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事业绝当时":杨家的事业在当时无人能及,
"百家疏通问不疑":(他们)对百家学问融会贯通,解答疑问毫无阻滞。
"高文大册书鸿烈":(他们)用宏篇巨著书写伟大的功业,
"润色论思禁林杰":在宫廷禁地中参与谋划、润色文章,是杰出的人才。
"堂堂司直社稷臣":(杨家之人或如杨家般的臣子)仪表堂堂,是国家的重臣,
"谏有用否不辱身":无论谏言是否被采纳,都不会辱没自己的身份和操守。
"劲气坐中掩虎口":在朝堂之上,刚劲的气势能镇住如虎口般的邪恶势力,
"忠言天上婴龙鳞":进献忠言,哪怕触犯帝王的威严也毫不畏惧。
"忍能持禄保卒岁":(贤才)怎能仅仅为了保住俸禄而苟且度过一年又一年,
"归去求田问四邻":(最终)只能回归田园,向邻里询问农事。
"今时此事久索漠":如今杨家这样的事迹和贤才早已被冷落,
"吾恐九原公可作":我担心九泉之下的贤才们如果看到如今的情形。
"我来回首行路难":我回首往事,深感人生之路艰难,
"城郭参差夕照闲":城郭高低错落,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寂静。
"风急饥乌噪乔木":狂风呼啸,饥饿的乌鸦在高大的乔木上啼叫,
"孤坟牢落具茨山":具茨山上的孤坟显得格外荒凉冷落。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叙述杨家“杨家事业绝当时,百家疏通问不疑”,化用相关典故,展现杨家在当时学问贯通百家、事业卓越的情景,通过叙事的方式将杨家的辉煌历史呈现出来,为表达对贤才的追思奠定基础。对比:一方面,将杨家昔日“高文大册书鸿烈,润色论思禁林杰”的在朝廷中以高文著书、参与重大事务的辉煌,与当下“今时此事久索漠”的冷清寂寥形成对比,突出世事变迁;另一方面,“劲气坐中掩虎口,忠言天上婴龙鳞”描述杨家之人的刚劲忠直,与现实中诗人所感慨的“行路难”等状况对比,衬托出对贤才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喟叹。借景抒情:“城郭参差夕照闲。风急饥乌噪乔木,孤坟牢落具茨山”描绘出城郭在夕阳下高低错落、晚风劲吹、饥乌在乔木上鸣叫、孤坟冷清地坐落在具茨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凉、孤寂的氛围,借此抒发诗人对往昔贤才的追思以及对现实的感慨,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借古讽今:首句“杨家事业绝当时,百家疏通问不疑”由杨家贤才的事迹联想到当下世风日下、贤才不被重视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与感慨,以及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深刻体悟。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杨家事业绝当时,百家疏通问不疑。高文大册书鸿烈,润色论思禁林杰”,展现杨家往昔辉煌。杨家在当时事业超群,学问贯通百家,答疑解惑游刃有余。他们撰写鸿文巨册记录丰功伟绩,在宫廷中参与谋划,才华横溢。寥寥数语,杨家的博学与卓越成就如在眼前,诗人对其充满赞美与钦慕。“堂堂司直社稷臣,谏有用否不辱身。劲气坐中掩虎口,忠言天上婴龙鳞”刻画贤才风骨。杨家之人或如杨家代表的贤臣,身为司直,是社稷之臣,无论谏言能否被采纳,都坚守自身气节。在朝堂之上,他们刚劲的气势能镇住如虎口般的邪恶势力,敢于进献忠言,哪怕触犯帝王权威也毫不退缩,尽显忠诚正直与无畏勇气。“忍能持禄保卒岁,归去求田问四邻”笔锋一转,揭示贤才无奈。他们并非甘愿为保俸禄庸碌度日,而是在理想难酬时,只能无奈回归田园。这一转变,体现出贤才在现实困境中的失落,也暗示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利于贤才施展抱负。“今时此事久索漠,吾恐九原公可作”表达对现实的感慨。如今杨家这样的贤才事迹被冷落,诗人担忧九泉之下的贤才若知晓也会痛心。“我来回首行路难,城郭参差夕照闲。风急饥乌噪乔木,孤坟牢落具茨山”,诗人回首过往,深感人生艰难。城郭在夕照下寂静,狂风中饥乌噪树,具茨山孤坟冷落,一系列景象营造出悲凉氛围,借景抒情,将对往昔贤才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悲叹推向高潮,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汪元量《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