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jiāng
hóng
·
·
zhōng
qiū
cháo

朝代:宋作者:史达祖浏览量:3
wàn
shuǐ
guī
yīn
cháo
xìn
yíng
yīn
yuè
piān
zhǐ
dào
liáng
qiū
bàn
dòu
chéng
shuāng
jué
yǒu
kāi
jīn
jìng
jìng
rén
jué
yín
jué
xiǎng
jīn
jiàn
cháng
é
chén
yuān
xuě
guāng
zhí
xià
jiāo
lóng
xué
shēng
zhí
shàng
chán
chú
duì
wàng
zhōng
tiān
dòng
rán
shuā
néng
fěn
dài
bēi
biàn
便
tūn
yuè
dài
míng
zhāo
shuō
ér
cáo
xīn
yīng
zhé

译文

滔滔江河归大海,而海水的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偏偏只等、过了半个秋天的时候,拼成明亮的圆月和壮观的潮水。这时,月亮好像经过什么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后,越发显得明亮澄圆,江潮到来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决口那样,奔腾而下。试想那伍子胥、今夜若能见到嫦娥,他的沉冤或许已被洗雪。月光普泻,直照海底的蛟龙窟穴。潮声直直向上,仿佛冲到了蟾蜍居住的月宫里。月夜太空素光皓洁,而浩瀚海面又白浪如雪,广阔天地间洁净澄澈,犹如用刷子刷洗了一般。一腔激气直冲云霄,似乎能驱走月中的粉黛,他举杯酌酒,似乎一口气就能吞下吴越两国。等到明天早晨、把我今夜观潮所见之奇景与所生之豪情说与儿辈听听,那他们也会为之心胆惊裂啊。

逐句剖析

"万水归阴":滔滔江河归大海,

# 阴:指低凹处。

"故潮信、":而海水的潮涨潮落、

# 潮信:即潮。因其来时有定时,故称潮信。

"盈虚因月":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

"偏只到、":偏偏只等、

"凉秋半破":过了半个秋天的时候,

# 半破:指半轮月亮。

"斗成双绝":拼成明亮的圆月和壮观的潮水。

# 双绝:指的月和潮水。,斗成:拼成。

"有物揩磨金镜净":这时,月亮好像经过什么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后,越发显得明亮澄圆,

# 金镜:比喻月亮。

"何人拿攫银河决":江潮到来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决口那样,奔腾而下。

# 拿攫:夺取。

"想子胥、":试想那伍子胥、

#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

"今夜见嫦娥":今夜若能见到嫦娥,

"沉冤雪":他的沉冤或许已被洗雪。

# 沉冤:久未昭雪的冤屈,指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劝谏而赐其宝剑,令其自刎。

"光直下":月光普泻,

"蛟龙穴":直照海底的蛟龙窟穴。

# 蛟龙穴:传说水底有蛟龙居住的宫殿,即龙宫。

"声直上":潮声直直向上,

# 声直上:指潮水的涛声。

"蟾蜍窟":仿佛冲到了蟾蜍居住的月宫里。

# 蟾蜍窟:即月宫。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蟾蜍即蛤蟆。

"对望中天地":月夜太空素光皓洁,而浩瀚海面又白浪如雪,广阔天地间洁净澄澈,

"洞然如刷":犹如用刷子刷洗了一般。

# 刷:刷去污垢。,洞然:洁净的样子。

"激气已能驱粉黛":一腔激气直冲云霄,似乎能驱走月中的粉黛,

# 粉黛:粉敷面而助白,黛画启而增黑,都是妇女使用的妆饰品。

"举杯便可吞吴越":他举杯酌酒,似乎一口气就能吞下吴越两国。

# 举杯便可吞吴越:指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和越王勾践杀死大夫文种的事,是对他们杀害大臣的谴责。

"待明朝、":等到明天早晨、

"说似与儿曹":把我今夜观潮所见之奇景与所生之豪情说与儿辈听听,

# 儿曹:儿辈。,说似:讲论。

"心应折":那他们也会为之心胆惊裂啊。

# 心应折:江淹《别赋》:“使人意夺神孩,心拆骨惊。”心折,中心摧伤,即憾动了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江红·中秋夜潮》是南宋词人史达祖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紧扣中秋夜潮与月圆之景,以潮水因月盈虚、秋夜潮月“双绝”为引,借“金镜净”“银河决”的想象,将伍子胥沉冤与嫦娥意象联结,暗寄对忠良蒙冤的同情;下片从“光直下”“声直上”的视听冲击入手,描绘天地澄明之境,以“激气驱粉黛”“举杯吞吴越”的豪壮之语,抒发借古喻今的激愤,隐寓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全词融自然景象、历史典故与家国感慨于一体,格调沉郁而笔力劲健,在中秋题材中别见深沉寄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史达祖(?~?),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祖籍汴(今河南开封)。早年屡试不第,漂泊多地任幕僚。曾为韩侂胄堂吏,韩侂胄被诛后,被黥面贬死。史达祖以词名世,尤工于咏物。其咏物之作形神兼备,物象、物态、人情妙合无垠,最为后人激赏;也有感怀身世之作,或嗟老叹贫,或暗伤漂泊。整体上,其词风瑰奇清秀,遣辞造句,俊语联翩,谋篇构思,出人意表。代表作品有《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满江红·书怀》等。著有《梅溪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史达祖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观钱塘江大潮作此词。1204年夏韩侂胄定议伐金后追封岳飞为“鄂王”,次年四月又追论秦桧主和误国之罪改谥“谬丑”,身为韩侂胄幕僚的作者,词中写伍子胥沉冤得雪或与此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景抒怀词。词中借中秋夜潮与月圆之景,结合伍子胥沉冤典故,表达了对忠良蒙冤的同情及对南宋朝廷的愤懑。

2. 写作手法

象征:以“雪”字串联月光与潮浪,月光雪白、潮头如雪山,象征伍子胥沉冤得以洗雪,使自然景物蕴含历史情感。想象:通过“何人拏攫银河决”想象江潮如银河决口奔腾而下,以“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构建立体时空,让月光穿透深海、潮声震彻月宫,突破现实局限,赋予景物超验力量。借古抒怀:借伍子胥沉冤典故,以“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将历史悲剧融入中秋月潮,既以自然奇“雪”字暗喻冤案昭雪,又借古人事迹寄托对奸佞的愤懑、对正义的向往。化用:化用李白“连山喷雪”写潮势,化用张孝祥“表里俱澄澈”状天地明净,将前人诗句熔铸于中秋月潮场景,以经典意象叠加增强词作的文化厚度与画面张力。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两句“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分别点出潮与月的关联。古人认为水属“阴”,月为“太阴之精”,潮信的涨落(即“盈虚”)正与月亮圆缺相应。此处“归”与“盈虚”两个动词的运用,为后文描写江潮夜涨埋下伏笔,如同蓄积能量的“势能”。试想大江东去本就蕴含无穷力量,在月球引力作用下,江水竟能逆势回涌,以千钧之力扑向钱塘江,该是何等惊心动魄的壮观场景。在分别交代潮与月的特性后,词人将二者结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意为唯有中秋时节(“凉秋半破”指秋半时分,即中秋),满月的清辉与八月潮的汹涌(化用李白“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的意象),才得以拼合成天地间独一无二的“双绝”奇景。这“双绝”之“壮”“奇”究竟何在?接下来两句分而写之:“有物揩磨金镜净”状写月亮,仿佛有一双无形之手将金镜反复擦拭,使其愈发澄明圆满;“何人拏攫银河决”描绘江潮,恰似银河被猛然撕裂缺口,滔滔银浪倾泻而下。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一句。词人借“雪”字串联月光与潮浪——月光洁白似雪,潮头喷涌如雪山,二者共同构成“洗雪”的象征意象,暗示伍子胥的沉冤在这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得以昭雪。这种将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融合的笔法,既拓展了词境的深度,又赋予景物以情感内涵。下片继续以江潮与明月为描写核心。“光直下,蛟龙穴”写月光穿透层波,直抵海底蛟龙窟宅;“声直上,蟾蜍窟”状潮声震天,直达月宫蟾蜍栖居之所。两个“直”字如利箭破空,既勾勒出月光的穿透力与潮声的震撼力,又强化了中秋夜月潮并至的雄浑气势。“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一句,将视野从单一景物转向宏观境界:天上月光皎洁,地下潮浪雪白,天地上下如同被清水彻底刷洗,呈现出张孝祥笔下“表里俱澄澈”的晶莹世界。这种极致洁净的视觉感受,既是对自然景观的如实描摹,也暗含词人对纯净境界的精神追求。面对此等壮景,词人激情勃发:“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这两句暗合现代“移情论”——外物激发内心情感,情感又反作用于外物。中秋夜的雄浑气象,催生出词人冲天的豪情:其激越之气仿佛能驱散月中仙娥(“粉黛”代指嫦娥),举杯痛饮时更觉有吞吐吴越山河的气势。细品之下,这“壮词”中既包含对自身襟怀的张扬,也隐含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吴王夫差的昏聩、越王勾践的权谋,以及西施作为“美人计”工具的悲剧,共同酿成伍子胥的冤案。词人的激愤之情,正通过“驱粉黛”“吞吴越”的豪语得以宣泄,且始终紧扣“月”与“潮”的意象(月中粉黛、潮起吴越),并未偏离词旨。结句“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收束全篇,词人设想来日向晚辈讲述今夜所见所感,定能令他们心惊神驰。词情在高潮处戛然而止,如潮声退去仍余响回荡,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整首词以月潮为经纬,将自然奇观、历史典故与个人情志熔于一炉,既展现了中秋物候的独特魅力,又通过“沉冤雪”“吞吴越”等意象,赋予词作以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抒情性。

4. 作品点评

此词抒发了作者胸中鲜为人见的豪气激情,风格沉郁顿挫、激昂慷慨,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其人其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词托潮抒情,哀忠良之冤死,当有所指。

宋王沂孙《宋词别集丛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四十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