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日千门":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千万家门庭,
# 千门:借指汴京皇宫。
"紫烟双阙":紫烟缭绕于宫殿的双阙之间,
# 紫烟:紫色瑞云。
"琼林又报春回":琼林苑又传来春天回归的讯息。
# 琼林:琼林苑,北宋东京城外西侧有两座御苑南北相对,北为金明池,南为琼林苑。
"殿阁风微":宫殿楼阁微风轻拂,
"当时去燕还来":当年离去的燕子如今又飞了回来。
"五侯池馆频开":权贵豪门的池苑馆阁频频开放。
# 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探芳菲、":人们探寻着芳菲春色、
"走马天街":骑马奔驰在京城的天街之上。
"重帘人语":重重帘幕中传来人语声,
"辚辚绣轩":装饰华美的车辆行驶时发出辚辚声响,
"远近轻雷":远远近近如同轻雷滚动。
"雕觞霞滟":雕花酒杯中酒色如霞光潋滟,
"翠幕云飞":翠绿的帷幕如云飞卷,
"楚腰舞柳":女子腰肢纤细如柳枝舞动,
"宫面妆梅":脸上仿宫妆点缀着梅花钿。
# 宫面妆梅:梅花妆,又称落梅妆、寿阳妆。
"金猊夜暖、":金猊香炉在夜色中散发暖意、
# 金猊:香炉的一种。
"罗衣暗袅香煤":罗衣上暗暗萦绕着熏香的煤烟气息。
# 香煤:焚烧的烟气。
"洞府人归":如同从仙境洞府归来,
# 洞府: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放笙歌、":笙歌乐声渐歇、
"灯火下楼台":灯火次第从楼台之上熄灭。
# 灯火下楼台:一作灯火楼台。
"蓬莱":恍若蓬莱仙境般。
# 蓬莱:一作下蓬莱。
"犹有花上月":花丛之上仍有明月高悬,
"清影徘徊":清辉下花影徘徊摇曳。
北宋词人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张先的词,风格清婉,语言工巧,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大多感情真挚,表现手法细腻新颖。他善写物影,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词中喜用“影”字,而得“张三影”美名。代表作品有《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等。有诗文辑本《安陆集》1卷、词集《张子野词》2卷传世。
1. 分段赏析
“丽日千门,紫烟双阙,琼林又报春回”:以“丽日”点明春光明媚,“千门”状写帝都门户繁多,尽显繁华气象;“紫烟双阙”勾勒宫殿双阙在紫烟缭绕中若隐若现的神圣与庄严;“琼林又报春回”则借皇家苑囿琼林苑的物候,宣告春日归来。此三句从大处着笔,将天家宫阙与京城全貌纳入视野,勾勒出帝都春回大地的宏阔背景。“殿阁风微,当时去燕还来。五侯池馆频开。探芳菲、走马天街”:视角由远及近,“殿阁风微”写宫殿楼阁间微风轻拂,静谧中透着生机;“去燕还来”以燕子归巢的细节坐实春讯,暗含时光轮回之意。“五侯池馆频开”转向权贵宅邸,言其频频开放池苑迎客,而“探芳菲、走马天街”则描绘人们在天街之上策马寻春、探寻芳菲的动态场景,将帝都春日的热闹与活力推向具象。“重帘人语,辚辚绣轩,远近轻雷”:聚焦宴集外围景象,“重帘人语”透过重重帘幕传递出宴饮宾客的谈笑声,似有若无,颇具朦胧感;“辚辚绣轩”状写装饰华美的车马行驶之声,“远近轻雷”以比喻手法将车声比作轻雷滚动,从听觉角度渲染出宴集场合的喧嚣与奢华,暗示宾客身份之显赫。“雕觞霞滟,翠幕云飞,楚腰舞柳,宫面妆梅”:转入室内宴饮核心场景,“雕觞霞滟”写雕花酒杯中酒液如霞光般潋滟,视觉上凸显酒盏的精致与酒色的诱人;“翠幕云飞”以动态比喻写翠绿帷幕翻卷如流云飞动,烘托宴会氛围的灵动。“楚腰舞柳”状舞女腰肢纤细如柳枝摇曳,“宫面妆梅”绘女子面妆仿宫中梅花钿之雅,一写舞姿,一绘妆容,尽显宴集的奢靡与风雅。“金猊夜暖、罗衣暗袅香煤。洞府人归,放笙歌、灯火下楼台”:从感官细节深化宴会氛围,“金猊夜暖”写金猊香炉在夜中散发暖意,“罗衣暗袅香煤”言罗衣上萦绕着熏香的煤烟气息,触觉与嗅觉交织,勾勒出宴饮至夜深的温馨场景。“洞府人归”将宾客散场比作从仙境洞府返回,暗含对宴会如幻境般美好的赞叹;“放笙歌、灯火下楼台”以笙歌渐歇、灯火熄灭的动态,描绘宴罢人散的过程,画面从喧闹转向静谧。“蓬莱。犹有花上月,清影徘徊”:以“蓬莱”喻指宴集之地如仙境,收束全篇意境。“花上月”写明月高悬于花丛之上,“清影徘徊”状月光下花影摇曳的动态,以空灵清幽之景收尾,与前文的奢华宴饮形成对比,既呼应开篇的春日主题,又通过月色花影的余韵,让词境在缥缈中留下悠长回味。
2. 作品点评
此词为北宋张先慢词之作品,尽显其在词体拓展上的开创性。作为早期慢词,此作以铺陈笔法拓展词境,“重帘人语”“绣轩轻雷”的视听交织,“走马天街”“灯火楼台”的场景切换,皆见章法之妙,其融富贵意象于清雅意境的创作手法,不仅彰显张先“导夫先路”的词律创新,更对后世柳永等词人的慢词创作有所启发。
下一篇:宋·张先《漫天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