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功一篑":差一筐土的努力,
# 篑:盛土的筐子。
"未成丘山":也堆不成山丘。
"凿井九阶":打井即便打了九成,
"不次水泽":也打不到泉水。
"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百里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
"小狐汔济濡其尾":小狐狸渡河,几乎就要渡过了,结果还是颠簸挣扎,险象环生,连尾巴都弄湿了。
# 济:过河,渡。,汔:接近。
"故曰时乎":所以说时机稍纵即逝,
"时不再来":时光一去不回。
"终终始始":始终如一,谨慎警醒,
"是谓君子":这才是君子。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劝学诗,也是一首赠别诗。诗歌通过引用经典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元发弟)的劝勉与期许,强调做事需善始善终、把握时机的重要性。
2. 写作手法
用典:全诗四句分别化用《尚书》《孟子》《战国策》《易经》典故,如“亏功一篑”出自《尚书·旅獒》,“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战国策·秦策》,通过经典权威性增强说理力度。比喻:“小狐汔济濡其尾”以狐狸渡河湿尾为喻,暗指行事半途而废反陷困境,形象生动。卒章显志:末句“是谓君子”收束全篇,将前文论据升华至人格修养层面,鲜明地点明了作诗的主旨,即强调坚持与谨慎对于成就君子之德的重要性。
3. 分段赏析
开篇“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阐述了哪怕只差一点努力就可成功,却因功亏一篑而无法达成目标的道理,饱含对做事不能坚持到底的惋惜之情;“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引用古训与典故,以小狐渡河快到岸边却弄湿尾巴导致可能失败的例子,进一步强调在接近成功时更要谨慎,否则易功败垂成,表达出对做事有始无终的警醒;“故曰时乎,时不再来”直抒胸臆,强烈地表达出对时光与时机宝贵且一去不复返的感慨;“终终始始,是谓君子”则是对元发弟的劝勉,以“君子”的标准要求他做事要始终如一,饱含着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