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空桑林":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 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八月萧关道":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 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出塞入塞寒":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处处黄芦草":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皆共沙尘老":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 共:作“向”。
"莫学游侠儿":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 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
"矜夸紫骝好":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 紫骝:古骏马名。骝,指黑鬣、黑尾巴的红马。,矜:自夸。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以及征人的戍边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士卒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2. 写作手法
对比:“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通过对比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写边塞秋景,氛围十分悲凉,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等意象都是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是“皆共尘沙老”的无奈结局。结尾两句,“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通过对比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4. 作品点评
此诗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有寄寓深切同情,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让人看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 气散逸,乃是得意者。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卷二
# 情景黯然,妙不说尽,低手必再作结句。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