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啼鴂画楼东":画楼的东边传来一声杜鹃鸟的啼叫,
"魏紫姚黄扫地空":那名贵的魏紫和姚黄等牡丹花已凋零,花瓣散落满地。
"多谢化工怜寂寞":真要感谢大自然怜悯这暮春的寂寞冷清,
"尚留芍药殿春风":还留下了芍药花在这春风将尽之时独自绽放,为春天做了收尾。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卒后赐谥康节。先祖为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邵雍是理学象数派创立者,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诗多为随口成章的闲适之作,诗风平易明畅,语言浅近通俗而往往寓以理趣机锋,亦有被讥为有韵之语录者,是宋代理学诗的代表,又被称为“击壤体”。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1. 分段赏析
“一声啼鴂画楼东”:首句以声起笔,描绘了画楼东边传来杜鹃鸟的啼叫声。“啼鴂”通常在暮春时节鸣叫,古人常以其啼叫表示春归,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暮春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魏紫姚黄扫地空”:次句承接首句的暮春氛围,写名贵的牡丹花魏紫姚黄纷纷凋零,满地落花。“扫地空”三字,生动地表现出繁花凋谢、春色将尽的景象,与上句的啼鴂声相呼应,强化了春去的伤感。同时,也为下文芍药的登场作了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多谢化工怜寂寞”:第三句笔锋一转,“多谢”二字赋予了大自然(化工)以人的情感,仿佛是大自然怜悯春天将尽的寂寞,所以留下了芍药。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使诗歌更富有情趣,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尚留芍药殿春风”:末句点明主旨,写芍药在暮春时节独自绽放,成为春天的最后一抹亮色。“殿春风”三字,形象地写出了芍药在春末坚守的姿态,它不与百花争艳,却在百花凋零时独自绽放,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坚韧和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芍药的赞美之情。
下一篇:宋·寇准《初夏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