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àn
·
·
zūn
qián

朝代:宋作者:杜安世浏览量:3
zūn
qián
qiān
chóng
cái
shí
lèi
liú
hèn
yīng
gèng
duō
lèi
shì
wèn
yuán
shì
chī
zuì
qíng
duō
rěn
wén
chéng
qiáo
cuì

译文

美酒当前,歌女高唱一曲,歌中似有千重含义。她在刚要唱歌之时已经泪流满面,恐怕她心中的苦恨、比泪水还多。我试着问她,为何事而如此悲伤?她如痴如醉,沉默不语。我也是个多情人,听不了伤心人说伤心事,唯恐两人同病相怜、共同悲歌。

逐句剖析

"尊前一曲歌":美酒当前,歌女高唱一曲,

# 尊前:在酒樽之前。一作“尊前”。尊,一作“樽”。

"歌里千重意":歌中似有千重含义。

# 意:含义。

"才欲歌时泪已流":她在刚要唱歌之时已经泪流满面,

# 欲:刚要。

"恨应更、":恐怕她心中的苦恨、

# 恨应更:“恨应更、多于泪”一句:按《卜算子》词调,结句本为五字句,此处加一字,为衬字。下阕结句同。更:还。

"多于泪":比泪水还多。

"试问缘何事":我试着问她,为何事而如此悲伤?

# 缘:因为,由于。

"不语如痴醉":她如痴如醉,沉默不语。

"我亦情多不忍闻":我也是个多情人,听不了伤心人说伤心事,

"怕和我、":唯恐两人同病相怜、

"成憔悴":共同悲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为北宋词人杜安世所作,这首词描绘了一场宴会中的情景,倾诉了听歌之后的感怀,呈现出难以言表的哀愁。词的上片聚焦于听歌时的情景,凸显歌者的凄切悲苦。“樽前一曲”,短短一句却蕴含着千般情思,歌者尚未开嗓,泪水却已先行滑落。下片则着重刻画听者深切的同情,在这样的情境之下,让人不忍再去追问详情。整首词全篇都在抒发情感,深沉而哀婉,含蓄且细腻。尽管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思,隐约透着离别的愁绪与别恨,其风格与唐代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相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词人

杜安世(?~?),宋代词人。字寿域,一作名寿域,字安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其致力于作词,词多写羁旅、相思。其词风清丽疏快,不避俚俗,有民歌风味。尽管陈振孙评价其“词亦不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但他的一些词如《卜算子》《玉阑干》也纤巧工致,婉约可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别怀人的题材的词,通过描写歌女樽前唱歌饱含深情、泪落不止以及自己不忍卒听的情状,表达了离别的愁苦与内心的哀伤。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含蓄地表达了歌者内心深处复杂而浓烈的情感。由于没有明确指出“千重意”的具体内容,反而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揣摩歌者可能遭遇的种种境遇,如可能是离别的愁绪、身世的悲苦或者对世事的感慨等。

3. 分段赏析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两句是开篇点题。一个“一”与“千”的数量对比,强调出虽只是樽前的一首歌,却蕴含着无尽深意。此句简洁地营造出一种饱含深情与复杂情感的氛围,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让读者对这“千重意”产生好奇与期待。“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三句细腻地刻画人物状态。在歌声即将响起之时,泪水已然夺眶而出,生动地展现出人物内心压抑着极度的痛苦。“恨应更、多于泪”进一步深化这种情感,用比较的手法,强调恨意之深,远超这夺眶而出的泪水,将情感的表达推向一个小高潮,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悲恸与愤懑。“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两句通过设问与描写人物反应来推动情节。“试问”表明想要探寻缘由,“缘何事”直接点明询问的核心。而“不语如痴醉”的回答,描绘出对方沉默不语、如痴如醉的状态,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神秘感,更让那种难以言说的痛苦与哀愁愈发浓重,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探究欲望。“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三句转而写歌者对听歌者的影响。“我亦情多”表明听歌者同样是多情之人,“不忍闻”直接表达出因深知歌中深意而无法承受继续听下去的心情。“怕和我、成憔悴”则进一步说明原因,担心自己也会因这深沉的情感而变得憔悴,从侧面烘托出歌声中所蕴含情感的感染力之强,同时也展现出多情之人之间的共鸣,使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动人。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在抒情方面相当精妙,其中悬念的设置尤为巧妙,它能够将实在的事物化为虚渺的意境,从而营造出一种空灵的美感。并且,此词在运笔之时颇具顿挫之感。上片运用递进式的写法,层层深入;下片则犹如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充满了戏剧性,这样的行文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被深深吸引,沉浸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他(指杜安世)的《卜算子》,非深于情思者,绝无如此深刻。非工于描写者,绝无如此自然。

现代薛砺若《宋词通论》评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惟一《南窗》

下一篇:宋·释慧性《颂古七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