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朝代:宋作者:陈与义浏览量:2
shān
lóng
zhōng
jiě
gēng
kāi
xuān
wēi
zuò
kàn
yīn
qíng
qián
jiāng
hòu
lǐng
tōng
yún
wàn
qiān
lín
sòng
shēng
hǎi
zhú
zhī
fēng
chuī
shān
jiǎo
huì
huán
míng
xián
lòu
gān
chù
zhèng
yào
qún
lóng
jiǎ
bīng

译文

老态龙钟的隐士不熟悉农事耕作,大开窗户正身坐于屋中,看窗外阴晴变化。屋前的江流与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水域吹来的风压得竹枝伏了又起,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我不嫌弃居所破败漏雨,正好借此风雨洗刷军队的兵甲刀枪。

逐句剖析

"山客龙钟不解耕":老态龙钟的隐士不熟悉农事耕作,

# 不解耕:这里指不熟悉农事。,龙钟: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者。,山客:隐士。晋葛洪《抱朴子·正郭》:“若不能结踪山客,离群独往,则当掩景渊洿,韬鳞括囊。”

"开轩危坐看阴晴":大开窗户正身坐于屋中,看窗外阴晴变化。

# 危坐: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开轩:开窗。

"前江后岭通云气":屋前的江流与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

# 云气:云雾,雾气。

"万壑千林送雨声":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

# 万壑千林:形容众多的山谷和林子。壑,坑谷,深沟。

"海压竹枝低复举":水域吹来的风压得竹枝伏了又起,

# 海:这里指暴雨。四库本作梅。

"风吹山角晦还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 晦:昏暗不明。,山角:山的转角向外突出处。

"不嫌屋漏无干处":我不嫌弃居所破败漏雨,

# 干:一作乾。“干”字的异体字,干燥。

"正要群龙洗甲兵":正好借此风雨洗刷军队的兵甲刀枪。

# 甲兵:盔甲和兵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观雨》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七言律诗。1126年金兵进逼汴京,北宋局势危急,陈与义踏上南下避难之路。1130年春,金兵又进逼湖南长沙,幸有长沙守帅向子湮组织军民顽强抵抗。彼时流寓湖南邵阳贞牟山上的陈与义,面对这般动荡时局,有感而发创作此诗。诗开篇“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描绘出自身漂泊异乡、忧心时局的形象。颔联“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以大气磅礴之语勾勒出壮阔雨景,借景暗喻国家的动荡。颈联“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生动展现雨中竹枝挺立与山角明暗变化,寄寓对局势的企望。尾联“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化用杜甫诗句,巧用双关,表达出渴望兴兵抗金、扭转时局的强烈爱国情怀。整首诗借观雨所见之景,将自然现象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融合,展现出雄浑的气韵与深刻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两宋之交诗人,“诗俊”

陈与义(1090~1138?),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上舍及第,南宋初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也被称之为“诗俊”,是当时“洛阳八俊”之一。其擅长填词,前期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亦甚深,诗作风格清新明快,但题材较窄,以题画咏物写景为主。南渡后,陈与义身经乱离,感时抚事,诗风沉郁悲壮,忧国伤时,不少作品寄托了深厚的家国之感。代表作品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夏日集葆真池上》《春日二首》等。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观雨》是陈与义所作。1126年金人进逼汴京,北宋局势危急,陈与义开启南下避难之旅,辗转多地。1130年春,金兵进逼湖南长沙,二月,长沙守帅向子湮组织军民顽强抵抗。此时,陈与义因汴京失陷已流寓湖南邵阳,居于贞牟山上。面对动荡时局与长沙抗金的局势,陈与义有感而发,创作了《观雨》,借景抒情,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对时局的思考融入诗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借景抒情诗。描绘了诗人于居所观雨时所见之景,借颔联壮阔的山水雨景、颈联雨中竹枝与山角的变化,展现出雨景的动态与气势。同时,通过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以及对抗金胜利的强烈渴望,体现出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双关:“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中“阴晴”,既指天气的晴朗与阴沉变化,又暗指当时抗金时局的动态。“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里“雨”,一方面指自然之雨,另一方面指有助于抗金的积极因素,如抵抗政策、作战措施等,一语双关。借景抒情:“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诗人描绘江壑林岭间风起云涌、雨声阵阵的壮阔景象,既展现夏季云雨特征,又借此象征国家的颠覆播迁,将深沉思绪与忧虑时局之情融入景色描写中。拟人:颈联“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中,赋予竹枝“举”这一人的动作,生动展现竹枝在雨中顽强挺立的姿态,体现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与希望。

3. 分段赏析

首联“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诗人以“山客”自指,表明自身寓居异乡的处境,“龙钟”一词形象地描绘出精神疲惫之态,“不解耕”并非真的不懂农事,而是暗指因战乱无法正常从事农桑生产,深刻反映出时代的不幸。“危坐”展现出诗人郑重严肃的神态,“看阴晴”一语双关,既指观察天气变化,更指向对当时抗金时局动态的密切关注,将诗人对特定时代的鲜明态度及沉重心情表露无遗,开篇便奠定全诗关注时局的基调。颔联“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从写景角度入手,描绘出江壑林岭间风起云涌、万壑千林传来阵阵雨声的壮阔雄浑景象。此联不仅精准刻画了夏季云雨的自然特征,更借景抒情,以广大地域的风云翻涌、大雨滂沱象征整个国家在金兵入侵下的颠覆播迁之势,巧妙地将雨景与时局融合,体现诗人浩茫深沉的思绪。颈联“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既是对眼前实景的细腻捕捉,风雨中竹枝顽强挺立,山角处露出光明,展现出雨中万物不屈的姿态;又蕴含着诗人对局势的企望,象征着摇摇欲坠的危局中仍存一丝生机,如长沙守帅向子湮积极抗金的举动,体现诗人对现实的高度关切。尾联“床头屋漏无干处,雨洗甲兵长不用”,化用杜甫诗句且反其意而用之。由眼前雨景联想到武王伐殷时天降大雨助战的典故,诗人借此表达若大宋兴兵伐金,愿借助这“雨”(寓意积极抗金的有利因素,如合理政策、有效作战措施等)洗刷兵器取得胜利,即便个人屋子漏雨也无妨,强烈抒发诗人对时局好转、抗金胜利的渴望。

4. 作品点评

《观雨》一诗颇具特色。其语言风格雄浑大气,用词精准生动,如“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将雨景描绘得壮阔非凡。在写作特色上,双关、拟人、对仗等辞格运用精妙,双关手法把自然现象与诗人对时局的忧虑紧密相连,拓宽了诗歌意境,深化了内涵;拟人使诗中的竹枝等形象富有生机与力量;对仗则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与节奏感。全诗气韵沉雄,诗人把对现实的焦灼思虑融入自然景象之中,情景交融,展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怀,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仇远《跨马》

下一篇:宋·钱惟演《玉楼春·锦箨参差朱栏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