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làng
táo
shā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2
jiǔ
huáng
wàn
shā
làng
táo
fēng
tiān
jīn
zhí
shàng
yín
tóng
dào
qiān
niú
zhī
jiā
luò
shuǐ
qiáo
biān
chūn
xié
liú
qīng
qiǎn
jiàn
qióng
shā
duān
shàng
kuáng
fēng
jīng
yuān
yāng
chū
làng
huā
biàn
shuǐ
dōng
liú
yǎn
wén
qīng
huái
xiǎo
tóu
chūn
jūn
kàn
kǒu
táo
shā
chù
què
rén
jiān
duō
shǎo
rén
yīng
zhōu
tóu
làng
zhǎn
shā
qīng
lóu
chūn
wàng
jiāng
xié
xián
yàn
zhēng
guī
shè
kuáng
jiā
zhuó
jǐn
jiāng
biān
liǎng
àn
huā
chūn
fēng
chuī
làng
zhèng
táo
shā
láng
jiǎn
xià
yuān
yāng
jǐn
jiāng
xiàng
zhōng
liú
wǎn
xiá
zhào
chéng
zhōu
jiāng
kāi
táo
jīn
bàn
mǎn
jiāng
wēi
měi
rén
shǒu
shì
hóu
wáng
yìn
jìn
shì
shā
zhōng
làng
lái
yuè
tāo
shēng
hǒu
lái
tóu
gāo
shù
zhàng
chù
shān
huí
què
hǎi
mén
juǎn
shā
duī
xuě
duī
dào
chán
yán
làng
shēn
yán
qiān
shā
chén
qiān
táo
wàn
suī
xīn
chuī
jǐn
kuáng
shā
shǐ
dào
jīn
liú
shuǐ
táo
shā
zàn
tíng
qián
wèi
miè
hòu
shēng
lìng
rén
xiāo
xiāng
zhǔ
huí
chàng
yíng
shén
sān
liǎng
shēng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沙。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江中流水一刻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

逐句剖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

#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风簸自天涯":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 自天涯:来自天边。,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如今直上银河去":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汇集到银河中去,

#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同到牵牛织女家":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洛水桥边春日斜":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

# 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碧流清浅见琼沙":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沙。

# 琼沙:美玉般的砂砾。,清:一作轻。

"无端陌上狂风急":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

# 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惊起鸳鸯出浪花":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

# 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

"清淮晓色鸭头春":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

# 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

"君看渡口淘沙处":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

"渡却人间多少人":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

# 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青楼春望日将斜":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

# 青楼:旧称歌女、妓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衔泥燕子争归舍":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

"独自狂夫不忆家":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 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濯锦江边两岸花":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

# 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春风吹浪正淘沙":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

"女郎剪下鸳鸯锦":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

# 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将向中流匹晚霞":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 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日照澄洲江雾开":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

# 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淘金女伴满江隈":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

# 江隈:江湾。,金:一作沙。

"美人首饰侯王印":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八月涛声吼地来":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

# 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头高数丈触山回":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

# 须臾:短的时间,片刻。

"卷起沙堆似雪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

# 谗言:毁谤的话。

"莫言迁客似沙沉":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 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

# 漉:水慢慢地渗下。

"吹尽狂沙始到金":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江中流水一刻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

"前波未灭后波生":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

"令人忽忆潇湘渚":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

# 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区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一带。

"回唱迎神三两声":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

# 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浪淘沙九首》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组诗作品,(其四)一说是张籍写的。首篇以神话传说为背景展开叙事,次章通过意象化表达呈现爱情历经考验的过程,第三章阐释自然规律与人事变迁的关联,第四章抒发羁旅漂泊的客子心绪,第五章刻画蜀地锦江风物人情,第六章揭示社会分工差异与成果分配矛盾,第七章聚焦钱塘江潮的自然奇观,第八章展现迁谪文人的复杂情思,末章延续对历史变迁的哲理性思考。该组诗采用民歌体形式,语言质朴流畅,兼具通俗性与雅致感,未显雕琢痕迹,体现了民间文学特色与文人创作手法的有机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经历安史之乱后,盛世气象骤然消散,中央权威衰微导致地方势力割据与宦官干政现象加剧。政治高压环境下,众多文人志士遭贬谪至偏远之地,这种人生际遇的剧变催生了大量针砭时弊的怨愤诗篇。以刘禹锡为例,其从监察御史外放为地方官员期间创作的《浪淘沙九首》,正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作。该组诗并非短期集中创作,而是诗人历经夔州、和州、洛阳等地宦游时所作诗篇的汇编。通过诗中提及的黄河、洛水等流域,结合其贬谪轨迹,学界多认为最终定稿应完成于长庆二年(822年)诗人谪居夔州期间。这些作品既延续了唐代乐府传统,又融入了作者对宦海沉浮的深刻体悟,将自然景观的壮阔与人生际遇的坎坷形成艺术对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组诗。通过描绘神话传说、爱情考验、世事变迁等主题,以民歌体的通俗语言和意象,表现了自然规律、社会矛盾与文人情怀的深刻哲思,展现了民间文学形式与士大夫精神的独特特质。

2. 写作手法

夸张:“九曲黄河万里沙”用“九曲”“万里”极言黄河蜿蜒漫长,“浪淘风簸自天涯”将浪涛的凶猛夸张到仿佛来自天际。这种夸张手法让读者瞬间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如同亲眼目睹巨龙奔腾的震撼场景。比喻:“同到牵牛织女家”将银河比作可抵达的家园,把黄河与天界相连;“卷起沙堆似雪堆”则把浪花退去的沙丘比作白雪。这些比喻让自然景象充满奇幻色彩,仿佛神话照进现实。拟人:“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中,“狂风急”“惊起”赋予自然现象人的情绪和动作,让狂风像顽童般恶作剧,惊扰了水中的鸳鸯,画面瞬间鲜活灵动。对比:“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将奢华的首饰与底层淘金者的艰辛对比,揭露社会不公;“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则用淘金过程对比人生磨难,强调坚持的意义。

3. 分段赏析

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开篇以“九曲”“万里”极言黄河蜿蜒壮阔,沙砾与波涛的动态组合勾勒出雄浑画面。“浪淘风簸”四字既写自然之力,又暗含人生颠簸之喻。后两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陡转浪漫想象,借银河与牛郎织女的传说,将现实苦难升华为对理想境界的追寻。诗人以黄河之险峻象征仕途坎坷,却以“直上银河”的豪情消解压抑,展现逆流而上的生命韧性。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首句以“春日斜”暗喻政治恩泽渐衰,“琼沙”则隐喻被埋没的才德。后两句“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中,“狂风”骤起打破平静,鸳鸯惊飞象征理想生活的破碎。诗人以自然骤变映射政治风波,借“无端”二字质问命运无常,春日与狂风的对比强化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以“虎眼文”喻水波细密如虎目圆睁,“鸭头春”以色彩描摹江水清碧,两处比喻生动刻画地域水文特色。后两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由景及理,渡口淘沙暗喻世事更迭,沙中沉淀的不仅是泥砾,更是历史洪流中无数个体的命运浮沉,赋予自然景象以哲学深度。其四“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首句“浪飐沙”既写江涛拍岸的动荡,亦隐喻诗人漂泊无依的心境。后两句“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通过燕子归巢与“狂夫”不归的对比,刻画游子羁旅的孤独。鹦鹉洲的典故暗含才士不遇之叹,春日将斜的意象则强化了时光流逝与功业未成的焦虑。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以“濯锦江”点明蜀地风物,江花与春风共构明丽画面,但“淘沙”二字陡转,暗示美好表象下的残酷筛选。后两句“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借织女匹锦的传说,将女性劳作升华为艺术创造,以“匹晚霞”的瑰丽想象对抗现实的平庸,彰显诗人对美的执着追求。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晨雾消散、金光初现的视觉转换,既写淘金场景的壮美,亦隐喻真理终将显现的信念。后两句“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以直白批判揭露阶级剥削,权贵享乐与底层艰辛形成尖锐对立。全诗以民歌的质朴语言,将自然劳作转化为社会寓言,展现深切的人文关怀。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以拟声词“吼地来”与夸张“头高数丈”再现钱塘潮的雷霆之势,声形并茂。后两句“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捕捉潮退瞬间的静美,雪堆般的沙丘与汹涌潮水形成张力,暗喻盛衰无常的世事规律。全诗以动态对比传递禅意,展现诗人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超脱。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连用“莫道”双重否定,以斩钉截铁的语气驳斥世俗偏见,凸显孤傲气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以淘金喻人生,将苦难升华为淬炼,金子的意象既指个人品格,亦象征坚守理想的群体。此联因哲理性与励志性成为千古名句,体现刘禹锡“诗豪”的精神内核。其九“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以流水永恒冲刷暗喻历史进程不可逆,前后波浪的更迭象征代际更替与精神传承。后两句“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由自然转向人文,潇湘的巫风楚韵与迎神曲调,既是对故乡的追忆,亦是对理想世界的召唤。全诗在时空流转中完成自我慰藉,展现逆境中以诗意对抗虚无的智慧。

4. 作品点评

《浪淘沙九首》全诗既聚焦市井劳工阶层,亦暗含对庙堂权贵的讽喻。诗人以悲悯笔触关注那些躬耕田亩却地位卑微的群体,其笔锋流转间又透出对权贵的讥诮。关于钱塘江的铺陈,或有取材传闻的成分,这种依托他人转述而触发诗情的创作方式,在刘禹锡作品中较为常见。诗人秉持的历史进化观昭示着:真金终显其辉,贤才必得机遇。其诗作字里行间涌动的昂扬之气,使得自然意象充满生命力,即便抒发困顿之思,亦以其跌宕的韵律冲破沉郁。作品善于将哲思具象为可感的画面,这种艺术手法为后世提供了观照现实的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杨慎列为妙品。敖英曰:梦得《浪淘沙》数首,独此佳。李梦阳曰:人情只在口头。陆时雍曰:物情人思,佳境自然。唐汝洵曰:只“忘我实多”意。薛维翰《怨歌》末句,禹锡改“要”为“独”,欠圆活矣。然以第三句较之,终是薛作浅露。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唐汝询曰:妇人临水望夫,而以浪之淘沙起兴;言日斜而不至,则不如飞燕之有情也。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触景含情,幽恨难写,人情只在口头。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浪淘沙词》,始于白居易、刘禹锡,大抵描写风沙推移,以见人世变迁无定,或则托意男女恩怨之词。禹锡此首乃言3淘沙拣金之劳,而“美人”、“侯王”或未知也。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刘尚书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征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附红尘拂面来,……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坐,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者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

唐孟棨《本事诗》

# 敖英曰:风刺时事,全用比体。唐汝询曰:首句便见气焰。次见附势者众。三以桃喻新贵。末太露,安免再谪?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诗借种桃花以讽朝政。栽桃花者道士,栽新贵者执政也。自刘郎去后,而新贵满朝,语涉讥刺,执政者见而恶之,因出为连州刺史。

不详《唐诗评注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许浑《鹭鸶》

下一篇:唐·白居易《秋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