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唱催人起":鸡叫催促着人起床,
"又生前去愁":又生出前行途中的忧愁。
"路明残月在":路途明亮,残月还挂在天空,
"山露宿云收":山间夜露未干,夜晚的云彩已经消散。
"村店烟火动":乡村店铺里生火做饭,烟火升腾,
"渔家灯烛幽":渔家的灯烛闪烁着微弱的光。
"趋名与趋利":追求名声和利益,
"行役几时休":这样奔波劳碌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北宋词人
王观(?~?),北宋词人。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嘉祐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任扬州江都县令时,曾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王观能词,格近柳永,内容单薄,境界狭小,不出传统格调,但语多清隽,构思新颖,造语佻丽。他亦能诗,时人谓有唐人乐府风韵。著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高阳台》《红芍药》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鸡唱催人起,又生前去愁”,点明早行的原因是被鸡叫催促,“催人起”三个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无奈。“又生前去愁”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心中的忧愁,“又生”二字强调了这种忧愁的持续性和不可避免性,为全诗奠定了忧愁的基调。颔联:“路明残月在,山露宿云收”,这两句描写了早行途中的景色。“路明”表明天色渐亮,“残月在”则增添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山露宿云收”描绘了山间夜露未干但云彩已经消散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早行的孤独和寂寞。颈联:“村店烟火动,渔家灯烛幽”,这两句诗中“村店烟火动”描绘了乡村店铺里生火做饭,烟火升腾的景象,展现出一种生活气息。“渔家灯烛幽”则描写了渔家的灯烛闪烁着微弱的光,给人一种温馨而又神秘的感觉。这两句通过对人文场景的描写,与前两句的自然景色形成对比,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尾联:“趋名与趋利,行役几时休”,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趋名与趋利”点明了诗人早行的原因,即为了追求名声和利益。“行役几时休”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奔波劳碌生活的无奈和厌倦,发出疑问,引人深思。这两句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下一篇:宋·范成大《光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