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zhì
tài
xué
tóng
shè
huì
bǎo
zhēn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陈与义浏览量:2
míng
yǐng
qiān
liǔ
gàn
zhāo
wàn
xīn
gǎn
jié
dìng
jué
jǐng
duō
yóu
tíng
yǐng
jìng
miàn
sàn
wēi
jiāng
zài
yuǎn
suǒ
qiàn
suō
kàn
dài
jiàn
qín
sān
tàn
nài

译文

波光粼粼映照着千条垂柳,青瓦屋檐下万朵荷花迎着朝阳盛开。万物焕新让人感知节气流转,心境安定后更觉景色丰盈。鱼儿聚集在亭台的倒影旁,如镜的水面泛起细小的涟漪。那远离喧嚣的江湖之境又怎会在遥远之处呢,只缺一件遮雨的蓑衣便足矣。忽然瞥见中箭的飞禽,数次叹息却无能为力。

逐句剖析

"明波影千柳":波光粼粼映照着千条垂柳,

"绀屋朝万荷":青瓦屋檐下万朵荷花迎着朝阳盛开。

"物新感节移":万物焕新让人感知节气流转,

"意定觉景多":心境安定后更觉景色丰盈。

"游鱼聚亭影":鱼儿聚集在亭台的倒影旁,

"镜面散微涡":如镜的水面泛起细小的涟漪。

"江湖岂在远":那远离喧嚣的江湖之境又怎会在遥远之处呢,

"所欠雨一蓑":只缺一件遮雨的蓑衣便足矣。

"忽看带箭禽":忽然瞥见中箭的飞禽,

# 忽看带箭禽:自注:是日有恶少射水禽,一箭中臆,悲鸣飞去。

"三叹无奈何":数次叹息却无能为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夏至时节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慨。前两句描绘了夏日清晨的景象,明亮的波光映照着千条垂柳,深青色的房屋前万朵荷花盛开,展现了夏日的生机与静谧。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因季节变换而引发的内心感受,以及对眼前美景的欣赏。诗人感受到万物更新,心境平和,景色也显得更加丰富。第五、六句通过游鱼聚集在亭子的倒影中,以及池面如镜、微风轻拂泛起的涟漪,寓言了追求心灵宁静的理想生活。第七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即使远离官场也不觉得遥远,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就能体验到那种境界。第八句则以带箭禽的意外出现,象征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捉弄,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现实困境的感慨。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两宋之交诗人,“诗俊”

陈与义(1090~1138?),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上舍及第,南宋初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也被称之为“诗俊”,是当时“洛阳八俊”之一。其擅长填词,前期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亦甚深,诗作风格清新明快,但题材较窄,以题画咏物写景为主。南渡后,陈与义身经乱离,感时抚事,诗风沉郁悲壮,忧国伤时,不少作品寄托了深厚的家国之感。代表作品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夏日集葆真池上》《春日二首》等。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景色,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千条垂柳,深青色的屋宇前荷花盛开,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第三、四句:“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表达了诗人因季节变换而引发的内心感受,万物更新,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平静,感受到更多的自然之美。第五、六句:“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诗人继续描写自然景色,游鱼聚集在亭子的倒影中,水面如镜,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后两句:“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诗人以带箭飞禽的出现作为结尾,象征着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无常,与前文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下一篇:宋·释斯植《自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