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杉晨气清":清晨时分,松杉间空气清新,
"桑柘暑阴薄":桑柘树的树荫在暑气中显得淡薄。
"稻穗黄欲卧":稻穗变得金黄,沉甸甸的仿佛要倒伏下来,
"槿花红未落":槿花依旧红艳,还未凋落。
"秋莺尚娇奼":秋天的黄莺仍然娇美活泼,
"晚蝶成飘泊":而秋末的蝴蝶却四处漂泊。
"犬騃逐车马":憨傻的狗追逐着车马奔跑,
"鸡惊扑篱落":受惊的鸡扑向篱笆。
"道逢行商问":在路上遇到行商,
"平生几芒屩":便问他这一生穿破了多少双草鞋?
"頳肩走四方":肩头被压得通红,却还在四方奔波,
"为口不计脚":为了糊口而顾不上双脚的辛劳。
"劣能濡箪瓢":仅仅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何敢议囊橐":哪里还敢谈论积蓄钱财?
"我亦縻斗升":我也为了微薄的俸禄,
"三年去丘壑":离开山林田园已经三年了。
"二俱亡羊耳":我们两个都像丢了羊的人,
"未用苦商略":不必苦苦计较。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分段赏析
“松杉晨气清,桑柘暑阴薄。稻穗黄欲卧,槿花红未落”这四句诗描绘了乡村的自然景物。“松杉晨气清,桑柘暑阴薄”,简洁勾勒出清晨松杉间空气清新,桑柘树在暑气中树荫淡薄的画面,营造出清爽的氛围。“稻穗黄欲卧,槿花红未落”,“欲卧”形象写出稻穗成熟饱满低垂之态,“红未落”展现出槿花依旧艳丽的模样,色彩鲜明,生动呈现出乡村秋日丰收前的生机与活力,也体现出诗人对乡村景色细致的观察。“秋莺尚娇姹,晚蝶成漂泊。犬騃逐车马,鸡惊扑篱落”此四句通过对动物的描写展现乡村生活场景。“秋莺尚娇姹,晚蝶成漂泊”,将秋莺的活泼与晚蝶的漂泊对比,借物暗示不同的生命状态,蕴含着对时光流转、生命境遇的感慨。“犬騃逐车马,鸡惊扑篱落”,“逐”和“扑”两个动词,生动描绘出犬的憨态可掬与鸡受惊时的慌乱,充满生活气息,使乡村画面更显灵动鲜活。“道逢行商问,平生几芒屩?頳肩走四方,为口不计脚。劣能濡箪瓢,何敢议囊橐?我亦縻斗升,三年去丘壑。二俱亡羊耳,未用苦商略”这部分是诗人与行商的交流及自我感慨。诗人询问行商一生磨破多少草鞋,行商为生计奔波,肩头被压红仍四处闯荡,仅能勉强糊口。诗人联想到自己为了微薄俸禄离开山林多年,认为自己和行商如同亡羊,都在为生活奔波,无需过多计较。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出对生活状态的无奈与豁达,深化了诗歌主题。
上一篇:宋·陈普《孟子·生之谓性》
下一篇:宋·陈与义《观江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