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
·
zhōng
qiū
宿
zhēn
dìng
驿

朝代:宋作者:史达祖浏览量:3
西
fēng
lái
quàn
liáng
yún
tiān
dōng
fàng
kāi
jīn
jìng
zhào
shuāng
níng
guì
shī
湿
bīng
xiāng
yìng
shū
fāng
yǒng
gèng
fēn
qiū
guāng
jìn
chéng
bēi
jìng
yǒu
chóu
chú
tíng
kōng
diào
yǐng
jiāng
nán
péng
jiù
zài
néng
lián
tiān
shī
shuí
lǐng
mèng
duàn
dāo
tóu
shū
kāi
chài
wěi
bié
yǒu
xiāng
suí
dìng
yōu
xīn
gěng
gěng
duì
fēng
què
cán
zhī
qióng
huāng
jǐng
zhēn
zhuó
cháng
é
jiǔ
qiū
gōng
diàn
殿
lěng

译文

西风拂来,仿若劝说云彩放行一般,云层逐渐退去,月亮在东边的天空冉冉升起。月光照着原野,地上似凝霜,月亮倒映水中似被打湿,水月与明月交相辉映。身处异乡,路途漫长。这秋光好似也被分隔,眼前的一切都成了让人悲伤的情景。我这个过客独自徘徊,古驿枯庭里只剩我独自凭吊自己孤单的身影。江南的亲友们此刻在哪里,他们大概也会怜悯我在天边漂泊,可这诗中的情思又有谁能领会呢。想要还乡的梦已断,打开书信,看到信上的字迹如同虿尾一般,只能用书信把思念传回故乡。心事重重,忧虑不安。乌鹊在风中依着残枝,秋露中的蟋蟀在荒井中发出悲鸣。与月中嫦娥对酌,这深秋的宫殿如此冷清。

逐句剖析

"西风来劝凉云去":西风拂来,仿若劝说云彩放行一般,云层逐渐退去,

# 凉云:秋云。谢眺《七夕赋》:“朱光既敛,凉云始浮。”

"天东放开金镜":月亮在东边的天空冉冉升起。

# 金镜:月亮。,天东:东方的天空。李贺《溪晚凉》:“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

"照野霜凝":月光照着原野,地上似凝霜,

# 霜凝:月光撒满大地,像铺了一层冻霜一样白。

"入河桂湿":月亮倒映水中似被打湿,

# 桂湿:月亮入水。传说月中有桂树,故云。

"一一冰壶相映":水月与明月交相辉映。

# 冰壶:皎洁之月光。

"殊方路永":身处异乡,路途漫长。

"更分破秋光":这秋光好似也被分隔,

# 分破:指宋与金南北分疆,山河破碎,犹各自领一半秋光。

"尽成悲镜":眼前的一切都成了让人悲伤的情景。

# 悲镜:李白诗《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此指的岁月易老之谓也。镜:一作境。

"有客踌躇":我这个过客独自徘徊,

# 客:客子,自指。

"古庭空自吊孤影":古驿枯庭里只剩我独自凭吊自己孤单的身影。

"江南朋旧在许":江南的亲友们此刻在哪里,

# 许:何许,何处。

"也能怜天际":他们大概也会怜悯我在天边漂泊,

"诗思谁领":可这诗中的情思又有谁能领会呢。

"梦断刀头":想要还乡的梦已断,

# 刀头:刀环,战罢还家之意。

"书开虿尾":打开书信,看到信上的字迹如同虿尾一般,

# 虿尾:女子卷发;此指书法峭劲。

"别有相思随定":只能用书信把思念传回故乡。

# 定:助语词,犹“了”也,“着”也。

"忧心耿耿":心事重重,忧虑不安。

"对风鹊残枝":乌鹊在风中依着残枝,

"露蛩荒井":秋露中的蟋蟀在荒井中发出悲鸣。

# 蛩:蟋蟀。

"斟酌嫦娥":与月中嫦娥对酌,

# 斟酌: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九秋宫殿冷":这深秋的宫殿如此冷清。

# 九秋:九月深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是宋代词人史达祖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巧妙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词的上片描绘云散月明、天地如冰壶相映的清朗景致,以此反衬词人在古驿庭院中独自凭吊孤影的悲苦境遇;下片则刻画真定驿馆的凄凉景象,进而抒发对江南亲友的深切相思。全词以月亮起笔,又以月亮收束,首尾呼应,结构绵密完整,足见词人构思之精心。字里行间除了羁旅愁思,更隐隐透出对北宋故国的亡国之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史达祖(?~?),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祖籍汴(今河南开封)。早年屡试不第,漂泊多地任幕僚。曾为韩侂胄堂吏,韩侂胄被诛后,被黥面贬死。史达祖以词名世,尤工于咏物。其咏物之作形神兼备,物象、物态、人情妙合无垠,最为后人激赏;也有感怀身世之作,或嗟老叹贫,或暗伤漂泊。整体上,其词风瑰奇清秀,遣辞造句,俊语联翩,谋篇构思,出人意表。代表作品有《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满江红·书怀》等。著有《梅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开禧元年(1205年),史达祖跟随宋朝派往金国庆贺金主生辰的使节队伍北行。他们六月从临安出发,一路跋涉,至八月中秋抵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当晚便夜宿于当地馆驿。身为南宋士人的史达祖,踏入这片曾属北宋故土的“异邦”,又逢中秋月圆之夜,思乡之情与家国之感交织,遂作此词以抒心中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词,词中借中秋夜西风、凉云、明月等景象,描绘了词人身处异乡真定驿馆的孤寂,抒发了对江南朋旧的相思之情,以及因北宋故土沦丧而生的亡国之痛与凄凉悲切的家国感慨。

2. 写作手法

拟人:词中“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两句,以“劝”字赋予西风人的情意,仿佛西风在主动劝说凉云散去;用“放”字使天空具有人的动作,如同天空特意展开一面金镜(月亮)。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描写,将原本静态的自然景象写得生动鲜活。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片着力描绘中秋夜云散月明、天地如冰壶相映的清朗美景,这般本该象征团圆喜乐的月色,在身处异乡的词人眼中,却反衬出其在古驿庭院中独自凭吊孤影的悲戚处境,以中秋的澄澈明亮凸显漂泊他乡的孤寂愁苦。用典:“梦断刀头”出自《汉书・李陵传》。立政等人见李陵时,数次抚摸刀环暗示其可归还,因“环”与“还”同音,刀头便成为“还”的暗喻。词中“梦断刀头”表示词人还乡只是梦想,无法实现,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归乡无望的无奈。首尾呼应:开篇以“天东放开金镜”描绘中秋月出的清朗之景,将月亮比作“金镜”,点明中秋月色的核心意象;结尾以“九秋宫殿冷”聚焦月中宫殿的清冷,围绕“月”这一核心贯穿全词。首尾均以月色相关景象展开,形成呼应,使词作结构完整严谨。化用:词中多处化用前人诗句意境,如“照野霜凝”化用李白《静夜思》中月夜生霜的情境,借相似意象传递思乡之情;“风鹊残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乌鹊无依的景象,强化孤寂氛围;“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化用杜甫《月》中嫦娥的意象,将个人悲愁与亡国之痛融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也丰富了词的文化内涵。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便勾勒出中秋佳节的美好景致。一个“劝”字赋予西风以人的情态,一个“放”字让天空仿佛有了主动的动作,原本静止的景物由此有了情感与动态,画面生动鲜活。“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中,“照野霜凝”化用李白《静夜思》的意境,借这一经典意象暗抒思乡之情。“殊方路永”一句,既点明作者当时身处真定——此地距临安已远,离金国亦有段距离,故言“路永”;又因已入金国境内,异域他乡的属性使其称为“殊方”。此句从上方的月色描写自然过渡到下文的情感抒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目睹中秋美景,心中却生出“更分破秋光,尽成悲境”的感慨:农历八月十五恰是秋季正中,既“分破”了秋色,也“分破”了自己与故乡的距离。在异国他乡共度中秋,再皎洁的月色,在作者眼中也全成了悲戚的载体。“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夜深人静时,古驿的枯庭中,唯有作者这位“客”独自徘徊,孤枕难眠,望着月色下自己空荡孤寂的影子,情境悲凉而凄苦。上阕由月及人,已隐约提及思乡之意,下阕则进一步铺写作者心中所思,具体揭示愁苦的缘由。“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承接上句,“朋旧”与“孤影”相呼应,由孤单的自身联想到不在身边的友人。他们望着天边明月,或许也会牵挂身在远方的作者,然而身处故乡的亲友,未必能体会词人在异国他乡的思乡愁绪。这份无人共鸣的诗思,仅以一句反问便更添无奈。“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中,“刀头”化用《汉书・李陵传》的典故——“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还也”,因“环”与“还”同音,刀环又在刀头,故“刀头”暗喻“归还”。“梦断刀头”意为还乡之梦破碎,归乡已不可能,只能“书开虿尾”,将心中思绪付诸书信,寄往家乡,而那份相思之情也随之萦绕不散。“忧心耿耿,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此处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境,风中之鹊栖息于残枝,本就有无枝可依的凄惶,经作者笔触更添萧瑟;秋露中的蟋蟀行将逝去,在荒井中发出最后的悲鸣。如此情景,怎能不让人“忧心耿耿”。“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则化用杜甫《月》中“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的诗句,作者抬头望月,仿佛在与月中嫦娥对饮,只见九重天上的月宫一片凄冷。此句明写月中嫦娥的孤寂、月宫的清冷,实则暗指北宋宫殿如今亦如冷宫般凄凉。亡国之痛与思乡之悲在此句中再次升华,情感丰富且极具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全词以月亮开篇,又以月亮收束,首尾呼应,结构绵密而完整,足见作者构思的精心与锤炼的用心。在风格上,这首词突破了史达祖一贯轻盈圆润的词风,通过今昔对比,既展现出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忧思,也抒发了个人浓重的思乡情怀,整体略带遒劲苍凉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南宋词人,在渡江初者,每有汴洛之思。在末造者,每有周原之感。梅溪宦辙,未尝奉使北行,此殆客途径真定而作。既怀江左朋友,更凭吊秋风遗殿,残枝荒井。一片凄音,为集中所仅有。

近代知名学者、诗人俞陛云《唐宋词汇评》

# 以美景写哀情,倍增其凄断也,此之谓也。

现代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笃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无名氏《喜迁莺·返观尘世》

下一篇:宋·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