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ǎo
shì
jìn
·
·
qiū
xiǎo
shàng
lián
fēng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qiū
xiǎo
shàng
lián
fēng
gāo
niè
tiān
qīng
shuí
fàng
wēng
wéi
bàn
yǒu
tiān
tán
qīng
kēng
rán
biàn
chì
lóng
fēi
léi
shān
hēi
tán
xiào
zuò
chéng
fēng
suì
xiào
chán
kān

译文

秋日早晨攀登莲峰,脚踩在那高耸入云、苍青一色的崖壁上。谁与我相伴?惟有天坛山上的藤杖。巨响声中藤杖化而为龙,顷刻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四周群山暗。谈笑间,千里沃野受到神龙布雨的润泽后,辛勤一年的农民终于获得了丰收,可笑终日陪伴着僧众们诵经念佛,却是百无一用。

逐句剖析

"秋晓上莲峰":秋日早晨攀登莲峰,

# 莲峰:指华山。《太平御览》引《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因曰华山”。李白《占风》第十九首:“两上莲花峰。”此处指出词人攀登的山峰。,秋晓:秋天的早晨。

"高蹑倚天青壁":脚踩在那高耸入云、苍青一色的崖壁上。

# 倚天:形容极高。,蹑:踩,踏。

"谁与放翁为伴":谁与我相伴?

# 放翁:陆游的号。

"有天坛轻策":惟有天坛山上的藤杖。

# 策:杖,此即指藤杖。,天坛:山名,即河南王屋山绝顶,传说为轩辕祈天所。唐司马承贞修道于此。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余往自许昌归,得天坛藤杖数十,外圆。”

"铿然忽变赤龙飞":巨响声中藤杖化而为龙,

# 忽变赤龙飞:据晋人葛洪《神仙传》,壶公以一竹杖给费长房,费骑竹杖还家后,竹杖化为青龙。,铿然:形容撞击的声音。

"雷雨四山黑":顷刻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四周群山暗。

"谈笑做成丰岁":谈笑间,千里沃野受到神龙布雨的润泽后,辛勤一年的农民终于获得了丰收,

"笑禅龛楖栗":可笑终日陪伴着僧众们诵经念佛,却是百无一用。

# 楖栗:(jí lì)木名,可作杖,后借为杖的代称。,禅龛:龛(kān),供奉佛像的小阁子,此泛指禅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由南宋陆游所作,出自《放翁词》。此词上片写词人幻想秋晓登莲花峰,借“倚天青壁”展现其凌云气概;下片以杖化龙的神话,表达以龙行雨造福万民之愿,讽刺逃避现实者。写作上,运用想象、夸张、用典、对比等手法,营造奇幻意境。全词风格雄奇豪迈,想象瑰丽,极富浪漫色彩,不仅展现陆游心系苍生的高尚品性,更让我们看到其词作多元风格,在文学史上别具一格,是其心怀天下、壮志难酬心境的别样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由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约作于其闲居山阴时。彼时陆游因朝廷主和派得势等原因,被闲置在家,无法施展收复河山的抱负。但他内心仍深深牵挂国家与人民,遂借神游华山的想象,以浪漫手法创作此词。在《放翁词》的十二首《好事近》中,多有想象和梦游华山之作,大多用以表达收复河山思想,而此篇主题有变,着重写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将自己为民谋福的愿望寄托其中,展现其心系天下、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是南宋陆游创作的一首词,属小令。词开篇描绘词人在秋晓时分幻想登上莲花峰,脚踏倚天青壁,尽显豪迈壮阔。随后引出与天坛轻策为伴,为后文奇幻想象铺垫。下片笔锋一转,轻策化作赤龙,在雷雨交加中施云布雨,最终使得农民获得丰收。此词通过奇特想象,将登山、神物、神话传说融合,展现出浪漫奇幻的意境。其主题在于表达词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借浪漫想象中神龙带来的丰收,寄托了希望百姓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景,同时也隐隐透露出对现实中一些不作为、逃避者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通过描写秋天早晨登上莲花峰,以及高耸入云的青壁等景象,营造出开阔的意境,映照出词人旷达的胸襟,借景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豪迈之情。用典:下片“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两句化用晋人葛洪《神仙传》中关于费长房的典故,为词增添了神话色彩和文化底蕴,使“天坛轻策”化而为龙的情节更具奇幻感。烘托:“四山黑”三字,通过描绘阴云低垂、遮光蔽日,烘托出神龙出现时的神秘情境,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和画面感。对比:“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栗”一句,将神龙布雨带来丰收的“谈笑”轻松,与“禅龛楖栗”陪伴僧众诵经念佛的“百无一用”进行对比,表达了词人对不同事物的态度,也暗讽了朝廷偏安不图恢复的现状。想象:“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词人想象自己在秋天的早晨登上莲花峰,脚踏着倚天的青壁,描绘出一幅奇幻的登山图景,现实中未必有这样的登山经历,是通过想象来构建的画面。“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将“天坛轻策”这根拐杖想象成具有神奇力量的神物,而且认为它能陪伴自己神游,赋予了拐杖特殊的意义和灵性,这是典型的想象手法。“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词人进一步想象手中的“天坛轻策”突然变成赤龙,在雷雨交加中施云布雨,这种从拐杖到赤龙的神奇变化,完全是凭借想象创造出来的奇幻场景,极富想象力。情景交融:整篇词从头至尾以情景相互交替的手法写出,景语之中有情语,情语之中含景语,如登山之景与词人的旷达之情,神龙布雨之景与为民谋福之情等,情景相生相系,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和丰富。夸张:“倚天青壁”以夸张的笔触形容莲花峰的壁立千仞,仿佛与天相接,极力突出了莲花峰高耸入云的雄伟姿态,让读者对莲花峰的高峻有更强烈的感受,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与画面感。“雷雨四山黑”一句,通过描绘出因神龙出现而导致的雷雨交加、四山皆黑的景象,夸张地渲染了神龙出现时的磅礴气势和巨大威力,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上片:“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开篇便点明时间为秋天的清晨,词人开启了幻想中攀登莲花峰的奇妙旅程。“秋晓”一词,既交代了清爽宜人的时令背景,又为全词奠定了一种清朗、高远的基调。“莲峰”即莲花峰,而“莲”这一意象在佛教文化中常见,暗合后文“禅龛楖栗”所营造的宗教氛围。“高蹑倚天青壁”,生动描绘出莲花峰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峭壁呈现出一片苍青之色。一个“蹑”字,将词人仿若真的在攀登高峰的动作刻画得栩栩如生,也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山峰的巍峨险峻。此句不仅勾勒出雄伟壮阔的自然景观,更拓宽了词的意境,同时映照出词人内心的旷达与豪迈,展现出他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在这奇妙的神游中,词人抛出疑问,谁来陪伴自己呢?随即给出答案——“天坛轻策”。“天坛”在传说里是天神聚会的神秘之地,这就为词增添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天坛轻策”即来自天坛的轻便藤杖,词人视其为神游途中的亲密伴侣。在他的想象中,这根藤杖取自神圣之地,蕴含着无穷的神力,如同神话中的宝物一般。如此一来,词人自身的形象也因拥有这神物,被幻化成似人又似神的模样,充满了奇幻色彩,也进一步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为下片更加离奇的幻想做了巧妙铺垫。下片:“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下片伊始,词人笔锋一转,展开了更加大胆、离奇的浪漫幻想。此句化用晋人葛洪《神仙传》中费长房的典故,原本陪伴词人的“天坛轻策”在一声巨响“铿然”中,忽然变化为一条赤色巨龙腾飞而起。这一变化瞬间打破了之前的宁静,极具震撼力。“铿然”二字,生动地描绘出变化时的巨大声响,为这神奇的转化增添了强烈的神话色彩,同时渲染出紧张而神秘的氛围。刹那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雷雨四山黑”形象地描绘出四周山峦被黑暗笼罩的景象,既展现出阴云低垂、遮光蔽日的压抑感,又烘托出神龙降临所带来的神秘莫测情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强大力量与神话世界的奇幻。“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栗。”紧接着,词人将视角从奇幻的神龙转向人间。神龙布雨,使得千里沃野得到润泽,辛勤劳作一年的农民迎来了丰收。“谈笑”二字,形象地表现出神龙降雨促成丰收的轻松与容易,仿佛一切都在谈笑之间顺利达成。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禅龛楖栗”平日里只是陪伴僧众诵经念佛,在此时与能带来丰收的神龙相比,显得百无一用。这里词人对佛家、僧人进行了嘲笑,从更深层次看,联系陆游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积极抗金的生平志愿,此句也可理解为他对朝廷偏安江左、不思进取、不图恢复的辛辣讽刺,借对“禅龛楖栗”的调侃,抒发内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愤懑,使全词的思想深度得到进一步升华。

4. 作品点评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是陆游词作中的珍品,极具价值。其写作特色突出,采用情景交融手法,将景与情紧密相连,如“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在写景中彰显豪迈,“谈笑做成丰岁”于抒情里蕴含神龙布雨之景。全词风格雄奇豪迈又浪漫恣肆,借丰富想象构建奇幻世界,以积极浪漫主义笔触,展现出与常见家国之思不同的风貌,拓宽了陆游自身创作维度。在历史与文学地位上,该词为南宋词坛添彩,是陆游心系民生的有力见证,虽无脍炙人口的名句,却凭整体意境取胜,深刻影响后世词人,如刘克庄《清平乐》中的奇幻想象便受其启发,是研究陆游思想与南宋词风演变的关键样本,在文学长河中散发独特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神游之词是否能臻高妙,在于词人想象的张力。陆游词中意象雄奇,引人人胜,见其遣词造意的功力。

现代北京大学文化与艺术人才研究室主任刘默《宋词鉴赏大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魏伯恂《光华亭》

下一篇:宋·胡仲弓《咏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