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o
huā
màn
·
·
zhū
diàn
bǎo
jué

朝代:宋作者:周密浏览量:3
hòu
zhī
huā
tiān
xià
èr
běn
fāng
chū
kāi
shuài
chén
jīn
píng
fēi
jìn
zhī
tiān
shàng
jiàn
fēn
zhì
guì
niǎn
xià
yǒu
zhī
xià
gòng
quē
shí
háng
zhū
diàn
bǎo
jué
tiān
shàng
fēi
qióng
rén
jiān
chūn
bié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céng
wèi
jiàn
màn
yún
méi
xuě
huái
shān
chūn
wǎn
wèn
shuí
shí
fāng
xīn
gāo
jié
xiāo
fān
huā
luò
huā
kāi
lǎo
liǎo
guān
háo
jié
jīn
jiǎn
sòng
qióng
zhī
kàn
hóng
chén
xiāng
yáo
què
sháo
huá
zhèng
hǎo
yīng
chū
luàn
cháng
ān
fēng
dié
láng
lǎo
xiǎng
jiù
shì
huā
néng
shuō
shào
nián
mèng
yáng
zhōu
èr
shí
qiáo
míng
yuè

译文

大地上的花,天下独此一本。当它初绽时,地方长官就用金瓶盛放,派快马飞驰,进贡给皇宫,偶尔也会分赠给王公贵族的府邸。当时我客居京城(临安),有人将一枝……(此处原缺十八行文字)。像红色的金花饰、珍贵的玉玦佩,是天上仙女飞来,化作此琼花,她比人间的春色,自是不同。这花在江南和江北都未曾见过,请别胡乱地将她比喻似白云的梨花或者像雪片的梅花。淮水旁的都梁山,春已迟暮,试问有谁能识得、她芳心的高洁呢?经过了几番、花开花落,守卫在边疆上的英雄将士们,也都已渐渐衰老了!这琼玉花枝被剪下来,插在金壶中送走,你看传送者骑上一匹快马,扬起滚滚红尘,让这异香直达瑶台宫阙。春光正大好,花儿也该自感欣喜、能够初次结识京城这许多像蜜蜂、蝴蝶似的爱花的权贵们。我这个杜牧是已经老了,回想起历史上的种种事情、这琼花便是见证,她应该是能够讲出许多来的吧。我回忆少年时在扬州的那段生活,简直就像一场梦一样,那时候,二十四桥都被沉浸在一片宁静的明月光影之中。

逐句剖析

"后土之花":大地上的花,

# 后土:扬州后土祠。

"天下无二本":天下独此一本。

# 天下:皇宫、皇帝。

"方其初开":当它初绽时,

"帅臣以金瓶飞骑":地方长官就用金瓶盛放,派快马飞驰,

# 帅臣以金瓶飞骑:一作帅臣以金瓶寿飞骑。

"进之天上":进贡给皇宫,

"间亦分致贵邸":偶尔也会分赠给王公贵族的府邸。

"余客辇下":当时我客居京城(临安),

"有以一枝已下共缺十八行":有人将一枝……(此处原缺十八行文字)。

"朱钿宝玦":像红色的金花饰、珍贵的玉玦佩,

# 宝玦:珍贵的佩玉。,朱钿:嵌金花的首饰。

"天上飞琼":是天上仙女飞来,化作此琼花,

# 飞琼:许飞琼,仙女,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

"比人间春别":她比人间的春色,自是不同。

"江南江北曾未见":这花在江南和江北都未曾见过,

"漫拟梨云梅雪":请别胡乱地将她比喻似白云的梨花或者像雪片的梅花。

"淮山春晚":淮水旁的都梁山,春已迟暮,

# 淮山:指盱眙军的都梁山,在南宋北界之淮水旁。

"问谁识、":试问有谁能识得、

"芳心高洁":她芳心的高洁呢?

"消几番、":经过了几番、

"花落花开":花开花落,

"老了玉关豪杰":守卫在边疆上的英雄将士们,也都已渐渐衰老了!

# 玉关:玉门关。

"金壶翦送琼枝":这琼玉花枝被剪下来,插在金壶中送走,

# 翦:一作剪。,金壶:酒壶之美称。

"看一骑红尘":你看传送者骑上一匹快马,

"香度瑶阙":扬起滚滚红尘,让这异香直达瑶台宫阙。

# 瑶阙:传说中的仙宫。

"韶华正好":春光正大好,

# 韶华:指美好的时光。

"应自喜、":花儿也该自感欣喜、

"初乱长安蜂蝶":能够初次结识京城这许多像蜜蜂、蝴蝶似的爱花的权贵们。

# 初乱长安蜂蝶:一作初识长安蜂蝶。

"杜郎老矣":我这个杜牧是已经老了,

# 杜郎:指杜牧,作者自比。

"想旧事、":回想起历史上的种种事情、

"花须能说":这琼花便是见证,她应该是能够讲出许多来的吧。

"记少年":我回忆少年时在扬州的那段生活,

# 记少年:“记少年”二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又《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一梦扬州":简直就像一场梦一样,

"二十四桥明月":那时候,二十四桥都被沉浸在一片宁静的明月光影之中。

#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瑶花慢·朱钿宝玦》是南宋词人周密借咏琼花讽喻时政的词。上阕以“朱钿宝玦”的华美意象展现琼花超凡之姿,暗喻高洁之士的孤寂;下阕通过“一骑红尘”的典故,将进贡琼花与唐玄宗驿送荔枝并置,尖锐批判南宋统治者沉溺享乐、不思救国的行径。全词以婉转笔触寄寓深刻的政治警示,在咏物中融入历史反思,展现了词人深沉的忧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元间文学家

周密(1232~1298?),宋元间文学家。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华不注山人、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四水潜夫。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周密与吴文英(号梦窗)并称“二窗”。其词格律谨严,结构缜密,风格秀雅,工于造句。宋亡前多写湖光山色,宋亡后多抒亡国之恨与故国之思。他能诗文书画,谙熟宋代掌故。著有《草窗韵语》《𬞟洲渔笛谱》《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等,编有《绝妙好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瑶花慢·朱钿宝玦》约作于南宋度宗咸淳年间,开庆元年(1259)宋军败于蒙古后,权相贾似道暗中与蒙古议和,割地纳款,事后却谎报大捷,欺君邀功。至咸淳初年,蒙古大军再度南侵,围攻襄阳、樊城,战事告急。然而度宗皇帝沉湎酒色,贾似道不仅隐匿边关告急文书,更在西湖边大兴土木,日夜笙歌。这首词正是在这样国势日颓、朝政腐败的背景下创作的。值得注意的是,该词原有长达一百五十余字的小序,详细记述创作背景,可惜现存《苹洲渔笛谱》中仅残存四分之一,致使后人难以完整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实为一大憾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以咏琼花为题材,全词通过描写朝廷特重扬州后土祠之名花一事,从侧面讥评南宋统治集团全然不思挽救危局的奢靡腐败风气;词人借古讽今,规劝统治者不要再沉湎声色,否则将招致覆亡之祸。

2. 写作手法

化用:“一梦扬州”本于杜牧诗《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化于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淡淡一笔,却发人深醒,令人扼腕。“一骑红尘”,化用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将度宗飞骑传琼花与唐明皇飞骑传荔枝作比。以景结情:“二十四桥明月”借用杜牧诗意,却剥离原句“玉人吹箫”的旖旎,仅留“明月”孤悬于空寂的扬州二十四桥。明月曾是唐宋盛世的见证,如今冷照亡国废墟,串联古今沧桑;杜牧笔下“明月”象征扬州风流,周密却将其转化为历史轮回的冰冷注脚,暗讽统治者重蹈覆辙。借古讽今:“一骑红尘”化用杜牧《过华清宫》典故,将唐玄宗为杨贵妃飞骑送荔枝与宋度宗进贡琼花并置。二者皆以“红尘香度”的奢靡场景,揭示统治者耽于享乐的本质。“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荒唐,在“香度瑶阙”中重演,历史成为照见当下危机的明镜。

3. 分段赏析

上阙“朱钿宝玦”,朱红色的钿饰和莹洁的玉玦.这是美人的妆饰,连下句都是属于“天上飞琼”的。许飞琼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美艳绝伦。以飞琼比拟琼花,除了因“琼”字相同而引起联想之外,还有天上仙葩的意思,因此,她自是有别于人间春色,而作为飞琼佩饰的“朱钿宝玦”,也是暗切琼花花蕊花瓣的形状色泽了。“江南”二句说此花名贵,还从人事上渲染。说此花罕见,故世人亦不能辨识,只识随意把她想象似繁密的梨花和疏淡的梅花那样。“江南江北曾未见”二句,表面写世人因琼花“天下无二本”的稀缺性而难窥真容,实则暗藏双重讽喻:其一揭露地方官“金瓶飞骑进之天上”的进贡制度隔绝民望,使珍卉沦为权贵私享之物;其二以淮山以北沦陷胡尘的时局为背景——盱眙都梁山下,江淮大地“兵戈挠攘,毫无春色”,琼花的“芳心高洁”遂与词人坚守的遗民气节形成精神共振。上片结句“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巧妙将琼花年复一年的荣枯轮回,与边关将士“疲弊不堪,不能出兵北上”的蹉跎岁月相绾合,在物候变迁中注入恢复无望的沉痛。下阕“金壶剪送琼枝”三句化用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实,将宋度宗飞骑传花与唐玄宗驿送荔枝并置。通过“香度瑶阙”与“妃子笑”的场景叠印,激活借古讽今的锋芒:当年荔枝传送见证盛唐转衰,如今琼花进贡恰似末世狂欢的预兆。“韶华正好”看似写琼花盛放之喜,实则通过“长安蜂蝶”的隐喻,勾勒临安权贵醉生梦死的群像;而“杜郎老矣”的自况,更让隋炀帝开运河观琼花亡国的旧事与当下现实形成惊心镜像——当词人质问“想旧事、花须能说”时,琼花已超越植物属性,成为见证隋堤柳黯、扬州兵燹的沉默史官。当年徜徉于扬州发兴亡之慨叹的诗人杜牧久已作古,无数治乱兴衰的往事,琼花都历历在目,一切仿佛是昨事。而现在又有人在重演悲剧!作者痛心疾首,竟至无话可说。最后三句,“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只是说了这么一句:琼花的故乡扬州,当年曾经十分繁华。“一梦扬州”本于杜牧诗《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化于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淡淡一笔,却发人深醒,令人扼腕。

4. 作品点评

此词以托物言志之法,借物象隐喻时政,于沉郁悲怆的笔调中展开犀利批判。物象与世相交织,哀婉其表而刚烈其里,既见词人血泪凝铸的忧愤,又透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观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草窗词意,似亦指此。又杜牌有《琼花记》。“杜郎”句,盖用樊川点出此人。

清江昱《草窗词疏证》

# 感慨苍茫,不落咏物小家数,亦中仙流亚也。切合大雅,文生于情。

清陈廷焯《大雅集》

# 草窗长于赋物,然惟此闽,一意盘旋,毫无渣滓。他作纵极工切,不免就题寻典,就典趁韵,就韵成句,堕落苦海矣。特拈出之,以为南宋诸公针砭。

清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周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殊《蝶恋花·南雁依稀回侧阵》

下一篇:宋·无名氏《瑶台月》

猜你喜欢