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ō
míng
zuō
西
zhāi
yǐng
wěi
qǐng
shī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shí
pín
guān
wéi
wén
shuō
西
zhāi
lǐn
rán
wàn
juàn
cáng
shū
shí
nián
zhòng
cháng
fēng
yān
wèi
cháng
zhōng
yǐng
xiǎng
jiàn
xiān
shēng
duō
hào
xián
ān
yōng
róng
zūn
jiǔ
láng
tái
xià
shuǐ
tiān

译文

生活贫困只能把做官作为生业,听说修筑西斋隐居我为您肃然。万卷藏书最宜子弟,十年树木成长风烟。我没有一天不思念颍州,想见您先生多么好贤。怎能和您从容地杯酒相对,那女郎台之下是水波连天。

逐句剖析

"食贫自以官为业":生活贫困只能把做官作为生业,

"闻说西斋意凛然":听说修筑西斋隐居我为您肃然。

# 凛然:此为敬慕意。

"万卷藏书宜子弟":万卷藏书最宜子弟,

"十年种木长风烟":十年树木成长风烟。

# 十年种木:《管子·权修》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此处语义双关,既是写实景,亦是对郭明甫的希望。

"未尝终日不思颍":我没有一天不思念颍州,

"想见先生多好贤":想见您先生多么好贤。

"安得雍容一樽酒":怎能和您从容地杯酒相对,

"女郎台下水如天":那女郎台之下是水波连天。

# 女郎台:在颖州(今安徵阜阳),相传是春秋时鲁昭侯为迎接他的胡族夫人而筑的,故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其一)》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围绕友情与西斋展开。诗中先以自身食贫为官作衬,表达对郭明甫建西斋读书的敬意。接着描绘西斋藏书万卷、林木幽深之景,巧用典故谈教育。又称赞对方好贤,倾诉思友之情。尾联畅想与友欢聚。写作上,层层递进,借景与事抒情。全诗将对友人及西斋的赞美、思友之情与欢聚期待融合,意蕴深长,展现出黄庭坚诗歌的独特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由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熙宁四年(1071年),黄庭坚任汝州叶县县尉,生活清苦。此时友人郭明甫在颍尾筑西斋,邀请黄庭坚赋诗。黄庭坚有感于友人的选择,同时也为表达对友人的赞美与思念,便创作了此诗,以回应友人并倾诉自己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正衬:首联以自己因家贫为官衬托郭明甫不愿入仕建斋读书,突出对其的敬意。用典:颔联“十年种木长风烟”暗用《管子・权修》中“十年树木”的典故,既写西斋环境,又表明对教育的看法。虚实结合:尾联“女郎台下水如天”是虚写,想象与朋友在颍水之滨饮酒赏景的欢聚场景,抒发期待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先说自己因家贫以官为业,听闻郭明甫在颍尾建西斋读书,不禁心生敬意,通过自身与友人的对比,引出对西斋的描写。颔联中,“万卷藏书宜子弟”写出西斋藏书众多,利于培养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描绘西斋周围树木繁茂,营造出幽美的环境,还巧妙引用典故,蕴含对教育的见解。颈联直接称赞郭明甫好贤,“未尝终日不思颍”强烈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尾联“女郎台下水如天”是诗人的想象,想象与友人在女郎台附近的颍水之滨,一同饮酒赏景,将期待欢聚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从对西斋的介绍,到对友人的赞美与思念,再到畅想欢聚,层层递进,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诗一气旋折,层层递进,转宕多致,舒卷自如,手法颇类杜甫《诸将》诗。

现代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陈衍《宋诗精华录》

# 这篇诗赋西斋,但诗人却并没有到过西斋,所以全从想象落笔,化实为虚。“闻说”、“想见”、“安得”,都非泛下。

近代古代文史学家程千帆、文论家沈祖棻《古诗今选》下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九)》

下一篇:宋·陶弼《畲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