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o
nián
yóu
·
·
xiǎo
lóu
guī
yàn
yòu
huáng
hūn

朝代:宋作者:杜安世浏览量:3
xiǎo
lóu
guī
yàn
yòu
huáng
hūn
suǒ
gāo
mén
qīng
fēng
huā
tiān
xiāng
guò
chūn
fēn
huà
táng
chū
rán
jiàng
luó
zhàng
yǎn
xūn
duō
qíng
jiě
yuàn
wáng
sūn
rèn
xìng
cóng
jūn

译文

归巢的燕子掠过小楼又到了黄昏。紧闭的高门透出寂寞。微风轻拂细雨绵绵,正是怜惜花朵的时节,春天也即将过去。华美的厅堂里愁绪萦绕,刚点燃的红色蜡烛,罗帐半掩着残余的熏香。这多情的人啊不懂得埋怨远行的人,任凭薄情、你一意孤行。

逐句剖析

"小楼归燕又黄昏":归巢的燕子掠过小楼又到了黄昏。

"寂寞锁高门":紧闭的高门透出寂寞。

"轻风细雨":微风轻拂细雨绵绵,

"惜花天气":正是怜惜花朵的时节,

"相次过春分":春天也即将过去。

"画堂无绪":华美的厅堂里愁绪萦绕,

"初燃绛蜡":刚点燃的红色蜡烛,

# 绛蜡:红烛。

"罗帐掩余薰":罗帐半掩着残余的熏香。

# 薰:香气。

"多情不解怨王孙":这多情的人啊不懂得埋怨远行的人,

"任薄倖、":任凭薄情、

# 倖:一作“幸”。

"一从君":你一意孤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少年游·小楼归燕又黄昏》是宋代杜安世创作的一首词。以“小楼归燕”“黄昏”“高门”等意象,勾勒出暮春黄昏的孤寂场景,“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点明春分时节的细腻氛围,层层铺垫出深闺的冷清。然后转向室内细节:“画堂无绪”“初燃绛蜡”“罗帐余薰”,通过未燃尽的熏香、无心做事的状态,暗写女子百无聊赖的心境。结尾“多情不解怨王孙。任薄倖、一从君”直抒胸臆,看似“不解怨”,实则以反语道尽对薄情男子的失望与无奈。全词借景抒情、以细节传情,语言浅近自然,生动刻画了春日黄昏中深闺女子孤独怅惘的形象,情感含蓄而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词人

杜安世(?~?),宋代词人。字寿域,一作名寿域,字安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其致力于作词,词多写羁旅、相思。其词风清丽疏快,不避俚俗,有民歌风味。尽管陈振孙评价其“词亦不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但他的一些词如《卜算子》《玉阑干》也纤巧工致,婉约可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小楼归燕又黄昏。寂寞锁高门”,黄昏时分,归燕返巢,小楼高门紧闭,以“归燕”反衬人未归的孤寂,而“锁”字暗喻门庭冷落与心扉紧锁的双重封闭感。开篇即定下凄凉基调,通过自然与人事的对比,暗示主人公独居的落寞。“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轻风细雨的春分时节,本是万物萌发之际,却以“惜花”点出对美好易逝的敏感。春分的“相次过”暗含时光流转的无奈,与“寂寞”呼应,强化了韶华易逝的怅惘。以乐景写哀情,风雨中的惜花更显生命脆弱与人生无常。下片:​​“画堂无绪,初燃绛蜡,罗帐掩余薰”,从室外转入室内,“画堂”与“罗帐”暗示富贵环境,但“无绪”直写百无聊赖;“初燃绛蜡”以烛光暖色反衬冷清,“余薰”则残留往昔欢愉的痕迹,今昔对比更显凄凉。绛蜡燃烧渐短,象征美好时光流逝;罗帐掩香,暗指情愫渐散却强留余温。“多情不解怨王孙,任薄幸、一从君”,以“多情”自嘲,却“不解怨”权贵,表面豁达,实则暗含对薄情者的无奈妥协。“任薄幸”三字,既有对自身痴情的否定,又有对命运的认命感。借“王孙”与“薄幸”的对比,影射宋代阶级固化下,底层文人依附权贵的生存困境,以及精神上的自我麻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德广《阮郎归·好风吹月过楼西》

下一篇:宋·释师观《偈颂七十六首(其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