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得春光先到来":看着春天的美好时光最先到达这里,
"轻黄浅绿映楼台":这里已经是楼台亭阁掩映在了一片浅黄和淡绿颜色中了。
# 映:掩映。
"只缘袅娜多情思":因为这里的风景宜人,杨柳阿娜多姿,就像多情的少女一样,
# 袅娜:婀娜多姿。,缘:因为。
"更被春风长挫摧":所以被春风最先发现,不停地被吹拂了。
# 挫摧:一作请挼,倩猜。摧:吹拂。,更:所以。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诗。整首诗通过对杨柳的描写,杨柳枝最先用一片翠绿迎来春光,用自己的新绿映衬亭台楼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杨柳与春风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生动地展现了早春的美好景象,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浅黄轻绿映楼台”的景色,以新生杨柳的浅黄轻绿与楼台相互映衬的美景,展现出早春的清新明丽,借这一美景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愉悦。拟人:诗中“迎得春光先到来”把杨柳当作人来写,赋予它“迎”这一动作,仿佛杨柳有意识地去迎接春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杨柳在春天来临时的生机与活力;“只缘袅娜多情思,便被春风长倩猜”中,将杨柳赋予“多情思”的人的特质,又说春风对杨柳的情思不断猜测,把杨柳和春风都拟人化,使二者之间仿佛有了情感交流,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灵动性,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迎得春光先到来”,赋予了杨柳以人的动作和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杨柳在春天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浅黄轻绿映楼台”,则细腻地描绘了杨柳的颜色和姿态,新生的杨柳枝呈现出浅黄轻绿的色调,鲜嫩而柔和,与周围的楼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楼台的庄重与杨柳的轻柔相互交织,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早春画面。“只缘袅娜多情思”,进一步运用拟人手法,将杨柳的袅娜姿态赋予了人的情思,使杨柳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便被春风长倩猜”,春风也被赋予了人的行为和心理,春风似乎对杨柳的情思充满了好奇,不停地猜测着杨柳心中的想法,“长倩猜”三字,把春风和杨柳之间的互动描绘得十分有趣,仿佛它们之间有着一种微妙的情感交流,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情趣,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大自然中万物之间的微妙联系。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一种心情舒畅的氛围,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早春图。
上一篇:唐·戴叔伦《句》
下一篇:唐·曹松《罗浮山下书逸人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