今时":皎洁明亮胜过现在的月亮。

# 皎洁: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

"今人但见今月":如今的人只能看到现在的月亮,

"也道似琉璃":也说它像琉璃一样。

"君看少年眸子":你瞧瞧少年人的眼眸,

# 眸子:即瞳仁。

"那比婴儿神彩":哪里比得上婴儿那灵动有神的光彩,

"投老又堪悲":等到年老时又该多么可悲啊。

# 投老:到老,垂老。

"明月不再盛":明亮的月光不再像过去那样强烈,

"玉斧亦何为":即便有玉斧又能做什么啊!

# 玉斧:神话传说中修理月亮的仙人之斧。

"约东坡":我想要约上苏轼,

"招太白":招呼李白,

"试寻思":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

"凭谁斫却":但凭借谁去砍伐掉,

# 斫却:砍掉。

"里面桂影数千枝":月宫里数千枝的桂影。

"忆在无怀天上":回忆起在无怀氏的天上,

# 无怀天:指远古时期。无怀,即无怀氏,传说中我国远古时期部落名。相传其民安居乐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仍向有虞宫殿":还有有虞氏的宫殿,

# 有虞:即有虞氏。传说中我国远古部落名。居于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舜为其领袖。

"看月到陈隋":人们一直看到月亮从陈朝到隋朝。

# 陈隋:即南朝时期的陈朝和隋朝。

"别有一轮月":其实另外有一轮月亮,

"万古没成亏":从古至今都没有圆缺过。

"东坡云":苏东坡说:“

"明月几时有":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把酒问青天":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本于太白问月云":原本是根据李白《问月》诗中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头》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一首词。上片​​化用李白问月之典起笔,借对古时明月的追思,感慨时光流转、美好不再,流露出淡淡的怀旧与怅惘之情。​​下片​​由月及人,以少年与老年的对比,抒发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悲叹,借景抒情,深化了作品的感伤基调。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将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人生的思考相融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汪莘(1155~1227),南宋文学家。字叔耕,号柳塘、方壶居士,休宁(今属安徽)人。宋宁宗嘉定年间,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汪莘善诗词,诗学李白,不乏清新之作。他也长于作词,尤喜苏轼、朱敦儒、辛弃疾之作。《四库全书总目》称他“所作稍近粗豪”。代表作品有《击鼓行》《游甘露寺》。著有《方壶存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联想:“约东坡,招太白,试寻思”​​:作者联想到对明月独有情钟的苏轼和李白,想象着与他们一起探讨关于月亮的问题。“约东坡,招太白”展现出一种浪漫的情怀和对古代文人雅士的追慕,“试寻思”则引发了对月亮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虚实结合:上片强调“明月不再盛,玉斧亦何为”,以月亮逐渐黯淡的实写;下片却以“别有一轮月,万古没成亏”转折,虚写“心中的明月”,这种虚实结合对比,揭示了“形骸易老而精神不朽”的哲理。

2. 分段赏析

上片​​“听说古时月,皎洁胜今时”​​:开篇作者就表达出一种思古忆昔的情感,“听说”二字体现出对古代月亮美好形象的向往和想象。“皎洁胜今时”带有鲜明的情感倾向,认为古时的月亮比现在更加明亮洁白,为全词奠定了追思往昔的基调。​​“今人但见今月,也道似琉璃”​​:将话题拉回到现实,“今人但见今月”描述了当下人们只能看到现在的月亮这一事实。“也道似琉璃”描绘了当今人们对月亮的赞美,认为它剔透晶亮、迷人万分。然而,这与上句中古时月的皎洁形成了对比,暗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感慨。​​“君看少年眸子,那比婴儿神彩,投老又堪悲”​​:作者强化自我观感,以少年眸子和婴儿神彩作对比,指出少年的眼睛明亮,但怎能比得过婴儿天真质朴的眼神。接着“投老又堪悲”进一步抒发了对生命衰老的感叹,从月亮的古今变化联想到人的青春不再,体现出一种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伤感。​​“明月不再盛,玉斧亦何为”​​:“明月不再盛”承接上文,再次强调月亮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皎洁明亮。“玉斧”传说中是吴刚伐桂树用的斧头,“玉斧亦何为”意思是既然月亮已经不再如往昔,那么传说中砍伐桂树的玉斧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怅惘。下片​​“约东坡,招太白,试寻思”​​:作者联想到对明月独有情钟的苏轼和李白,想象着与他们一起探讨关于月亮的问题。“约东坡,招太白”展现出一种浪漫的情怀和对古代文人雅士的追慕,“试寻思”则引发了对月亮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凭谁斫却,里面桂影数千枝”​​:“斫却”即砍掉,“凭谁斫却,里面桂影数千枝”化用了“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的典故,意思是凭借谁去砍掉月亮里面那数千枝桂影呢?作者挥毫抒发浪漫情怀,与李白、苏轼比拼壮心,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流露笔端,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忆在无怀天上,仍向有虞宫殿,看月到陈隋”​​:“无怀”和“有虞”都是传说中的远古部落,这里代表着远古时期。“忆在无怀天上,仍向有虞宫殿,看月到陈隋”作者遥想从远古的天上宫阙,一直到陈隋时期的宫殿,人们都在观赏月亮,寄托了月中情思,梦想世间太平,追求理想境界,体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豪迈气概。​​“别有一轮月,万古没成亏”​​:这是全词的结尾,作者以辩证的观点表达,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月亮和人一样有幼少壮老,今天的月亮和古时的月亮是有变化的。但“别有一轮月”是人们心中的月亮,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它万古不变。这既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文明的敬畏之情,使全词的感情由上片的伤感悲怀转而为下片的超脱豪迈。

3. 作品点评

汪莘在唐宋诗坛虽非大家,但其《水调歌头》一词却堪称咏月词中的典范之作,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堪称双璧,在历代咏月诗词中并肩而立,共沐月光而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叶茵《棹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