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guān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duàn
cháng
shēng
xíng
yǐng
huà
chū
shēng
duàn
cháng
xiǎng
yáng
guān
gèng
西
běi
fēng
cǎo
jiàn
niú
yáng

译文

在悲痛欲绝的离歌声中,行者身影慢慢消失在穷荒僻域,画虽无声亦使人感触颇深,柔肠寸断。想到行者出阳关西去蛮荒之地,只有北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逐句剖析

"断肠声里无形影":在悲痛欲绝的离歌声中,行者身影慢慢消失在穷荒僻域,

# 断肠:形容悲痛到极点。

"画出无声亦断肠":画虽无声亦使人感触颇深,柔肠寸断。

"想得阳关更西路":想到行者出阳关西去蛮荒之地,

# 想得阳关更西路:语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西出阳关无故人。”

"北风低草见牛羊":只有北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 北风低草见牛羊:语出北朝乐府《敕勒歌》。北齐时期高欢玉璧之败,使斛律金作《敕勒歌》,其词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阳关图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题画诗,通过描绘《阳关图》中的离别场景,将画作中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完美融合,表达了黄庭坚对离别的深深感伤。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艺术手法高超,是黄庭坚题画诗中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黄庭坚在《书伯时〈阳关图〉草后》中提到:“元祐初作此诗,题伯时所作《阳关图》。”因此,《黄庭坚年谱》将这组诗归于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想当年,王维于渭城送别友人元二前往安西都护府,途径阳关,挥毫写下《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赠别佳作。此诗又题作《渭城曲》,后被收入乐府,成为流传甚广的送别曲,因反复吟唱,亦得名《阳关三叠》。李公麟受此诗启发,绘成画作,命名为《阳关图》。黄庭坚继而依据此图题诗,进行了一次艺术的再创造。于画作上题诗虽非难事,但前有王维的绝妙诗篇作为标杆,无疑增加了难度。然而,这并未阻碍黄庭坚的才思泉涌,他挥洒自如,接连赋出了这两首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与画意的题画诗。通过诗人通过描绘画作中的离别场景,对离别之悲的抒发和对画诗意蕴的挖掘,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感伤,并且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2. 写作手法

化用:诗中“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一句,化用了北朝乐府《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化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还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景交融:黄庭坚在诗中巧妙地将情感与景物相结合,通过描绘塞外的荒凉景象来表达离别的悲痛之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而深沉。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北风低草见牛羊”的塞外景象,抒发了对离人的深深思念和担忧。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衬托:以《阳关图》的无声来衬托离别的“断肠”之情,无声的画面却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悲伤,更显情感之深沉。同时,用塞外北风低草、牛羊隐现的景象,衬托出行人在远方的孤独与凄凉,突出了离别的痛苦和对行人的牵挂。

3. 分段赏析

首句以“断肠声”开篇,直接点出了离别时的悲痛之情。这种悲痛如同断肠之声,虽无形无影,却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诗人通过这一描绘,将离别时的哀伤与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无形影”三字也暗示了离别之痛的抽象与难以捉摸,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层次。次句承接首句,进一步强调了离别之痛的深刻。诗人指出,即便在画作中,这种离别之痛也是难以掩饰的。画作虽然无声,但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却足以让人断肠。这一描绘不仅展现了画家李公麟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诗人对画作意境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三、四句是诗人对离别场景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诗人设想行人西出阳关后的情景,用“北风低草见牛羊”来描绘塞外的荒凉景象。这种景象与前面的离别之痛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凄凉感。同时,“北风低草”的描绘也展现了塞外环境的恶劣与荒凉,进一步烘托了离人的孤独与无助。

4. 作品点评

《题阳关图二首(其一)》全诗融情于景,寓理于趣,音调和谐流畅,语言质朴自然,摒弃了诗人部分作品中的生硬与刻意求新之弊。故而,尽管此诗难以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提并论,但在题画诗领域,它仍不失为上乘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李伯时取王维诗作画,发挥了画的长处,以补诗的不足。而黄庭坚题《阳关图》,又对李伯时画所无法表现的事物,比如“阳关更西路”的画外景物,用诗加以补足。这样的创作实践,完全符合南宋吴龙翰的艺术见解:“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现代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吴企明《历代题咏书画诗鉴赏大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赵蕃《微雨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隽不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