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ér
lìng
·
·
zhōng
gōng

朝代:宋作者:张先浏览量:1
chūn
shí
huán
wèn
táo
yán
yàn
guī
fēng
xuě
luàn
西
yuán
wéi
yǒu
yuè
chán
juān
rén
rén
nán
jìn
tiān
yuàn
jiào
qīng
yǐng
cháng
xiāng
jiàn
gèng
cháng
yuán

译文

春天逝去后何时再归来。我询问桃李花,它们却沉默不语。燕子匆匆归巢,晚风愈发急促,西园里梨花纷飞如雪片凌乱。唯有明月依然皎洁美好。这月亮看似亲近人间、实则遥远如天际难及。希望能常常与这美好的月影相见,更祈求月亮能永远圆满无缺。

逐句剖析

"春去几时还":春天逝去后何时再归来。

"问桃李无言":我询问桃李花,它们却沉默不语。

"燕子归栖风急":燕子匆匆归巢,晚风愈发急促,

# 急:一作紧。

"梨雪乱西园":西园里梨花纷飞如雪片凌乱。

"惟有月婵娟":唯有明月依然皎洁美好。

# 惟:一作犹。

"似人人、":这月亮看似亲近人间、

"难近如天":实则遥远如天际难及。

"愿教清影长相见":希望能常常与这美好的月影相见,

"更乞取长圆":更祈求月亮能永远圆满无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相思儿令·中吕宫》是北宋词人张先(一说黄庭坚)创作的一首婉约词。上阕以暮春景象切入,通过“桃李无言”“梨雪乱西园”等意象,勾勒出春归无迹、花事凋零的惆怅氛围。下阕以“月婵娟”为转,既实写明月清辉,又暗喻理想境界的遥不可及,最终在“愿教清影长相见”中寄托对永恒圆满的渴求。全词运用“梨雪乱”的凋零与“月长圆”的圆满形成强烈对照,通过“问桃李”“乞明月”的递进式抒情,在婉约词风中注入理性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张先的词,风格清婉,语言工巧,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大多感情真挚,表现手法细腻新颖。他善写物影,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词中喜用“影”字,而得“张三影”美名。代表作品有《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等。有诗文辑本《安陆集》1卷、词集《张子野词》2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春去几时还”以反问起笔,直击时光流逝之痛。春既指季节更替,又暗喻美好年华,诗人明知春去不可复返,仍执著发问,展现对生命规律的无奈叩问。“问桃李无言”中桃李本为春之象征,此刻却缄默不语,拟人化手法将自然物象转化为情感载体——草木尚知春归无迹,人何以堪?“燕子归栖风急”看似写燕子逆风归巢的艰难,实则借“风急”暗喻人生境遇的动荡。后接“梨雪乱西园”,“梨雪”以雪喻梨花之纷扬,“乱”字尤为精妙:既描摹落英缤纷的实景,又暗示诗人面对春光消逝时的心绪芜杂,物象与心境在此达成微妙共振。下片“惟有月婵娟”陡转笔锋,从暮春残景转向永恒明月,婵娟月色与凋零春花形成强烈对照。但“似人人、难近如天”随即打破这份希冀,“人人”指代月亮看似普照众生,实则如天际般遥不可及,此处双重矛盾——月本亲近却显疏离,永恒存在却难把握——将自然意象升华为人生困境的隐喻。“愿教清影长相见”直抒胸臆,“清影”既指月光澄澈,又喻理想中的纯粹境界,诗人渴望与这份美好恒久相伴的诉求跃然纸上。末句“更乞取长圆”再递进一层,“长圆”表面祈求月相永满,深层则寄托着对生命完满、世事如意的终极向往,使个体的春愁升华为普世的人生追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先《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

下一篇:宋·张先《醉落魄·吴兴莘老席上·般涉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