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店残冬":残冬时节,投宿在荒村野店,
"绿酒春浓":饮着绿酒,感受着浓郁的春意。
# 绿酒:美酒。因酒上浮绿色泡沫,故称。
"念如今、":如今、
"此意谁同":这般心意又有谁能与我相同呢。
"溪光不尽":溪水波光粼粼,绵延不尽,
"山翠无穷":山峦翠绿,翠色无穷。
"有几枝梅":沿途有几枝梅花,
"几竿竹":几竿竹子,
"几株松":几株松树相伴。
"篮舆乘兴":乘兴坐着竹轿前行,
# 篮舆:竹轿。
"薄暮疏钟":黄昏时分,稀疏的钟声传来。
#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望孤村、":遥望那孤村、
"斜日匆匆":夕阳匆匆西下。
"夜窗雪阵":夜晚,雪花如阵阵飞絮扑打窗棂,
"晓枕云峰":清晨,枕着山峦,望那云雾缭绕的山峰。
"便拥渔蓑":真想披上蓑衣,
# 蓑:蓑衣,以蓑草织成,披在身上,可御风雨。
"顶渔笠":戴上斗笠,
# 笠:斗笠,常用竹箬做成,戴在头上。
"作渔翁":去做那潇洒的渔翁。
南宋文学家
汪莘(1155~1227),南宋文学家。字叔耕,号柳塘、方壶居士,休宁(今属安徽)人。宋宁宗嘉定年间,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汪莘善诗词,诗学李白,不乏清新之作。他也长于作词,尤喜苏轼、朱敦儒、辛弃疾之作。《四库全书总目》称他“所作稍近粗豪”。代表作品有《击鼓行》《游甘露寺》。著有《方壶存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腊八节出游题材的词,词中描绘了腊八日与友人溪边出行所见的冬日景色,包括野店饮酒、溪光山色、孤村斜日、夜雪晓峰等景象,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隐逸、闲适生活的向往。借沿途的自然景象和自身的想象,写出了词人对隐逸生活的憧憬。
2. 写作手法
白描:“野店残冬,绿酒春浓”“篮舆乘兴,薄暮疏钟”等语句,以简洁质朴的文字勾勒场景、渲染氛围,摒弃繁杂修饰,却生动传递出生活画面的质感与蕴含的情感,让读者可直观感知情境。多感官描写:上片铺陈游山之趣,开篇“野店残冬”勾勒暂歇饮酒的闲适场景,接着借“绿酒春浓”的味觉体验,搭配“梅竹苍松”的视觉画面,多感官交织,鲜活呈现出冬日山溪间潜藏的生机与意趣。
3. 分段赏析
上片铺陈白日游兴,潺潺溪流波光潋滟,葱郁山峦翠色欲滴,皆可娱人心目。松竹梅凌霜傲雪,坚韧挺立,仿佛与游人结伴而行,增添了几分逸趣。词人置身其间,兴致盎然,沉醉于这冬日的山水景致之中。下片勾勒晚归夜宿之景。“篮舆乘兴”三句,如妙笔丹青,将黄昏时分乡间的景致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暮色中,词人乘兴坐于篮舆,悠然前行,稀疏的钟声在空气中回荡,孤村在斜日余晖中更显静谧,词人那份悠然自得之态跃然纸上。“夜窗雪阵,晓枕云峰”,夜幕降临,雪花似阵阵飞絮扑打窗棂;清晨醒来,枕畔是云雾缭绕的山峰。这两句显露出作者的开阔心境,末句直抒胸臆,将归隐的志趣书写的酣畅淋漓。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洋溢着冬日出游的闲雅志趣,倾诉着词人寄情山水、归隐林泉的志向。全词字里行间,流淌着词人闲适超脱、豁达开朗的心境。写景笔触简约淡雅,却将冬日风光绘就成一幅意境深远的画卷。整体格调清新流畅,轻快灵动,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也能跟随词人的脚步,领略那冬日山水间的清幽与自在。
上一篇:宋·张耒《新霁》
下一篇:宋·王安石《棋·莫将戏事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