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ān
yín

朝代:宋作者:邵雍浏览量:3
xīn
ān
shēn
ān
shēn
ān
shì
kuān
xīn
shēn
ān
shì
néng
xiāng
gān
shuí
wèi
shēn
xiǎo
ān
ruò
tài
shān
shuí
wèi
shì
xiǎo
kuān
tiān
jiān

译文

内心宁静,身体就自然安定,身体安定,房屋就会显得宽大。内心和身体都安定了,还会有什么事让你烦恼呢?谁说一个人的身体小,只要安宁,它就像泰山一样大。谁说一间屋子小,只要心宽,它就像天地一样宽阔。

逐句剖析

"心安身自安":内心宁静,身体就自然安定,

"身安室自宽":身体安定,房屋就会显得宽大。

# 室:房屋。

"心与身俱安":内心和身体都安定了,

# 俱:都。

"何事能相干":还会有什么事让你烦恼呢?

"谁谓一身小":谁说一个人的身体小,

# 谓:说。

"其安若泰山":只要安宁,它就像泰山一样大。

# 其安若:它就像。

"谁谓一室小":谁说一间屋子小,

"宽如天地间":只要心宽,它就像天地一样宽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心安吟》是宋代诗人邵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开篇“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直接点明心安的关键作用,只要内心安定,身体便会随之安稳,进而会觉得居所也宽敞起来。“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进一步强调,当身心皆处于安宁状态时,外界的纷扰便难以对人产生影响。后半部分“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从身与室的角度深化主题,即便身躯渺小、居室狭小,可若心安,自身也能如泰山般安稳,居室亦能拥有天地般宽广的意境。全诗语言质朴平实,却层层递进,逐步揭示出“心地无私天地宽”这一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卒后赐谥康节。先祖为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邵雍是理学象数派创立者,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诗多为随口成章的闲适之作,诗风平易明畅,语言浅近通俗而往往寓以理趣机锋,亦有被讥为有韵之语录者,是宋代理学诗的代表,又被称为“击壤体”。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心安身自安”,明确指出心境的平静对身体安宁的关键作用,一个“自”字生动展现出二者的必然联系。接着“身安室自宽”,进一步说明当身体处于安适状态时,人对居住空间的感受也会随之改变,即便实际空间未变,也会觉得居室宽敞。“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升华,强调当身心都达到安宁状态,外界的纷扰、困难便难以对人造成干扰。正如唐代李颀“心轻万事如鸿毛”以及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所表达的,只要思想安定,就能超脱世事纷扰与条件局促带来的烦恼。​诗的后四句从身与室的关系深入探讨。“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表面写身体和居室,实则蕴含“谁谓一心小,宇宙可包含”之意。只有内心安定,才能无视自身与环境的局限,获得广阔的精神体验。​邵雍秉持“非唯知乐又能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也”的理念,认为“自乐”方可感受外物之乐,其临终之作《自贻吟》中“六十有七岁,生为世上人。四方中正地,万物备全身。天外更无乐,胸中别有春”便是这一观点的体现。从思想观点与品德情操角度看,先树立正确观念,才能抵御外界侵袭,这一“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的道理具有积极意义。

2. 作品点评

《心安吟》在语言与架构方面展现出独特魅力。其语言质朴直白,摒弃华丽辞藻,却能将深刻哲理阐述得清晰易懂,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开篇“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两个“自”字用得极为巧妙。前一个“自”突出心境安宁对身体状态的直接影响,强调心安是根源;后一个“自”则表明身体安适能改变对居住空间的感知,凸显心理对外部感受的塑造,短短两字,构建起心、身、室的紧密联系。​第三句“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高度总结前两句,点明身心皆安可抵御外界干扰的核心观点,升华诗意。第四句进一步拓展此理念。诗的后四句,第五、七句以“谁谓”加“小”形成句式对照,引发对身体与居室“小”的思考;第六、八句则变化句式,描述身体安稳如泰山、居室宽似天地,整齐中见参差,强化诗意并增添韵律变化。全诗层层递进,逻辑紧密,深入阐释内心安宁对生活与精神境界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公远《始生书怀(其二)》

下一篇:宋·陆游《茅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