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晚初辨色":傍晚的庭院刚刚能分辨出景物的色彩,
"林秋微有声":秋日的树林里传来细微的声响。
"槿衰犹强笑":木槿花衰败了,却还像勉强绽放着笑容,
# 强笑:喻残花。
"莲迥却多情":莲花在远处,反而显得情意浓厚。
# 迥:孤独。
"檐燕归心动":屋檐下的燕子动了归乡的念头,
"鞲鹰俊气生":臂上的猎鹰焕发出俊逸的气概。
# 俊气:俊逸之气。,鞲:手臂上立鹰的皮套。
"闲人占闲景":清闲的人占有着这闲适的景致,
"酒熟且同倾":美酒酿好了,就一同斟饮吧。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庭晚初辨色,林秋微有声”,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秋日傍晚的景象。庭院在傍晚时分刚刚能分辨出景物的色彩,林中因秋日来临而隐约传来细微声响。这里通过“庭晚”“林秋”点明时间与环境,“初辨色”“微有声”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营造出秋日傍晚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颔联“槿衰犹强笑,莲迥却多情”,描绘了两种秋日植物。木槿花虽已衰败,却仍像在勉强绽放笑颜;莲花虽身处远处,却显得情意深厚。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槿花和莲花人的情态,既写出了秋日花草的状态,又暗含着一种不屈或温情的意味,让景物描写更具感染力。颈联“檐燕归心动,鞲鹰俊气生”,转向对动物的刻画。屋檐下的燕子动了归乡的念头,被束缚在臂上的鹰展现出俊逸的气概。“归心”“俊气”分别赋予燕子和鹰以情感与精神,燕子的思归与鹰的昂扬形成对比,丰富了诗中的画面,也暗含着自然生命在秋日的不同状态。尾联“闲人占闲景,酒熟且同倾”,由景及人,写出诗人的生活情景。清闲的人欣赏着这闲适的景致,美酒酿好后便与友人一同畅饮。这里点出“闲人”“闲景”,营造出闲适的氛围,“同倾”则体现出与友人相聚的欢愉,传递出对这种恬淡生活的享受和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谊,让全诗的情感得以升华。
# 以此诗于《外集》之次第观之,应为《汝洛集》原貌。其前后诗皆作于开成三年,此诗亦当作于三年初秋。
现代高志忠《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