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梧桐秋叶黄":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
#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南朝梁费昶《行路难》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
"珠帘不卷夜来霜":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 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西京杂记》卷二:“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熏笼玉枕无颜色":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
# 玉枕:即枕头。,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熏:一作“金”。笼:一作“炉”。
"卧听南宫清漏长":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 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南朝宋鲍照《望孤石》诗:“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南宫:指皇帝的居处。一作“宫中”。
"高殿秋砧响夜阑":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
# 秋砧:秋日捣衣的声音。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夜阑:夜残;夜将尽时。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霜深犹忆御衣寒":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
# 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汉书·元后传》:“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
"还向金城明主看":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 明主:贤明的君主。《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金城:即皇帝所住之城。
"奉帚平明金殿开":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
# 金殿:指宫殿。一作“秋殿”。,平明:指天亮。,奉帚:持帚洒扫。多指嫔妃失宠而被冷落。
"暂将团扇共徘徊":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 共:一作“暂”。,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暂:一作“且”。
"玉颜不及寒鸦色":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
# 寒鸦:寒天的乌鸦;受冻的乌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飞燕姐妹。,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
"犹带昭阳日影来":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 昭阳:汉代宫殿名,代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处。
"真成薄命久寻思":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
# 寻思:思索;考虑。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怀》诗:“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薄命,端遇竟宁前。”
"梦见君王觉后疑":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
# 西宫:皇帝宴饮的地方。
"分明复道奉恩时":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 复道:两层阁楼间的通道。《墨子·号令》:“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复道。
"长信宫中秋月明":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
"昭阳殿下捣衣声":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 昭阳殿: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宫殿。
"白露堂中细草迹":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
# 白露堂:指失宠妃子或宫女所住之处。
"红罗帐里不胜情":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
# 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宫怨诗。借汉代班婕妤失宠典故,以五首七绝多维度展现深宫女子的孤寂悲怨。组诗以秋夜萧景烘托凄凉心境,通过“玉颜不及寒鸦色”等奇绝对比、“卧听宫漏”等细腻心理刻画,揭露宫廷荣辱无常。其四以“火照西宫”反衬冷宫落寞,其五借“白露堂”与“红罗帐”凸显命运落差。全组融合以景托情、隐喻对照等手法,语言凝练深婉,从不同角度表明失宠宫妃的苦闷幽怨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通过巧妙化用历史典故增强表达效果,如“团扇”暗引班婕妤《团扇诗》,以秋扇见弃隐喻宫妃失宠;“长信宫”“昭阳殿”借汉代班婕妤与赵飞燕的典故,通过空间对比暗示恩宠无常。对比:“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白露堂中细草迹是指失宠嫔妃的宫闱清冷,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凄清。红罗帐里不胜情,是指得宠的嫔妃寝宫里红帐高挂,与君王软语温存,不胜惬意。运用对比描写出失宠于得宠截然不同的差距,生动形象刻画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描写:“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描写了在夜深霜重的凄凉环境中,宫中女子孤独寂寞的悲惨情景。她彻夜难眠,想起进宫以来的日子实在不堪回首。她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最后还是失望而终。简单几笔勾勒出出一个深宫失宠的女子渴望君主眷顾,挂念君主寒暖又间杂着对君主弃自己于不顾,对自己的一厢深情视而不见的怨愤和痛苦心理。寓情于景:诗人将失宠宫妃的幽怨之情融入秋景意象,“金井梧桐秋叶黄”以凋零之景隐喻红颜迟暮,景与情浑然一体,使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深沉的怨愤
3. 分段赏析
其一这首诗以含蓄的笔法勾勒深宫女子的凄凉境遇,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前三句看似铺陈秋夜寒砧、霜华遍地的场景,实则层层铺垫,末句方以“卧听宫漏”点出人物。通篇未直言哀怨,却通过空庭冷月、断续更漏的意象,将孤寂情绪渗透于字里行间。这种以景语作情语的构思,比直白抒情更具感染力。其二深夜寒更场景中,失宠女子仍机械地缝制御寒衣物,银灯将残的细节,暗示等待的漫长与无望。这首诗情感抒发较为直接,心理刻画生动,寥寥数语将一个深宫失宠的女子渴望君主眷顾,挂念君主寒暖又间杂着对君主弃自己于不顾,对自己的一厢深情视而不见的怨愤和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深宫失宠女子难于言表的幽怨之情。其三第三首诗通过日常细节展现宫人生活图景:拂晓即起执帚洒扫,闲暇唯与团扇为伴。后两句化用典故,以寒鸦犹带昭阳日影的奇想,暗喻自身虽玉颜皎洁却不及晦暗禽鸟。黑与白的色彩反差中,深埋着对命运不公的无声控诉。全诗怨情不露筋骨,却在生活细节与典故隐喻间流淌出深沉悲音。其四第四首诗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首句“梦”与“疑”二字揭示人物复杂心绪:既存希冀又深陷绝望的往复挣扎。当西宫灯火穿透夜幕,往昔恩宠记忆与当下冷遇现实形成尖锐对照。“分明”二字包含了失宠者在寂寞凄凉中对往事历历分明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恋,也蕴含着往事不可回复的深沉感慨和无限怅惘,更透露出不堪回首往事的深刻哀伤。其五诗歌运用空间对照凸显宫闱悲欢。昭阳殿内红罗帐暖,长信宫中苔痕露冷,通过居所环境的强烈反差,揭示得宠与失宠的巨大差别。细草蔓生的庭院与精致帷帐的并置,既构成视觉冲击,又暗含命运无常的隐喻,使宫怨主题获得更具象化的表达。
4. 作品点评
《长信怨》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创作的组诗。这五首七言绝句以哀婉的笔触,从宫廷女性的视角切入,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多层面展现了失宠妃嫔的孤寂愁怨,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深宫女子真挚的怜悯之情。
# “秋”字方与第二句贯注。
元释圆至《笺注唐贤三体诗法》
# 江宁《长信词》《西宫曲》《青楼曲》《闺怨》《从军行》,皆优柔婉丽,意味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如清庙朱弦,一唱三叹。
明胡应麟《诗薮》
# 唐孟庄曰:取其淡雅。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谢叠山云:此篇怨而不怒,有风人之义。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此篇固佳,终是比喻,故不及《两宫春怨》作。
明敖英、凌云《唐诗绝句类选》
# 钟云:“团扇”用“暂将”字、“暂”字,皆从“秋”字生来。三四与“帘外春寒”、“朦胧树色”同一法,皆不说自家身上。然“帘外春寒”句气象宽缓,此句与“朦胧树色”情事幽细,“寒鸦”、“日影”尤觉悲怨之甚。谭云:宫词细于毫发,不推为第一婉丽手不可,惟“芙蓉不及美人妆”差弱耳。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一片神工,非从锻炼而成,神韵干云,绝无烟火,深衷隐厚,妙协《箫韶》,此评庶近之矣。
明末清初邢昉《唐风定》
# 王太冲云:首二句分明画出内象,有情有态。
清赵彦传《唐绝诗钞注略》
# 此等诗要识其章法错叙之妙,看其如何落想,如何用笔,作者当时必作率然一挥而就者,后人作诗流于率易,只是不知理会章法、句法耳。亦知古人锻炼之功如此其至乎!“玉颜”与“寒鸦”比拟不伦,总之触绪生悲,寄情无奈。
清黄生《唐诗摘钞》
# 龙标古诗,乍尝整口,久味津生,而咀啮,实在高、岑之上,徒赏其宫词,非高识也。即论宫词。如“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尝因其造语之秀,殊忘其着想之奇。因叹咏“长信”事者多矣,读此,而崔湜之“不忿君恩断,新妆视镜中”,已嫌气盛;王諲“生君弃妾意,增妾怨君情”一何伧父!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谦曰:下二句仍含蓄不尽。
清盛传敏《碛砂唐诗》
#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玉颜如何比到寒鸦,已是绝奇语。至更“不及”,益奇矣。看下句则真“不及”也,奇之又奇。而字字是女人眼底口头语,不烦钩索而出,怨而不怒,所以为绝调也。又须如此与退之羡二鸟光荣之类一般意思,与宫人无干也。文士自谋之不暇,彼其幽闭深宫者,何豫吾事哉!
清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
# “平明”二辽中便含“日影”、“秋”字起“团扇”,“寒鸦”关合“平明”、“寒”字仍有“秋”意。诗律之细如是。
清何焯《唐三体诗评》
# 昭阳宫,赵昭仪所居,宫在东方,寒鸦带东方日影而来,见己之不如鸦也。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不得承恩意,直说便无味,借“寒鸦”、“日影”为喻,命意既新,措词更曲。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龙标“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与晚唐人“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犹绕御帘飞”,以一副言语,然厚薄远近,大有殊观。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羡寒鸦羡得妙;“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怨沅湘怨得妙。可悟含蓄之法。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夫王诗所以妙者,顾“玉颜”、“寒鸦”,一人一物,初无交涉,乃借鸦之得入昭阳,虽寒犹带日光而飞,以反形人……用意全在言外对面,寓人不如物之感,而措词微婉,浑然不露。又出以摇曳之笔,神味不随词意俱尽,十四字中兼有赋比兴三义,所以入妙,非但以风调见长也。
近代朱庭珍《筱园诗话》
# 想入牛角尖,却是面前语。
近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 (前二首)不若此首之凄婉也……设想愈疾,其心愈悲矣。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