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jiāng
xiǎo
chū
mén
yíng
liáng
yǒu
gǎ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2
tiáo
tiáo
tiān
hàn
西
nán
luò
lín
zài
míng
zhuàng
zhì
bìng
lái
xiāo
jìn
chū
mén
sāo
shǒu
chuàng
píng
shēng

译文

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邻家的公鸡喔喔叫个不停。疾病几乎把报国壮志消磨殆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逐句剖析

"迢迢天汉西南落":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

# 天汉:银河。

"喔喔邻鸡一再鸣":邻家的公鸡喔喔叫个不停。

"壮志病来消欲尽":疾病几乎把报国壮志消磨殆尽,

"出门搔首怆平生":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 怆:悲伤。,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这首诗以银河西沉、鸡鸣破晓的苍茫意象开篇,通过"一再鸣"的晨声暗喻诗人内心翻涌的亡国悲怆。诗中"欲"字折射报国无门的壮心,"怆"字凝结山河破碎的哀痛,而"搔首"这一细节动作,则成为诗人承载六十载身世浮沉与家国沧桑的情感容器。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在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日,六十八岁的陆游已归隐山阴(现今的浙江绍兴)故里四年之久。然而,尽管乡村生活宁静平和,却无法抚平他内心的波澜。南宋年间,中原大地惨遭金兵铁蹄践踏,至陆游挥毫泼墨之时,那片热土已沦陷金人之手六十余载。身为被贬谪归乡的爱国诗人,陆游在山阴的田野间,不仅怀念着中原的壮丽山河,更深深挂念着那里的百姓。他殷切期盼着宋朝能够早日光复中原,实现国家的统一大业。尽管时序已入初秋,但暑气依然炽烈,天气的闷热与内心的焦灼交织在一起,令他夜不能寐。在即将破晓的时刻,陆游步出篱笆门,试图驱散心中的烦闷与酷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描绘银河西沉、鸡鸣报晓之景,借视觉与听觉之细节,营造出一派苍茫而沉寂的氛围。表达了他饱尝身世浮沉、家国破碎之痛。

2. 写作手法

夸张:“迢迢天汉西南落”中“迢迢”用来形容银河的遥远与辽阔,诗人将银河的壮阔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白描手法:“喔喔邻鸡一再鸣。”直接、朴素地描绘事物,不加以过多的修饰或渲染,就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清晨鸡鸣的景象,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清脆、连续的鸡鸣声,感受到清晨的宁静与生机。

3. 分段赏析

首篇诗作开篇即描绘银河西沉、鸡鸣报晓之景,借视觉与听觉之细节,营造出一派苍茫而沉寂的氛围。“一再鸣”三字,微妙地透露出诗人心中百感交集的复杂情绪。随后两句,正面抒发其内心所感。一个“欲”字,流露出杀敌报国的壮志未酬;一个“怆”字,则深刻表达了无力挽回局势的悲凉心境。诗人几乎与宋朝的国难同步降临人世,出生仅三年,便遭遇了徽、钦二帝被俘、北宋覆灭的历史悲剧。自此,亡国之痛、流离之苦伴随着他的成长而日益加深。六十余载的人生历程中,他饱尝身世浮沉、家国破碎之痛,这些深沉复杂的情感,绝非一首绝句所能尽述。于是,诗人巧妙地将这一切情感凝聚于“搔首”这一细微动作之中,使得诗情饱满得几乎要溢出纸背,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项安世《偶得二首(其二)》

下一篇:宋·王禹偁《春居杂兴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