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晓上莲峰":秋日早晨攀登莲峰,
# 莲峰:指华山。《太平御览》引《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因曰华山”。李白《占风》第十九首:“两上莲花峰。”此处指出词人攀登的山峰。,秋晓:秋天的早晨。
"高蹑倚天青壁":脚踩在那高耸入云、苍青一色的崖壁上。
# 倚天:形容极高。,蹑:踩,踏。
"谁与放翁为伴":谁与我相伴?
# 放翁:陆游的号。
"有天坛轻策":惟有天坛山上的藤杖。
# 策:杖,此即指藤杖。,天坛:山名,即河南王屋山绝顶,传说为轩辕祈天所。唐司马承贞修道于此。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余往自许昌归,得天坛藤杖数十,外圆。”
"铿然忽变赤龙飞":巨响声中藤杖化而为龙,
# 忽变赤龙飞:据晋人葛洪《神仙传》,壶公以一竹杖给费长房,费骑竹杖还家后,竹杖化为青龙。,铿然:形容撞击的声音。
"雷雨四山黑":顷刻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四周群山暗。
"谈笑做成丰岁":谈笑间,千里沃野受到神龙布雨的润泽后,辛勤一年的农民终于获得了丰收,
"笑禅龛楖栗":可笑终日陪伴着僧众们诵经念佛,却是百无一用。
# 楖栗:(jí lì)木名,可作杖,后借为杖的代称。,禅龛:龛(kān),供奉佛像的小阁子,此泛指禅房。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是南宋陆游创作的一首词,属小令。词开篇描绘词人在秋晓时分幻想登上莲花峰,脚踏倚天青壁,尽显豪迈壮阔。随后引出与天坛轻策为伴,为后文奇幻想象铺垫。下片笔锋一转,轻策化作赤龙,在雷雨交加中施云布雨,最终使得农民获得丰收。此词通过奇特想象,将登山、神物、神话传说融合,展现出浪漫奇幻的意境。其主题在于表达词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借浪漫想象中神龙带来的丰收,寄托了希望百姓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景,同时也隐隐透露出对现实中一些不作为、逃避者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通过描写秋天早晨登上莲花峰,以及高耸入云的青壁等景象,营造出开阔的意境,映照出词人旷达的胸襟,借景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豪迈之情。用典:下片“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两句化用晋人葛洪《神仙传》中关于费长房的典故,为词增添了神话色彩和文化底蕴,使“天坛轻策”化而为龙的情节更具奇幻感。烘托:“四山黑”三字,通过描绘阴云低垂、遮光蔽日,烘托出神龙出现时的神秘情境,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和画面感。对比:“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栗”一句,将神龙布雨带来丰收的“谈笑”轻松,与“禅龛楖栗”陪伴僧众诵经念佛的“百无一用”进行对比,表达了词人对不同事物的态度,也暗讽了朝廷偏安不图恢复的现状。想象:“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词人想象自己在秋天的早晨登上莲花峰,脚踏着倚天的青壁,描绘出一幅奇幻的登山图景,现实中未必有这样的登山经历,是通过想象来构建的画面。“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将“天坛轻策”这根拐杖想象成具有神奇力量的神物,而且认为它能陪伴自己神游,赋予了拐杖特殊的意义和灵性,这是典型的想象手法。“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词人进一步想象手中的“天坛轻策”突然变成赤龙,在雷雨交加中施云布雨,这种从拐杖到赤龙的神奇变化,完全是凭借想象创造出来的奇幻场景,极富想象力。情景交融:整篇词从头至尾以情景相互交替的手法写出,景语之中有情语,情语之中含景语,如登山之景与词人的旷达之情,神龙布雨之景与为民谋福之情等,情景相生相系,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和丰富。夸张:“倚天青壁”以夸张的笔触形容莲花峰的壁立千仞,仿佛与天相接,极力突出了莲花峰高耸入云的雄伟姿态,让读者对莲花峰的高峻有更强烈的感受,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与画面感。“雷雨四山黑”一句,通过描绘出因神龙出现而导致的雷雨交加、四山皆黑的景象,夸张地渲染了神龙出现时的磅礴气势和巨大威力,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上片:“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开篇便点明时间为秋天的清晨,词人开启了幻想中攀登莲花峰的奇妙旅程。“秋晓”一词,既交代了清爽宜人的时令背景,又为全词奠定了一种清朗、高远的基调。“莲峰”即莲花峰,而“莲”这一意象在佛教文化中常见,暗合后文“禅龛楖栗”所营造的宗教氛围。“高蹑倚天青壁”,生动描绘出莲花峰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峭壁呈现出一片苍青之色。一个“蹑”字,将词人仿若真的在攀登高峰的动作刻画得栩栩如生,也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山峰的巍峨险峻。此句不仅勾勒出雄伟壮阔的自然景观,更拓宽了词的意境,同时映照出词人内心的旷达与豪迈,展现出他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在这奇妙的神游中,词人抛出疑问,谁来陪伴自己呢?随即给出答案——“天坛轻策”。“天坛”在传说里是天神聚会的神秘之地,这就为词增添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天坛轻策”即来自天坛的轻便藤杖,词人视其为神游途中的亲密伴侣。在他的想象中,这根藤杖取自神圣之地,蕴含着无穷的神力,如同神话中的宝物一般。如此一来,词人自身的形象也因拥有这神物,被幻化成似人又似神的模样,充满了奇幻色彩,也进一步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为下片更加离奇的幻想做了巧妙铺垫。下片:“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下片伊始,词人笔锋一转,展开了更加大胆、离奇的浪漫幻想。此句化用晋人葛洪《神仙传》中费长房的典故,原本陪伴词人的“天坛轻策”在一声巨响“铿然”中,忽然变化为一条赤色巨龙腾飞而起。这一变化瞬间打破了之前的宁静,极具震撼力。“铿然”二字,生动地描绘出变化时的巨大声响,为这神奇的转化增添了强烈的神话色彩,同时渲染出紧张而神秘的氛围。刹那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雷雨四山黑”形象地描绘出四周山峦被黑暗笼罩的景象,既展现出阴云低垂、遮光蔽日的压抑感,又烘托出神龙降临所带来的神秘莫测情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强大力量与神话世界的奇幻。“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栗。”紧接着,词人将视角从奇幻的神龙转向人间。神龙布雨,使得千里沃野得到润泽,辛勤劳作一年的农民迎来了丰收。“谈笑”二字,形象地表现出神龙降雨促成丰收的轻松与容易,仿佛一切都在谈笑之间顺利达成。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禅龛楖栗”平日里只是陪伴僧众诵经念佛,在此时与能带来丰收的神龙相比,显得百无一用。这里词人对佛家、僧人进行了嘲笑,从更深层次看,联系陆游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积极抗金的生平志愿,此句也可理解为他对朝廷偏安江左、不思进取、不图恢复的辛辣讽刺,借对“禅龛楖栗”的调侃,抒发内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愤懑,使全词的思想深度得到进一步升华。
4. 作品点评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是陆游词作中的珍品,极具价值。其写作特色突出,采用情景交融手法,将景与情紧密相连,如“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在写景中彰显豪迈,“谈笑做成丰岁”于抒情里蕴含神龙布雨之景。全词风格雄奇豪迈又浪漫恣肆,借丰富想象构建奇幻世界,以积极浪漫主义笔触,展现出与常见家国之思不同的风貌,拓宽了陆游自身创作维度。在历史与文学地位上,该词为南宋词坛添彩,是陆游心系民生的有力见证,虽无脍炙人口的名句,却凭整体意境取胜,深刻影响后世词人,如刘克庄《清平乐》中的奇幻想象便受其启发,是研究陆游思想与南宋词风演变的关键样本,在文学长河中散发独特光芒。
# 神游之词是否能臻高妙,在于词人想象的张力。陆游词中意象雄奇,引人人胜,见其遣词造意的功力。
现代北京大学文化与艺术人才研究室主任刘默《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一篇:宋·魏伯恂《光华亭》
下一篇:宋·胡仲弓《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