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shū
mèi
·
·
yān
guāng
yáo
piǎo

朝代:宋作者:史达祖浏览量:3
yān
guāng
yáo
piǎo
wàng
qíng
yán
duō
fēng
liǔ
huā
jǐn
héng
chuáng
xiǎng
lèi
hén
chén
yǐng
fèng
xián
cháng
xià
juàn
chū
wéi
pín
mèng
jiàn
wáng
sūn
jiāo
huì
dào
xiāng
tōu
xiāo
qún
jīng
yāo
chà
chóu
chàng
nán
lóu
yáo
cuì
zhāng
dēng
zhěn
jiān
yòu
tóng
tuó
biàn
jiù
jiā
mén
xiàng
shǒu
xún
shēng
jià
dōng
fēng
jiāng
hèn
xián
huā
xiè
cuī
huī
yàng
guī
lái
àn
xiě

译文

精美的琉璃瓦上笼罩着雾色烟光,在晴朗的屋檐下随风轻摇,柳絮如雪纷扬飘洒。锦瑟横陈在琴床上,想来她泪痕沾湿琴身,琴弦久未调弄。终日懒得迈出绣帐,却频频梦见、你骑着骏马骄傲归来的模样。不敢明说相思之苦,只能偷偷抚平裙摆褶皱,惊觉腰身已日渐消瘦。难忘南楼那个月夜,翠帘低垂华灯初上,你枕着我的肩膀轻声唱罢了歌谣。如今我又走遍旧日街巷,寻遍旧日门庭,急切探问她的消息。可恨东风无情,将她的遗恨、与凋零春花一同吹散。只能牢牢记住崔徽的模样,归来后悄悄描摹她深情的眼眸。

逐句剖析

"烟光摇缥瓦":精美的琉璃瓦上笼罩着雾色烟光,

# 缥瓦:即琉璃瓦。,烟光:云霭雾气。

"望晴檐多风":在晴朗的屋檐下随风轻摇,

"柳花如洒":柳絮如雪纷扬飘洒。

# 柳花:指柳絮。

"锦瑟横床":锦瑟横陈在琴床上,

# 锦瑟:漆有织锦纹的瑟。

"想泪痕尘影":想来她泪痕沾湿琴身,

"凤弦常下":琴弦久未调弄。

# 凤弦:琴上的丝弦。

"倦出犀帷":终日懒得迈出绣帐,

# 犀帷:装有犀牛角饰的帐幔。

"频梦见、":却频频梦见、

"王孙骄马":你骑着骏马骄傲归来的模样。

# 王孙:盼其归来之人的代称。

"讳道相思":不敢明说相思之苦,

# 讳道:忌讳,怕说。

"偷理绡裙":只能偷偷抚平裙摆褶皱,

# 绡裙:生丝绢裙。

"自惊腰衩":惊觉腰身已日渐消瘦。

"惆怅南楼遥夜":难忘南楼那个月夜,

# 遥夜:长夜。

"记翠箔张灯":翠帘低垂华灯初上,

# 箔:帘子。

"枕肩歌罢":你枕着我的肩膀轻声唱罢了歌谣。

"又入铜驼":如今我又走遍旧日街巷,

# 铜驼:事为洛阳街道名,这里借指临安。

"遍旧家门巷":寻遍旧日门庭,

"首询声价":急切探问她的消息。

# 询声价:周邦彦《瑞龙吟》:“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可惜东风":可恨东风无情,

"将恨与、":将她的遗恨、

"闲花俱谢":与凋零春花一同吹散。

"记取崔徽模样":只能牢牢记住崔徽的模样,

# 崔徽:借用一则爱情故事,据《丽情集》载,蒲地女子崔徽与裴敬中相爱,敬中离去后,崔徽思念得十分痛苦抑郁,她请画家为她画了一张像,并付一封信给敬中,说:“你一旦看到我不如画上的模样时,那就是我将要为你而死了。”

"归来暗写":归来后悄悄描摹她深情的眼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姝媚·烟光摇缥瓦》是南宋词人史达祖悼念逝去情人的词作。全词以细腻笔触刻画相思之痛:上片从女方视角展开,从外景到内景逐步推进,最终引出深沉思念,道出因长年憔悴而消瘦的苦楚;下片转向男方追忆,昔日欢愉与今日物是人非形成强烈对比,末句“记取崔徽模样”更以绘像寄情,将无形愁思化为具象寄托。全词情感深沉凝练,语言凝重深沉,却无撕心裂肺的悲号,在克制中见无尽哀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史达祖(?~?),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祖籍汴(今河南开封)。早年屡试不第,漂泊多地任幕僚。曾为韩侂胄堂吏,韩侂胄被诛后,被黥面贬死。史达祖以词名世,尤工于咏物。其咏物之作形神兼备,物象、物态、人情妙合无垠,最为后人激赏;也有感怀身世之作,或嗟老叹贫,或暗伤漂泊。整体上,其词风瑰奇清秀,遣辞造句,俊语联翩,谋篇构思,出人意表。代表作品有《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满江红·书怀》等。著有《梅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三姝媚·烟光摇缥瓦》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作品。作者早年在临安与歌女相恋,多年后重游故地寻人,惊悉对方因相思成疾、香消玉殒,遂作词追忆旧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悼亡词。通过追忆与昔日恋人的深情过往及重访故居时物是人非的凄凉场景,抒发了词人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悼念与永远无法释怀的相思之苦。

2. 分段赏析

上片:“烟光摇缥瓦。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锦瑟横床,想泪痕尘影,凤弦常下”描绘春日晴空下的寻访场景。烟霭笼罩的琉璃瓦在微风中泛着粼粼波光,柳絮如雨飘落檐前,看似明丽的春色却暗含词人怅惘心绪。一个“摇”字既写缥瓦流光,又暗喻心旌摇曳,将明媚春光与凄楚别情交织。待步入妆楼,唯见锦瑟横陈案头,“想”字领起对伊人境况的揣度——她因相思废琴罢舞,终日深锁帷幕,甚至因过度思念而梦中相见。全词以景起兴,由实入虚,在春色与孤影的对照中,将寻访不得的失落与刻骨相思层层递进。“倦出犀帷,频梦见、王孙骄马”中“倦”字勾勒出女子因彻夜难眠而疲惫的身影,“频”字则暗示她反复在梦中与远行的爱人相遇。这两个字既生动刻画了思念成疾的煎熬,也折射出她独守空闺的孤寂身影——表面是情深不渝的执着,内里却是形单影只的苍凉。“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三句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女子矛盾情态——口称“不谈相思”却“频梦王孙”,欲盖弥彰的娇羞中暗藏痴情;束腰惊觉腰围消瘦的细节,将强作镇定的娇羞、情态流转间暗藏心绪跌宕浓缩于十二字,既有掩饰时的慌乱眼神,又有惊觉后的怔忡定格,情态层次在动作转折中自然流露。下片:“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枕肩歌罢”三句转写初遇场景,通过今昔对比强化思念。此刻的妆楼(即“南楼”)与记忆中“遥夜”相隔漫长岁月,“翠箔灯下,枕肩曼歌”的往昔欢愉,与“锦瑟横床”“凤弦常寂”的当下寂寥形成强烈反差。词人以“记”字勾连今昔:昔日琴瑟和鸣的温存,映照出眼前弦索凝尘的荒凉;“锦瑟横床”既是现实场景,又暗含“弦断无人听”的隐喻。这种时空错位的对照手法,将甜蜜回忆与残酷现实编织成完整的情感叙事链,使“惆怅”二字具象化为跨越时空的永恒追忆。“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三句转入现实寻访——词人重游故地,走遍临安旧时街巷打听消息,这与开篇“烟光摇缥瓦”的寻访形成闭环。此处化用洛阳铜驼街典故(铜驼街是洛阳繁华地标),暗指京城临安的往昔盛景,更显词人急切追问之态——较之周邦彦“访邻寻里”的含蓄,此番追寻更显焦灼,而“首询声价”的结局已然预示了希望落空。“可惜东风”三句以三层递进收束。闲花凋零暗喻伊人沦落,东风无情直指命运摧残,带恨离去则将相思化作无声泪雨。东风本无形,却被赋予“不解人意”的怨怼,既委婉道尽词人爱而不得的苦楚,又以“截住情浪”的宏大笔触,将汹涌愁思凝为戛然而止的余震。结尾运用崔徽典故。伊人未留画像,词人只得默记音容、归后暗绘,这既是对元稹原典的翻新(原典中崔徽临终留像),更以“记取”与“暗写”的虚实相生,将未竟之思化为永恒怅惘。全词至此,既有曲笔藏锋的含蓄,又有收束千钧的沉厚,在典故与新创的交织中,留下余韵绵长的悼亡之痛。

3. 作品点评

词作以“初遇欢愉”与“诀别哀恸”首尾呼应的叙事结构,将漫长情事浓缩为两个极端情感切片。上阕“讳道相思”至“自惊腰衩”三句,如显微镜般聚焦女子生前隐忍的相思细节;下阕“可惜东风”两句,则如广角镜头展现天人永隔的悲怆全景。这种时空剪裁既强化了情感冲击力,又为读者预留出填补叙事空白的想象空间。全词通过“铜驼重访”的时空转场,使上下片形成今昔交织的蒙太奇效果,配合层层递进的情感铺排,最终达成周邦彦般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下一篇:宋·张嵲《大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