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ě
pèi
lìng
·
·
rén
xíng
huā

朝代:宋作者:史达祖浏览量:3
rén
xíng
huā
zhān
xiāng
yǒu
xīn
féng
chūn
fēn
chuán
qíng
nài
yàn
céng
fēi
zhū
lián
yǒng
láng
xiù
xiāng
nóng
chóu
zuì
nán
wàng
zhē
dēng
dàn
yuè
huā
jiè
mèng
lái
huā
biān
láng
zhǐ
chūn
shān
lèi
céng
jiàn
chù

译文

人走在花丛小屋边。衣服沾上了花香。写有新词,趁着春天托付给你。多次想传递情意,奈何燕子,不曾飞去传信。倚着珠帘,吟咏情郎的佳句。每次想你。都很难过。最记得,那次在灯下,我们轻声说话。月光淡淡,梨花盛开,借着梦来到,花边廊屋。现在看看春衫,还记得当时眼泪都沾在上面了。

逐句剖析

"人行花坞":人走在花丛小屋边。

# 花坞:四周高起,中间凹下,种植花木的地方。

"衣沾香雾":衣服沾上了花香。

# 香雾:香气。

"有新词、":写有新词,

"逢春分付":趁着春天托付给你。

# 分付:付给,交给。

"屡欲传情":多次想传递情意,

"奈燕子、":奈何燕子,

"不曾飞去":不曾飞去传信。

"倚珠帘、":倚着珠帘,

"咏郎秀句":吟咏情郎的佳句。

# 秀句:优美的文句。

"相思一度":每次想你。

"秾愁一度":都很难过。

"最难忘、":最记得,

"遮灯私语":那次在灯下,我们轻声说话。

"澹月梨花":月光淡淡,梨花盛开,

"借梦来、":借着梦来到,

"花边廊庑":花边廊屋。

# 廊庑:堂前的廊屋。

"指春衫、":现在看看春衫,

"泪曾溅处":还记得当时眼泪都沾在上面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解佩令·人行花坞》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一首婉约词作。这首词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展开,一反常规地从对方角度切入,通过女子春日怀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词中巧妙运用“花坞漫步”“珠帘咏句”“灯下私语”等生活场景,配合“梨花淡月”“泪湿春衫”等意象,营造出含蓄蕴藉的抒情氛围。全词构思新颖,笔触细腻,将闺怨之情与春日景物自然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史达祖(?~?),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祖籍汴(今河南开封)。早年屡试不第,漂泊多地任幕僚。曾为韩侂胄堂吏,韩侂胄被诛后,被黥面贬死。史达祖以词名世,尤工于咏物。其咏物之作形神兼备,物象、物态、人情妙合无垠,最为后人激赏;也有感怀身世之作,或嗟老叹贫,或暗伤漂泊。整体上,其词风瑰奇清秀,遣辞造句,俊语联翩,谋篇构思,出人意表。代表作品有《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满江红·书怀》等。著有《梅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词,也是一首闺怨词。词中以女子视角展开,通过花坞漫步、珠帘咏句、灯下私语等生活片段,细腻刻画了春日怀人的情态。借助梨花淡月、泪湿春衫等意象,含蓄传递了相思难寄的哀愁,展现了宋代闺阁词特有的缠绵蕴藉之美。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人行花坞。衣沾香雾”通过描绘花丛漫步、衣染芬芳的唯美画面,将春日怀人的柔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想象:“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借助燕子传书的想象,委婉表达相思难寄的惆怅。

3. 分段赏析

“人行”二句,描绘出一幅极其清丽优美的画面。一位女子轻盈地穿行在繁花丛中,衣衫上沾染了花朵散发的芬芳气息。“花坞”指的是四面有遮挡的花圃,想必是往昔两人经常携手同游的场所。词人另有一首词写道:“春衫瘦、东风剪剪。过花坞、香吹醉面。”(《杏花天·清明》)开篇先勾勒出一个充满诗意的抒情场景,随后才点明:“有新词、逢春分付”。每年春天来临之际,他都会创作新词,供她吟咏歌唱。然而今年的春天呢?心上人远在他乡,自然无法再为她谱写新词了。此处依然从女子的视角着墨,构思十分细腻。“屡欲”二句,又推进一层。多少次想要托付燕子传递情思,可惜燕子却始终不曾飞去。这般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倚珠帘、咏郎秀句”,反复吟诵往日的词章,聊以慰藉当下的相思之苦。令人不禁感慨今昔之别,词人的想象从花坞转入居所,句句描写对方的举止,看似凭空构想,实则字里行间都隐现着词人自身的身影,都是透过词人的眼睛所见,仍然是想象之语。“花坞”是昔日两人共同漫步的地方,“新词”、“秀句”也都是情郎所作。“传情”之句,更展现出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描写女子对词人的思念,实则也从侧面表达了词人对她的眷恋。因为词人以己心揣度她心,所以她的心意就是词人的心意。这种写法在梅溪词中颇为常见。过片二句,笔锋回转,从对方转向自身。“相思一度,秾愁一度”,每经历一次相思,就增添一分浓愁。语言虽然质朴直白,却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而且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更觉真实可信,由此引发出下文一段婉转缠绵的描写:“最难忘、遮灯私语”。在相恋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令人永远难忘的亲密时刻。梅溪词中也多次提及“一灯初见影窗纱”(《西江月》)、“人静烛笼稀,泥私语、香樱乍破”(《步月》)。重重帘幕间的灯影下,两人甜蜜地低声细语,词中一个“遮”字,就将幽会时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淡月”三句,是全词最为精妙的笔墨。俞陛云评价道:“此三语情辞俱到。张功甫称其‘织绡泉底……夺苕艳于春景’者也。”(《宋词选释》)春夜月色朦胧,映照着梨花如雪般绽放的小院,那里曾是两人相会欢愉的所在。如今相隔天涯,只能在夜梦中重回花畔回廊,寻找到思念的她,将春衫上沾染相思泪痕的地方指给她看。梅溪词在用字造句上极为精准,“借”字“指”字,都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在结构上独辟蹊径。通常此类题材多先述己之相思,再推想对方情态;此词一反常态,逆势而为,更显韵味悠长。况周颐评其“以标韵胜”,诚为确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毛滂《去国》

下一篇:宋·苏辙《春深三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