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一笑见桃花":当年在凌云山上,我因见到桃花而豁然大悟,发出会心的一笑,
# 凌云:当为“灵云”,因嘉州有凌云寺,故致误。三十年,此处双关。庭坚离家三十二年,同时,点染桃花悟道事。《五灯会元》卷四:“福州灵云志勤禅师,本州长溪人也。初在沩山,因见桃花悟道,有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沩山览偈,诘其所悟,与之符契。”此句言至今始有所悟。
"三十年来始到家":三十年后,我才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回归到心灵的家园。
"从此春风春雨后":从今以后,在春风春雨的洗礼之后,
"乱随流水到天涯":我这颗心就像飘落的桃花瓣一样,随意地顺着流水漂向天涯海角。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用典:“凌云一笑见桃花”运用了典故,相传唐代高僧灵云志勤禅师在看到桃花后大彻大悟。黄庭坚借此典,表明自己曾有过类似的顿悟经历,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禅悟体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神秘色彩。对比:“三十年来始到家”将过去三十年的时间跨度与当下“始到家”(领悟真谛)形成对比,突出了顿悟的来之不易和这一过程的漫长艰辛,强调了对佛法领悟的深刻和艰难。象征:“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中,“桃花”象征着诗人的心境、觉悟或佛法的真谛,“春风春雨”象征着世间的各种机缘和境遇,“流水”象征着无常的命运或自然的流转。通过这些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顿悟后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豁达心境,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借景抒情:以“春风春雨”“乱随流水到天涯”的景象描写,抒发了诗人在领悟佛法真谛后,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情感,将内心的感悟融入到自然景象之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2. 分段赏析
《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二首(其一)》中,“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到家”化用灵云志勤禅师偈语,写诗人看到桃花图时如电石火花般顿悟,三十年来参禅有了结果,仰天畅然一笑,运用用典手法,生动展现了诗人参禅得悟的欣喜;“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描绘诗人禅悟后,以平和、喜悦心情看待万物,任凭残花随溪水飘向天涯,借景抒情,以“春风春雨”“流水”“落花”等景象,象征诗人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心境,表达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3. 作品点评
此诗是黄庭坚一首富有禅意和人生哲理的七言绝句。诗歌巧妙地运用用典、象征和借景抒情等手法,将禅意、人生感悟与对画作的理解紧密结合。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桃花、春风春雨、流水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超脱的意境。从禅典的运用到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再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层次分明,情感细腻而深刻。体现了黄庭坚诗歌注重内涵、追求深意的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让读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引发对人生和禅意的深入思考。
上一篇:宋·陈造《官居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