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冠广袖楚宫妆":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
# 楚宫妆:即南方贵族妇女式样的打扮。,危冠广袖:南方楚国的装束。《后汉书·马廖传》:“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危冠,高冠。
"独步闲庭逐夜凉":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
# 闲庭:空旷的庭院。
"自把玉钗敲砌竹":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
# 砌竹:庭院中临阶而生的竹子。,玉钗:一种妇女头饰。
"清歌一曲月如霜":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月色显得十分皎洁。
# 月如霜:月光皎洁。,清歌: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属于抒情诗题材。诗中描绘了一位身着楚宫妆的女子,独自在秋夜的庭院漫步,敲击竹枝,吟唱清歌的画面,借景抒情,表达了女子的孤寂、高雅以及对自我的欣赏,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清幽空灵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诗中景色由人物情态写出,清冷的月夜、寂静的庭院与女子的孤高形象相互映衬,如“月如霜”既写月色,又烘托女子心境,情与景高度融合。细节描写:通过对女子的妆束(危冠广袖楚宫妆)、行动(独步闲庭、敲砌竹)等细节刻画,生动展现女子的气质和内心世界。反衬:以静衬动,次句“独步闲庭逐夜凉”从“独步”可见庭院的空寂幽静和她清高脱俗的雅趣,而“闲庭”又反衬出少女漫步吟哦的悠然神情。“逐夜凉”则藉其纳凉的闲逸烘染了秋爽宜人的夜色。夜静启开了少女的慧心,秋凉催发了少女的诗思。以环境的静反衬人物内心的不平静或人物行为的独特。烘托:诗人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使“霜”字与“夜凉”相应,并且此透露出少女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在结尾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留下了无穷的韵味。
3. 分段赏析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首句描写女子的妆扮,“危冠广袖楚宫妆”展现出她的高贵典雅;次句通过“独步”“闲庭”“逐夜凉”,表现出庭院的空寂以及女子的悠然神态和高雅脱俗。“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第三句写女子的动作,以玉钗敲击阶下竹子打节拍;末句“清歌一曲”点明吟诗主题,“月如霜”不仅渲染环境氛围,也烘托出女子吟罢后的清冷心境,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听张立本女吟》是盛唐诗中的佳作,高适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将女子的形象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诗歌在内容上看似简单,却通过巧妙的写作手法,营造出独特意境。情景交融使诗歌韵味悠长,细节描写让人物栩栩如生,烘托渲染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全诗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却以淡雅之笔,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体现了盛唐诗作抒情画意与画面美感融为一体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
# 郑振铎以此为高诗成就之最高者,但一般认为非高适所作。此诗风格清丽,营造出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不类高适诗风。其特色在于情与景的融合,景色全由人物情态写出,而人物形象又借极疏朗的景物点缀得以凸显,情景相生,形成意境。“危冠广袖”的典雅妆束勾勒出歌者的风姿,“独步闲庭”写出其悠闲自得的心境,“玉钗敲竹”可见其清高脱俗的雅趣,“清歌一曲”又见其引吭高歌的自信,一曲吟罢,又以“月如霜”三字开拓了诗的幽远意境,也渲染了歌者吟诗的效果,韵味无穷。
现代江门梁启超研究会秘书长李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
上一篇:唐·蜀宫群仙《太真》
下一篇:唐·王昌龄《长信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