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chū
xué
shī
dàn
gōng
zǎo
huì
zhōng
nián
shǐ
shǎo
jiàn
ruò
kuī
hóng
guài
jiàn
chū
shí
shù
tuān
lài
shù
rèn
qiáng
cháng
hèn
qiàn
lǐng
huì
yuán
bái
cái
mén
wēn
zhēn
kuài
zhèng
lìng
gāng
dǐng
wèi
zào
sān
mèi
shī
wèi
liù
yòng
jiǎo
kuài
guǒ
xué
shī
gōng
zài
shī
wài

译文

我最初学写诗的时候,只追求文辞华美。中年才有所领悟,逐渐窥察境界的宏大。怪笔奇句偶尔写出,有如顽石被急流冲洗。李白、杜甫像数仞高墙,我常恨自己领会不深。元稹、白居易只能说到达了门边,温庭筠、李商隐显然还不值一提。即使是扛鼎之作,也没有达到三昧的境界。诗是六艺之一,哪能仅仅当作笔墨游戏呢。你果真要学习写诗,作诗的工夫,在于诗外的历练。

逐句剖析

"我初学诗日":我最初学写诗的时候,

"但欲工藻绘":只追求文辞华美。

# 藻绘:优美华丽的词藻语汇。,工:通“攻”,致力学习或研究。,但欲:想要。但:只;仅。

"中年始少悟":中年才有所领悟,

"渐若窥宏大":逐渐窥察境界的宏大。

# 若:而。

"怪奇亦间出":怪笔奇句偶尔写出,

# 间:间或,断断续续。

"如石漱湍濑":有如顽石被急流冲洗。

# 湍濑:水浅流急处;石上的急流;水浅流急处。,漱:冲刷;冲荡。

"数仞李杜墙":李白、杜甫像数仞高墙,

"常恨欠领会":我常恨自己领会不深。

"元白才倚门":元稹、白居易只能说到达了门边,

"温李真自郐":温庭筠、李商隐显然还不值一提。

# 自郐: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

"正令笔扛鼎":即使是扛鼎之作,

# 扛鼎: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正令:即使;纵使。

"亦未造三昧":也没有达到三昧的境界。

# 三昧:奥妙;诀窍。,造:(学业等)达到的程度或境界。

"诗为六艺一":诗是六艺之一,

# 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五经述解》:“六艺数家或以【诗】代【乐】”。

"岂用资狡狯":哪能仅仅当作笔墨游戏呢。

# 狡狯:自注:晋人谓戏为狡狯,今闽语尚尔。,用: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汝果欲学诗":你果真要学习写诗,

"工夫在诗外":作诗的工夫,在于诗外的历练。

# 工夫:指化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陆放翁《夜吟》之二:“六十馀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示子遹》中,陆游抒发了对自身学诗历程的感慨与思索。他坦言,初涉诗道时,一心只求在辞藻修饰上精进。步入中年后,才逐渐体悟到诗歌所蕴含的宏阔意境。创作中,奇特灵感偶如石激湍澜般涌现。 谈及李杜,陆游常感自己未能深刻领会其诗境,不免心生遗憾。他提及元稹、白居易、温庭筠、李贺等诗人,认为他们在诗坛各有千秋,值得借鉴。尽管陆游始终笔耕不辍,却也承认尚未完全参透诗歌三昧。他强调,诗乃六艺之一,不应沾染狡黠与奸巧。他谆谆告诫学诗之人,真正的功夫,实则在诗歌之外。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示子遹》由宋代诗人陆游所作。他写这首诗是为了向儿子子遹传授学诗的经验与感悟。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时年84岁的陆游已至人生暮年,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他以诗歌的形式,将自己一生的文学见解留给儿子,使其能在文学道路上有所收获,此诗也因此成为了他特殊的文学遗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教子题材的诗。诗中介绍了陆游自己的学诗经历,从初学之时追求辞藻的工巧,到中年逐渐领悟诗歌的宏大境界,还偶有奇思涌现。体现了他对李白、杜甫等前辈诗人的推崇,以及对自身未能完全领会其境界的遗憾。同时,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强调诗为六艺之一,不应流于卖弄技巧,更点明“功夫在诗外”的观点,饱含对儿子子遹在学诗上的教导与期望。

2. 分段赏析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诗人回顾自己早年学诗的经历,起初只注重文辞的华美,追求表面的藻饰。这反映了许多初学者在诗歌创作初期的常见倾向,即过于关注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和意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中年时期的陆游开始有所领悟,逐渐窥探到诗歌境界的宏大深邃。这表明诗人的创作观念发生了转变,从追求外在的华丽转向追求内在的深厚与广阔。“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诗人说自己偶尔也能写出一些怪笔奇句,就像顽石被急流冲洗后呈现出奇特的形态。这说明诗人在创作中已经开始突破常规,尝试独特的表达方式。然而,面对李白、杜甫这样的诗歌巨匠,陆游感到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常常遗憾自己对他们诗歌的领会不够深刻。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代表了唐代诗歌的巅峰,陆游以他们为标杆,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高标准追求。“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在诗人看来,元稹和白居易的才华只能算是刚刚到达诗歌殿堂的门边,而温庭筠和李商隐的作品则更不值得一提。即使自己写出了一些有力量的作品,也还没有真正领悟到诗歌的精髓。这里并非是陆游对这些诗人的贬低,而是从自己追求诗歌最高境界的角度出发,认为他们的作品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美,同时也表明自己即使有一定的创作成就,仍未满足,仍在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诗人指出诗歌是六艺之一,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不应该仅仅被当作一种文字游戏或技巧的展示。如果想要真正学好诗歌,不能仅仅局限于诗歌本身的技巧和形式,而要在诗歌之外下功夫。这“诗外”的工夫,包括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以及自身品德修养、知识积累等方面。陆游强调了生活与诗歌的紧密联系,揭示了文学创作的根本源泉在于生活这一真理。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是诗人对自己一生诗歌创作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儿子学诗的重要教诲。

3. 作品点评

《示子遹》是陆游晚年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总结,满含谆谆教诲。诗中,陆游回顾学诗历程,从早年对辞藻的雕琢,到中年领悟诗歌的宏大意境,生动展现出创作风格的蜕变,尽显其对诗歌艺术不懈追求的执着。他借自身感悟,点明诗为六艺之一,反对游戏作诗,将诗歌创作与儒家诗教相联系,虽受时代局限,但在当时萎靡诗风中,彰显出端正诗风的决心。而“工夫在诗外”的观点,更是突破了传统诗学藩篱,强调生活阅历对创作的重要性,为后世学诗者开辟了新的路径,整首诗质朴而深刻,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高翥《李将》

下一篇: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