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花坞":人走在花丛小屋边。
# 花坞:四周高起,中间凹下,种植花木的地方。
"衣沾香雾":衣服沾上了花香。
# 香雾:香气。
"有新词、":写有新词,
"逢春分付":趁着春天托付给你。
# 分付:付给,交给。
"屡欲传情":多次想传递情意,
"奈燕子、":奈何燕子,
"不曾飞去":不曾飞去传信。
"倚珠帘、":倚着珠帘,
"咏郎秀句":吟咏情郎的佳句。
# 秀句:优美的文句。
"相思一度":每次想你。
"秾愁一度":都很难过。
"最难忘、":最记得,
"遮灯私语":那次在灯下,我们轻声说话。
"澹月梨花":月光淡淡,梨花盛开,
"借梦来、":借着梦来到,
"花边廊庑":花边廊屋。
# 廊庑:堂前的廊屋。
"指春衫、":现在看看春衫,
"泪曾溅处":还记得当时眼泪都沾在上面了。
南宋词人
史达祖(?~?),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祖籍汴(今河南开封)。早年屡试不第,漂泊多地任幕僚。曾为韩侂胄堂吏,韩侂胄被诛后,被黥面贬死。史达祖以词名世,尤工于咏物。其咏物之作形神兼备,物象、物态、人情妙合无垠,最为后人激赏;也有感怀身世之作,或嗟老叹贫,或暗伤漂泊。整体上,其词风瑰奇清秀,遣辞造句,俊语联翩,谋篇构思,出人意表。代表作品有《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满江红·书怀》等。著有《梅溪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词,也是一首闺怨词。词中以女子视角展开,通过花坞漫步、珠帘咏句、灯下私语等生活片段,细腻刻画了春日怀人的情态。借助梨花淡月、泪湿春衫等意象,含蓄传递了相思难寄的哀愁,展现了宋代闺阁词特有的缠绵蕴藉之美。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人行花坞。衣沾香雾”通过描绘花丛漫步、衣染芬芳的唯美画面,将春日怀人的柔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想象:“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借助燕子传书的想象,委婉表达相思难寄的惆怅。
3. 分段赏析
“人行”二句,描绘出一幅极其清丽优美的画面。一位女子轻盈地穿行在繁花丛中,衣衫上沾染了花朵散发的芬芳气息。“花坞”指的是四面有遮挡的花圃,想必是往昔两人经常携手同游的场所。词人另有一首词写道:“春衫瘦、东风剪剪。过花坞、香吹醉面。”(《杏花天·清明》)开篇先勾勒出一个充满诗意的抒情场景,随后才点明:“有新词、逢春分付”。每年春天来临之际,他都会创作新词,供她吟咏歌唱。然而今年的春天呢?心上人远在他乡,自然无法再为她谱写新词了。此处依然从女子的视角着墨,构思十分细腻。“屡欲”二句,又推进一层。多少次想要托付燕子传递情思,可惜燕子却始终不曾飞去。这般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倚珠帘、咏郎秀句”,反复吟诵往日的词章,聊以慰藉当下的相思之苦。令人不禁感慨今昔之别,词人的想象从花坞转入居所,句句描写对方的举止,看似凭空构想,实则字里行间都隐现着词人自身的身影,都是透过词人的眼睛所见,仍然是想象之语。“花坞”是昔日两人共同漫步的地方,“新词”、“秀句”也都是情郎所作。“传情”之句,更展现出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描写女子对词人的思念,实则也从侧面表达了词人对她的眷恋。因为词人以己心揣度她心,所以她的心意就是词人的心意。这种写法在梅溪词中颇为常见。过片二句,笔锋回转,从对方转向自身。“相思一度,秾愁一度”,每经历一次相思,就增添一分浓愁。语言虽然质朴直白,却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而且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更觉真实可信,由此引发出下文一段婉转缠绵的描写:“最难忘、遮灯私语”。在相恋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令人永远难忘的亲密时刻。梅溪词中也多次提及“一灯初见影窗纱”(《西江月》)、“人静烛笼稀,泥私语、香樱乍破”(《步月》)。重重帘幕间的灯影下,两人甜蜜地低声细语,词中一个“遮”字,就将幽会时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淡月”三句,是全词最为精妙的笔墨。俞陛云评价道:“此三语情辞俱到。张功甫称其‘织绡泉底……夺苕艳于春景’者也。”(《宋词选释》)春夜月色朦胧,映照着梨花如雪般绽放的小院,那里曾是两人相会欢愉的所在。如今相隔天涯,只能在夜梦中重回花畔回廊,寻找到思念的她,将春衫上沾染相思泪痕的地方指给她看。梅溪词在用字造句上极为精准,“借”字“指”字,都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在结构上独辟蹊径。通常此类题材多先述己之相思,再推想对方情态;此词一反常态,逆势而为,更显韵味悠长。况周颐评其“以标韵胜”,诚为确论。
上一篇:宋·毛滂《去国》
下一篇:宋·苏辙《春深三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