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川风雨独凭栏":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
# 川:这里指洞庭湖。
"绾结湘娥十二鬟":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滟滪关。
# 十二鬟:是说君川丘陵起伏,有如女神各式各样的发髻。鬟,发髻。,湘娥:《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川是她们居住的地方。,绾结:(将头发)向上束起。一作“绾髻”。
"可惜不当湖水面":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
# 当:正对着,指在湖面上面对着湖水。
"银山堆里看青山":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
# 银山:一作“银盘”。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行旅诗。描绘了诗人雨中登岳阳楼眺望君山的情景,借满川风雨、君山秀色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历经磨难后遇赦的喜悦,以及面对山水时的豁达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双关:“满川风雨独凭栏”,“满川风雨”表面写自然风雨,实则暗指诗人所处的恶劣政治环境,一语双关,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在困境中的心境。比喻:“绾结湘娥十二鬟”,把君山众峰比作湘水女神盘结的十二个发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君山的秀丽姿态,赋予君山神话色彩,增添诗意。想象:“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诗人由眼前凭栏远眺,想象自己置身于湖面上,在白浪滔天中观赏君山的壮丽景象,拓宽了诗歌意境,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化用:第二首诗中写到烟雨中的君山美如湘夫人的青螺发髻,于是化用刘禹锡诗句,表达对“银山堆里看青山”的另一番景致的向往。借景抒情:首句“满川风雨独凭栏”,描绘出风雨交加的景象,“满川风雨”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又暗示了诗人所处的艰难政治处境,借风雨的萧瑟衬托出诗人独倚栏杆时的孤寂与坚韧。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描绘出一幅风雨中诗人独倚栏杆的画面。“满川风雨”营造出压抑氛围,暗指诗人曾处的艰难政治处境,但他仍兴致盎然地观景,展现出不凡胸怀。而将君山比作湘水女神盘起的发髻,巧妙地把君山的灵秀展现出来,赋予自然景观神话色彩。后两句“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诗人笔锋一转,展开想象,遗憾自己未能身处湖面上,在如银山般翻涌的白浪中观赏君山。这种想象中的壮阔画面,与前面风雨中的凭栏远眺形成对比,进一步凸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体现出他历经磨难后开阔的胸襟,让人感受到他在困境中对美好的追求。
4. 作品点评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通过借景抒情,“满川风雨”一语双关,隐指恶劣政治形势,又以“绾结湘娥十二鬟”将君山写得灵秀。后两句设想奇特,“银山堆里看青山”描绘出壮丽景观。此诗展现出诗人历经磨难后仍豁达洒脱的情怀,意义非凡。该诗亮点颇多,诗句意境开阔,尽显诗人不凡胸襟,千载之下,令人钦佩。
# 不肯作一寻常语。
清赵翼《瓯北诗话》
# 先一笑,承上联意,写当时欢快心情。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
# 作者并不止于当前君山,而能融合今古,把眺望时的凝思引入奇境,藉远来而登高,藉登高而望远,藉望远而怀古,藉怀古而幻念,极迁想妙得之观。朱熹评山谷“措意也深”,旨哉斯言!
现代张鸣
# 这两首诗是黄庭坚七绝中的冠冕之作,兀傲其神,崛蟠其气,被广泛传诵。但奇怪的是却被清人方东树、黄爵滋、曾国藩等人所忽略。他们的《昭昧詹言》、《读山谷诗集》和《求阙斋读书录》,曾评点了山谷的不少名篇,却视不及此。可能是沧海遗珠,也可能是因为文艺批评眼光不同。
现代陈文新
# 这就是诗人以转折来证明笔力的雄健了。从凌空起笔,到转折收笔,全诗证了一个雨对风浪而百折不挠的坚韧的生命。它以特有的清雄奇峭,说明把这两首诗列为黄庭坚七绝中的冠冕之作,并非过誉。
现代杨义
上一篇:宋·徐昌图《河传·秋光满目》
下一篇:宋·秦观《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