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ā

朝代:唐作者:徐夤浏览量:2
huán
jǐng
dēng
gāo
shì
xún
huáng
huā
kāi
chù
绿
shēn
xiāo
zāi
è
jūn
cǎi
lěng
hán
shuāng
jīn
zǎo
róng
hái
zǎo
xiè
jiàn
sōng
tóng
tóng
xīn
táo
gōng
shì
pín
zhě
shèng
yǒu
dōng
wàn
duǒ
jīn

译文

桓景登高一事由来已久有踪可寻,在金黄色的菊花盛开的地方,有一片幽深的绿色菜畦。菊花可以消灾辟恶请君务必采摘,天寒时露冷霜重我会多调节自身。篱旁植物早开花必然也会早凋谢,而山涧边的松树和我有一样的品德、相同的心意。陶渊明怎能是所谓的穷困潦倒者,他东边的篱笆下还有成千上万朵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菊花呢。

逐句剖析

"桓景登高事可寻":桓景登高一事由来已久有踪可寻,

# 桓景:桓景出自南朝梁吴均所作的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是中国传统习俗重阳节里面的关键人物、重阳节的起源与桓景密不可分。

"黄花开处绿畦深":在金黄色的菊花盛开的地方,有一片幽深的绿色菜畦。

# 畦:田块,田五十亩曰畦。

"消灾辟恶君须采":菊花可以消灾辟恶请君务必采摘,

"冷露寒霜我自禁":天寒时露冷霜重我会多调节自身。

# 禁:控制。

"篱物早荣还早谢":篱旁植物早开花必然也会早凋谢,

# 荣:开花。,篱物:沿着篱笆墙生长的植物。物:一作槿。

"涧松同德复同心":而山涧边的松树和我有一样的品德、相同的心意。

# 涧松:本意为涧谷底部的松树,后多用来比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陶公岂是居贫者":陶渊明怎能是所谓的穷困潦倒者,

# 陶公:指陶渊明。

"剩有东篱万朵金":他东边的篱笆下还有成千上万朵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菊花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菊花》是唐代诗人徐夤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围绕菊花展开,首联借桓景登高与菊花关联,引出菊花,描绘其生长环境。颔联赋予菊花消灾辟恶的寓意,同时表明自己能禁受艰难处境的态度。颈联将菊花与涧松对比,突出菊花早荣早谢的特点,强调自己与涧松品德一致。尾联以陶渊明自比,表明自己虽可能物质不富足,但精神富足,如同拥有东篱下众多如金的菊花。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对自身品格的坚守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文学家

徐夤(?~920?),唐末五代文学家。字昭梦,一作徐寅,莆田(今属福建)人。乾宁进士,曾官秘书省正字。博学多才,工诗擅赋,著作颇丰。其诗长于咏物,如《斩蛇剑赋》《御水沟赋》,脍炙人口,远播异域。主要作品有《探龙》《钓矶》二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开篇借桓景登高的典故,将菊花与传统的文化习俗联系起来,增添了菊花的文化底蕴。“黄花开处绿畦深”描绘出菊花盛开在幽深绿畦中的景象,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展现出菊花生长的环境。颔联:“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赋予菊花消灾辟恶的寓意,从实用和文化层面丰富了菊花的内涵。“冷露寒霜我自禁”则表明诗人面对艰难处境时的态度,体现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颈联:“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将菊花与涧松进行对比,菊花“早荣还早谢”,而涧松则具有长久的品质。“同德复同心”强调自己与涧松品德相同、心意相通,表达诗人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和追求。尾联:“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以陶渊明自比,“岂是居贫者”表明自己并非真正的贫穷,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剩有东篱万朵金”用“万朵金”形容菊花,既体现出菊花的珍贵,也象征着诗人所拥有的精神财富,进一步强调诗人对高尚品格和精神境界的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昌龄《龙标野宴》

下一篇:唐·柳中庸《江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