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shàng
yín

朝代:宋作者:邵雍浏览量:3
shì
shàng
tōu
xián
shǐ
xián
shēng
zhǎng
zài
máng
jiān
guāng
yīn
yǒu
xiàn
tóng
guī
lǎo
fēng
yuè
wèi
yán
zuò
biān
shēn
wéi
shuǐ
zhú
dēng
lín
mǎn
dàn
yún
shān
zuì
mián
zhǐ
jiù
huā
yīn
xià
zhuǎn
huā
yīn
mèng
shǐ
huán

译文

世人唯有从忙碌中偷得闲暇,方能真正体会到闲适的滋味,我自幼便生长在悠闲自在的环境里,从未被纷扰牵绊。人生的光阴短暂,最终都会一同老去,但自然的风月无穷无尽,可以抚慰人的容颜与心灵。平日里,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身边唯有流水与翠竹相伴,清幽淡雅,登高远望时,眼中只有云雾与山峦空灵悠远。醉后便随意躺在花荫之下,任由时光流转,直到花影移动,梦境消散,我才从醉眠中醒来。

逐句剖析

"世上偷闲始得闲":世人唯有从忙碌中偷得闲暇,方能真正体会到闲适的滋味,

"我生长在不忙间":我自幼便生长在悠闲自在的环境里,从未被纷扰牵绊。

"光阴有限同归老":人生的光阴短暂,最终都会一同老去,

"风月无涯可慰颜":但自然的风月无穷无尽,可以抚慰人的容颜与心灵。

"坐卧边身唯水竹":平日里,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身边唯有流水与翠竹相伴,清幽淡雅,

"登临满目但云山":登高远望时,眼中只有云雾与山峦空灵悠远。

"醉眠只就花阴下":醉后便随意躺在花荫之下,任由时光流转,

"转破花阴梦始还":直到花影移动,梦境消散,我才从醉眠中醒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世上吟》是北宋诗人邵雍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偷闲”之悟开篇,揭示超脱世俗的哲思,颔联借“光阴有限”与“风月无涯”的对比,抒发对时光流转的豁达与自然永恒的慰藉;颈联以“水竹”“云山”等意象勾勒隐居之境,动静相宜间尽显道家空灵之韵;尾联“醉眠花阴”“转破花阴”的细节,将超然物化的隐逸之乐推向极致。诗中描绘的闲适生活,正是其“以道自乐”心境的写照,亦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豁达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卒后赐谥康节。先祖为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邵雍是理学象数派创立者,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诗多为随口成章的闲适之作,诗风平易明畅,语言浅近通俗而往往寓以理趣机锋,亦有被讥为有韵之语录者,是宋代理学诗的代表,又被称为“击壤体”。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偷闲”点题,揭示世人忙碌的本质——唯有暂别名利纷扰,方能体悟闲适之真谛。此句暗含道家“无为”思想,强调超越世俗束缚的智慧。次句“生长在不忙间”,以自述口吻道出作者与生俱来的淡泊心境。此“不忙”非无所事事,而是对生命本质的从容把握,与陶渊明“心远地自偏”异曲同工。颔联“光阴有限”直指人生短暂,与《论语》“逝者如斯夫”遥相呼应。但作者以“同归老”淡然处之,体现儒家“知天命”的豁达。“风月无涯”以自然之永恒反衬人生之须臾,却以“慰颜”作结,将道家“天人合一”的哲思转化为可感的生活美学。此联对仗工整,意境开阔,堪称全篇点睛之笔。颈联上句以“水竹”勾勒隐居日常,水之灵动、竹之清雅,暗合道家“上善若水”与儒家“君子比德于竹”的双重意蕴。下句“云山”意象,既承“登临”之动,又显“满目”之静,云雾缭绕、山峦叠嶂,动静相宜,恰似庄子“虚室生白”的空灵之境。尾联以“醉眠”二字,将隐逸生活升华为超然物化之态,醉卧花阴,梦随花移,一派自然随性,暗合道家“无为而治”的哲思,展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蔡戡《遣兴四首(其二)》

下一篇:宋·胡从义《纵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