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凭樽酒送无憀":暂且借着这杯酒遣散无聊,
# 无憀:即无聊,无所依赖,指愁苦。憀,音聊,依赖的意思。,送:遣散。
"莫损愁眉与细腰":不要损坏了你的愁眉与细腰。
# 愁眉与细腰:柳叶比眉,柳枝的柔软比腰,有双关意。
"人世死前唯有别":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
"春风争拟惜长条":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折。
# 争拟:怎拟,即不拟,即为了惜别,不想爱惜柳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
# 依依:状恋恋不舍。,含烟惹雾: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
"万绪千条拂落晖":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
"为报行人休尽折":为了告诉行人不要为情折尽枝条,
"半留相送半迎归":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离别诗。作品通过折柳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心爱姑娘分别时的不舍与牵挂,展现了离别时的痛苦与期盼重逢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象征:诗人以柳喻人,将柳叶比作愁眉,柳身比作细腰,既形容女子的美貌,又象征离别之情,一语双关,富有深情。对比:两首诗用意一正一反,第一首沉痛真挚,第二首则以退为进,婉转含蓄,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情景交融:通过对杨柳风姿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离别情感相结合,使离别之情更加动人。虚实结合:第一首以实写为主,表达离别之痛;第二首则虚实相生,既写送别,又盼归来,富有想象力。比喻:“莫损愁眉与细腰”中,以“柳叶”比“美女之眉”,以“柳身”比“美女之腰”,将自然景物杨柳与人物形象巧妙结合,既生动展现出女子的柔美,又紧扣折柳送别主题,使情感表达更具韵味,同时为诗歌增添了古典美感与浪漫色彩。双关:“莫损愁眉与细腰”,诗中“愁眉”与“细腰”一语双关,既生动描绘了女子因离愁而颦蹙的眉容和纤细婀娜的身姿,又巧妙地以柳叶比美人之眉,柳身比美人之腰,将对女子的怜惜之情与折柳送别的传统意象紧密相连,使情感表达含蓄而富有韵味。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开篇“暂凭尊酒送无憀”,直接点明诗人与友人在离亭饯别时,只能暂且凭借杯酒来排遣心中那无尽的惆怅与无聊,生动地展现出离别的愁绪如潮水般涌来的情境。次句“莫损愁眉与细腰”,看似是行者对居者的温柔安慰,劝其保重身体,不要因离别过度哀伤,实则巧妙运用双关手法,将对女子的关切与折柳意象相融合,暗含对离别的无奈与怜惜。第三句“人世死前唯有别”奇峰突起,以极具震撼力的议论,将离别之痛提升到仅次于死亡的高度,深刻地揭示了离别的残酷与痛苦,饱含着诗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深沉感慨。第四句“春风争拟惜长条”紧承上句,借春风对柳条的爱惜,进一步反衬出离人在离别之际,即便春风有情,也不得不折柳寄情的无奈与悲怆,使离别的哀伤之情愈发浓烈。第二首“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杨柳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姿态婀娜,万千枝条在夕阳余晖下轻轻拂动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缱绻的氛围。这看似在写杨柳的柔美之态,实则借景抒情,将自己对离人的深深不舍与牵挂之情融入其中,使景与情浑然一体。“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诗人笔锋一转,以劝诫的口吻请求行人不要将柳条全部折尽,希望留下一半用来送别即将离去的人,另一半则用来迎接未来归来的人。这一巧妙的构思,既表达了对当下离别的不舍,又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期盼,委婉地传达出诗人对离人深厚的情感,使诗歌在含蓄之中蕴含着无尽的情思,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两首诗虽同以折柳送别为主题,但写法各异,情感层次丰富。诗人巧妙运用双关、象征等手法,将离别之情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动人。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李商隐作为晚唐诗人的深情与巧思。
#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清何焯
# 真千古之名篇。
近代张采田
# 第一首先是用暗喻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后转到明明白白地说出非折不可,把话说得斩钉截铁,充满悲观情调。但第二首又再来一个转折,认为要折也只能折一半,把话说得含蓄缠绵,富有乐观气息。于文为针锋相对,于情为绝处逢生。情之曲折深刻,文之腾挪变化,真使人惊叹。
不详沈祖棻
# 折字前正此反,阿那曲折。
清何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